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第四,整顿府兵制,加强中央对军队的 控制权。 第五、建立科举制,废除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而不重门第, 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这种“任 人唯贤”的改革,对后代影响很大,后 来的西方国家所建立的文官选拔制度就 深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隋文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削 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 极的作用。隋文帝统治的后期,国家富 足强盛,编户大增,仓储的丰实为历史 所罕见;全国安宁,南北民众得以休息, 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隋文帝所创隋 制,为唐朝以后各朝所遵循,在历史上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 •
• • •
在经济方面 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 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 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 营,禁止郡国铸钱; 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 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 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 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除此之外,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 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 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汉 武帝还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 和统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吴起:兵家奇才,变法勇士
• 3、吴起:兵家奇才,变法勇士 • 吴起(约前440-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西北) 人。他是战国前期著名的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兴 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又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历任鲁 国的将军。郭沫若同志曾高度评价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 永不会磨灭的人物”。 • 公元前401年,楚悼王即位。这时楚国较弱,国内政治黑 暗,阶级矛盾尖锐,北面和西北面又一再受到魏、韩、秦 等国的侵伐。 • 吴起大约于公元前395年以后到了楚国,很得楚悼王的信 任,就协助楚悼王进行改革。吴起认为楚国的主要问题也 是“世卿世禄”制度问题。他改革的重点和李悝一样,主 要也是在于削弱旧的“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赏罚 严明。
8、隋文帝:立纲陈纪,泽被后世
• 隋文帝杨坚(581-604),弘农华阴(今陜西华阴)人,隋 朝开国皇帝。 • 隋文帝改革即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 一系列强化措施。589年,隋文帝完成了南北统一,结束 了自西晋末年以来延续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中国历史进 入一个新的阶段。从开皇元年(581年)开始,隋文帝即 着手一系列的改革。 • 首先,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 六部制度。以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 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 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 其次,隋文帝下令制定对后世法律影响深远的《开皇律》, 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确立法律根据。 • 第三,隋文帝采取了许多经济措施以巩固其统治,减轻了 农民的负担,使农民有更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6、王莽:托古改制,扬汤止沸
• 王莽(前45年—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今河北大 名县东 ),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 •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代皇帝孺子婴,自称 皇帝,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篡汉自立后, 面对危机四伏的社会形势,他于是托古改制,下令变法: • 王莽新政主要内容: • 一是“王田制”,具体措施:把民间的田地更名为“王 田”,属于朝廷所有,个人不得买卖;如果一家男子不到 八个人,而田地却超过了九百亩,那么,这个家庭就应该 把多余的田地分配给本族或邻居中没有田地的人们;原来 没有田地的人,按照每个男子一百亩的标准分配田地。
四、整顿吏治。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北 魏政府颁布诏书,“始班俸禄”,“禄行之后, 赃满一匹者死”。 五、建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 五里立一党长。 结局: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 书中所说:“洛阳之汉化愈深,而腐化乃愈甚,其同时 之代北六镇保守胡化亦愈固,即反抗洛阳之汉化腐 化力因随之而益强”。孝文帝以一己之喜好,不 顾鲜卑民族的族情和北魏人民的福泽利益,强行推 动改革,终使北魏亡国灭种。
7、魏孝文帝:胡汉一家,盛世肇基
• 北魏孝文帝改制: • 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主动融入中原文化的历史事件,是划时 代的举措。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 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 • 一、迁都洛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把都城 由平城迁到洛阳。 • 二、全盘汉化。迁都之后,魏孝文帝改官制、禁胡服、 断北语、改姓氏,提倡与汉族通婚,用强力手段促使鲜卑 族接受汉文化。 • 三、颁均田令。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又颁行均田 令,均给天下民田”,均田农民向政府交纳租调等。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即墨一中 胡明凯
目录
1.管仲:选贤任能,相地衰征 2.李悝(kui):任贤重农,法治强魏 3.吴起:兵家奇才,变法勇士 4.商鞅:严刑峻法,成就强秦 5.汉武帝:尊儒重法,全面改革 6.王莽:托古改制,扬汤止沸 7.魏孝文帝:胡汉一家,盛世肇基 8.隋文帝:立纲陈纪,泽被后世
9.刘晏:理财专家,忠而被谤 10.王叔文:永贞革新,昙花一现 11.范仲淹:庆历新政,功败垂成 12.王安石:不畏人言,金陵梦碎 13.张居正:力挽狂澜,功亏一篑 14.雍正皇帝:不畏艰险,刚毅务实 15.康有为:百日维新,壮志难酬 16.集体改革:辛亥革命 总结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加强专制制度主义中央集权的措 施 中国古代变法的成败和启示
二、尽地力。“尽地 力”是一种“重农政 策”。李悝为魏文侯 作《尽地力之教》, 他计算说:百里之地, 每年的产量,由于勤 与不勤,或增产一百 八十万石,或减产一 百八十万石。此数字 关系重大,因此必须 鼓励农民生产。
三、制定《法经》。李悝制 定一部法律,叫做《法经》, 共分六篇。是根据情况,决定 从轻或从重处罚的总论性的律 文。这部法律主要是为保护剥 削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但对 魏国来说,在维护社会秩序、 稳定政局方面,起了重要的作 用。 魏国在战国前期所以成为最 强大的国家,和李悝的改革是 分不开的。
楚国经过此次改革,政治得到整顿,军 力也日益强大。“于是南平百越,北并 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 强”。 可是,吴起之改革遭到楚国贵族保守派 的反对,双方的斗争也很尖锐。公元前 381年楚悼王死,保守派立即发动政变, 把吴起杀掉,吴起的改革几乎都被废除, 领土几占天下之半的楚国由此也失去了 统一天下的历史机遇。 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 。鲁穆 公想任用吴起,但吴起妻子是齐国人, 穆公疑。吴起渴望功成名就,于是杀掉 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鲁穆公任命吴起 为将,率军大败齐军。
4、商鞅:严刑峻法,成就强秦
•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 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 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 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 战国时期,法家人物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 革,也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 改革。公元前359年——350年,在秦孝公 的支持下,两次宣布变法,
5、汉武帝:尊儒重法,全面改革
•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幼名刘彘,是汉朝的 第五代皇帝。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 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 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的改革范围广泛,囊括了整个社会政治、军事、经 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政治方面 首先颁行“推恩令”与“附益法”,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 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 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 再次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汉武帝还是中国第一个创立年号和使用年号的皇帝。 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既 充实了中央的警卫部队,又为反击匈奴准备了一支强大的 军事力量。
这些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摧 毁了旧的行政体制,使秦 国逐步强大,秦始皇确立 封建中央集权制,最后统 一中国。在位执政十九年, 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 变法之一,它的成功对中 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 远的影响。结局:秦国的 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 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 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被告“谋反”,遭车 裂。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a.在全国建立县级行政单位,县设 令和丞。是秦始皇设立体制的开始; b.编制户口:五家为伍,两伍为什, 确立了严格的集成管理; c.奖励军功:可按功劳授予20等爵 位; d.实行小家庭制,目的是有利于战 争动员和税收; e.废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f.统一度量衡; g.制定法律。
1、管仲:选贤任能,相地衰征
•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齐国上卿 (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 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 强兵。齐桓公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 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 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 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 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 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为齐桓 公的称霸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李悝(kui):任贤重农,法治 强魏
• 李悝(前455-前395),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 也作李克。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孔 子弟子)弟子曾申门下。魏国的建立者魏文侯是著名的政 治家。他任用李悝为相,约于前400年左右进行改革。改 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 一、选贤任能,赏罚严明。李悝主张,要改变旧的“世卿 世禄”制度,重要官职要选任有才能的人充当,优厚俸禄 要奖给有功劳的人。还主张赏罚严明。这样改革的结果, 大大削弱了魏国的“世卿世禄”制度,以后的封君在封国 食邑内没有治民之权,只衣食租税;官吏制度有所改善, 政治情况较好。
以强大的皇权作后盾,上述改革措施得以成 功推行,极大增强了西汉的国力,为后来大 汉王朝一系列令人血脉喷张、荡气回肠的对 外战争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那句“敢犯 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就出自汉 武帝时期率军一举灭掉北匈奴的将军陈汤之 口,现在读来仍让人倍感振奋和豪迈! 他的改革主要在思想上,即“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华 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 代统治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 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只是大力提倡儒 家的发展儒法结合。这虽然不是什么大变革, 但影响实在太深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