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第四章 新闻传播与隐私权分解

2013第四章 新闻传播与隐私权分解

(2)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生活,有权要求他 人不得任意干扰。
(3)对于私人领域,有权要求他人不侵扰。 (4)个人有权要求知情者,如因职务需要而知悉自己隐私 的人不公开、不传播自己的隐私。
隐私权的主体是自然人。
二、隐私权
隐私权的重要性(Alan F.Westin) 1、人的尊严与自主决定 2、情感释放 3、自我评估 4、有限度及受保护的沟通
Warren and Brandeis, “The Right to Privacy”
4 Harv L. Rev. 193, 196 (1890).
二、隐私权
隐私权又称“宁居权”“独处权”,是指个人有依照法律 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隐私权的内容包括:
(1)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人事项,有权 要求他人不打听、不搜集、不传播。
第四章
新闻传播与隐私权
From Something So Right (Paul Simon)
They got a wall in China! It’s a thousand miles long. To keep out the foreigners they made it strong. And I got a wall around me That you cannot even see. It took a little time to get next to me.
(五)未成年人隐私
高法、高检、公安、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 13.办案人员到未成年人被害人及其亲属、未成年人证人所在学校、
单位、居住地调查取证的,应当避免驾驶警车、穿着制服或者采取其他 可能暴露被害人身份、影响别害人名誉、隐私的方式。
18.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未成年被害人、证 人确有必要出庭的,应当根据案件情况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保 护措施。有条件的,可以采取视频等方式播放未成年人的陈述、证言, 播放视频亦应采取保护措施。
第四章 新闻传播与隐私权
第一节 隐私与隐私权 第二节 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 第三节 隐私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四节 侵害隐私权的抗辩
一、隐私
隐私是指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为 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
根据是否由法律明文规定,隐私可分法定隐私和 酌定隐私。
根据内容,隐私可分为:
(1)私人信息,如个人住址、电话、个人储蓄、财产状 况、个人健康状况、个人社会关系等;
(三)财务资料
《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条: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 应当遵循存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对个人储蓄 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犯罪资料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 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及可能推断 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宪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 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 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 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医疗、健康信息及病历数据
《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 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款: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 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 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98《名誉权解释》: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人员擅自公开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风病、 艾滋病等病情,致使患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患者名誉权。
第四章 新闻传播与隐私权
第一节 隐私与隐私权 第二任的构成要件 第四节 侵害隐私权的抗辩
一、规定法定隐私事项
(一)人身、住宅、通信(宪法) (二)医疗、健康信息及病历数据 (三)财务资料 (四)犯罪资料 (五)未成年人隐私 (六)收养秘密 (七)个人统计资料 (八)婚姻、家庭情况
(一)人身、住宅、通信
《宪法》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
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
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宪法》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 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私人活动,如婚恋、家庭生活、夫妻生活、私人交 往活动;
(3)私人空间。
二、隐私权
新闻界正在各个方面明显逾越正当、庄重的界限。流言蜚语不再 是游手好闲之人和品行不端之人的资源,它成为一种交易,可以通过 勤劳工作和厚颜无耻而获得。……
为了吸引好逸恶劳之人,报纸的大量版面充斥着毫无价值的流言 蜚语,这些流言只有通过侵扰他人家庭生活方能获得。伴随着文明的 发展,紧张而复杂的生活使得人们有必要有一些时间和空间超脱于世 事之外,与此同时,人类在日趋精致高雅的文化的影响之下,对于公 开表现得越来越敏感;但是现代企业和现代发明却通过侵犯个人隐私, 使其遭受精神痛苦和伤害,这种痛苦和伤害可能远甚于肉体伤害所能 带来的影响。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 个人隐私。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刑事 案件,不公开审理。(第二款)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 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第三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和若干规定(试行)》第四十九条:少年 刑事案件的诉讼案卷材料,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查询和摘录,不得公开和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