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版思修第四章

2015版思修第四章


权利(现代社会没有隐私?!)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 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 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 为活动的总和。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1、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 ,勇敢刚毅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2、奴隶社会的道德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1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2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课 程 内 容
Hale Waihona Puke 3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4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5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6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 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 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 格。” 法国的卢梭也曾经写到,“良心啊良心,你是圣 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是你在妥妥当当 地引导一个虽然是蒙昧无知,然而却聪明和自由的人 ,是你在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同上帝!是你 使人的天性善良和行为合乎道德。没有你,我就感觉 不到我身上有任何优于禽兽的地方;没有你,我就只 能按我没有条理的见解和没有准则的理智可悲地做一 桩又一桩错事。”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2.天赋论
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 即人先天就有道 德意识.“良知良能” 孟子 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仁 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
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
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生俱来 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境为转移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1、原始社会的道德 2、奴隶社会的道德 3、封建社会的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5、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目的:为君主集权制造舆论、竭力抬高君权,实 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现“普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 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金钱万能、唯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以上观点是非科学的:
第一,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 人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 础。 第二,把道德说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 强制性的规约。 第三,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 要素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4、情感欲望论
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之中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之中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 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 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 的根源。 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 之心,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大卫·休谟认为道 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系的性质。
★ 社会经济利益决定道德的基本原 则和主要规范。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必然带有阶级 性。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
的变化。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讨 论
为什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高, 而现在经济发展了道德反而下降了? 今天的道德水平真的降低了吗? 道德现象与道德本质的差异
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生产实践活动是道德产生的前提条件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二) 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体
道德的语义分析
古时候“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表示不同的意思。
“道”指道路、坦途。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
“德” 指字原义与“伐”相通,是指征伐的结果而言,由是 “德”与“得”相通,指得到或占有奴隶、财富之义。 “道”“德”并举,始于孔子,《论语`述而》云:“志于道, 据于德”。 在西方古代 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的 “moralis”,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以后逐步引 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的意思。
(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 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孔子推崇的君子型人格: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小人之智者(小智) 小人之勇者(小勇) 小人之仁者(小德) 君子之智者(大智) 君子之勇者(大勇) 君子之仁者(大德) 圣人之智者(圣智) 圣人之勇者(圣勇) 圣人之仁者(圣德)
的内在机能,道德就是这种善
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3、动物本能论
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
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 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就起
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道
德不是人所独有的,一切群 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身养性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我欲仁,斯仁至矣”;“涂之人可 以为禹”。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结论
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 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
借助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 德理想,使人正确认识社会道德 生活的准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 意义、认识个人对社会、他人、 家庭的责任。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优良品德: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 使人。 理想人格: 谦谦君子,大丈夫 《易·谦》:“谦谦君 子,卑以自牧也。”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一) 道德的起源 1.“神启论”:
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 西汉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 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 。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 上被称为“黄金定律”,奠定 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1、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客观需要 2、这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内在要求 3、这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 件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孔子: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君子以厚德载物”;“和
为贵”、“和气生财”。“助人为乐”。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孟子·梁惠王上》
第三节 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3、封建社会道德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 道德的重要特征 “三纲” “五常”的含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