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寓言、童话阅读专题》教学设计知识讲解

《寓言、童话阅读专题》教学设计知识讲解

《寓言、童话阅读专题》教学设计
但家庙镇中心学校孟祥胜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的含义、特征、种类和表现手法;
2、掌握寓言的含义和特征;
3、运用有关知识对童话和寓言作品进行分析评论。

教学重难点:
1、童话、寓言的特征、种类和表现手法;
2、运用有关知识对童话和寓言作品进行分析评论。

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多媒体显示图片)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吗?指明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

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讲一个童话故事。

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教师总结,导入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寓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1、什么是寓言?
寓言,就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人明白其中的道理。

篇幅虽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2、把握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故事所描绘的对象非常广泛,不仅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日月星辰,还有我们人类。

我们在弄懂这些对象的同时,还要知道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故事的内容。

就拿《画蛇添足》来说吧,故事的起因是“每个人在地上画
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给他”,故事的经过是有个人把蛇画好后,见别人没画好,就给蛇画起脚来;故事的结果是画蛇添足的人虽然先画完,却没喝到酒。

3、领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寓言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

因此,我们在阅读寓言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课文《买椟还珠》就是比喻那些只图表面,不识内里,缺乏鉴别能力以致取舍不当的行为。

《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转换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做假、蒙混度日的人;把“滥竽充数”比喻为缺乏才干而混充行家,或是比喻拿次要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三、教师指导,学习童话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1、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像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

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2、弄清故事的几大要素。

童话故事和记事类文章一样,它也有几大要素,我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必须弄清它们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么发展的,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弄清了这些要素,这个故事我们也基本上读懂了。

3、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①童话里的人物、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绝不是胡思乱想、随意编造的,而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

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

善与恶、苦与甜、笑与哭等情景在童话里的出现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所以我们在阅读童话时,绝不能小视它的现实意义。

②童话总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提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在阅读时,我们要通过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如《小青石》一文就是把小青石当作人来写,让它会说、会想、有感情,通过小青石的变化,思想的转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为大众服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

四、比较分析,寓言和童话的区别。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寓言和童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

相似之处是它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都具有教育意义。

不同的是,寓言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重在教训和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

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拓展延伸,课堂演练。

(一)掩(yǎn)耳盗(dào)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 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画出来。

2、把句子改成陈述句。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3、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面“√”。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1)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
( 2)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
( 3)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
(二)美丽的桥
①很久以前,一直和睦地生活在相邻的两个庄园的一对新兄弟陷入了一场纠纷,这是40年来两兄弟之间首次发生纷争。

②在这40年当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并肩地辛勤劳作着,共用农业工具,互换丰收果实。

可是这种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个小误会,结果却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③一天上午,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对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你的庄园需要修缮,我可以帮助你。

”“是的,我这里正需要你。

”哥哥回答说。

④哥哥说:“你瞧,在小溪另一边的那个庄园住着我弟弟。

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不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中间。


⑤“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你看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以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哥哥说道。

⑥木匠对哥哥说:“我懂了。

请给我钉子、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锹。

我的活计会使你满意的。


⑦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完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事去了。

⑧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日落时分,当哥哥回来时,木匠已经干完了活。

这时哥哥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座小桥,一个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

它静静地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

⑨这时,哥哥的邻居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
⑩当两兄弟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地收拾工具。

“请等一下,”哥哥对木匠说,“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做。

”木匠背起工具,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能多桥等着我去造。


1.这座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
2.结合语境,解释文段⑤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兄弟俩的哪些做法表明他们已不再和睦友爱?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句话点明了木匠已有主见,他要造一座桥,这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文段⑩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木匠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想?你认为应该如何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