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中考试高三文综(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高三文综(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高三文综(政治)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述
本试题考查了政治已复习的必修1《经济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两本书的内容,试题结构、题型、题量均与高考题相当,注重高考“一点四面”的考查,时事政治内容新颖,试题素材形式丰富,知识考查全面细致,难度系数为0.48,有一定的难度,较能满足对于高三学生当前知识、能力和素养水平测评的需要。

二、考情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
全年级参加考试人数有225人,平均分为47.52分,全级共及格45人,及格率20%,70分以上15人。

年级最高分78分,六班的陈月珠同学,最低分12分。

(二)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答题情况
选择题哲学18、20、21错的同学较多。

2.主观题学生答题情况
38题。

优点:基本没有空白卷、答题相对规范、基本都能结合材料答题。

存在的问题:(1)大部分同学仅仅只是抄材料,没有根据材料的关键词进行拓展和延伸;(2)答题时部分同学都是用自己的语言,缺乏政治术语;(3)基本上没有几个同学能够答到5G对我国投资需求这方面的作用;(4)有部分同学答题时超出答题区域,导致部分内容没办法看到。

39题。

大部分同学都写了,而且答题的规范性比上一次好许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但审问题的能力与知识的逻辑性与专业性有待提高。

40题(1)。

学生对对立统一原理基本忘记,大多数同学将问题范围等同于矛盾观的所有知识,或者只会答“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两句话,无法答出矛盾双方的关系,将问题的观点转化为课本的理论的能力不强。

40题(2)。

学生基本都能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作答,但对价值观相关知识的把握还不全面,部分同学只答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但无法答到二者关系;部
分同学答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但两点作用却答不全;学生组织答案的逻辑思路不够清晰,不能把书本逻辑和材料逻辑有机结合。

40题(3)。

大部人能拿4分。

(满分6分)存在问题是不注意多个角度,材料的针对性不够强。

总体上看,学生对于《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熟悉些,《生活与哲学》的基础知识则很生疏,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但综合素养及答题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备考启示
1.加强高考研究,总结高考复习经验,提高备考复习针对性。

深入研究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要求与思路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准确把握教学复习的重点难点和时政热点;认真研究并准确把握学情。

改进教法,研究考法,提高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所以要加强学生在学法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要重视知识迁移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2.合理安排复习计划,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轮分析要夯实基础,重在基础知识点的落实、基本方法的再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力求使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和网络化,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能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

过好单元基础知识关;过好巩固落实基础知识关。

通过练习、考试这些形式,进行限时、定量训练,并作到“练必批,批必评,评必补”,通过及时讲评,指导、规范答题技巧及方法,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

3.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突出提高学生的能力。

要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对症下药。

应准确掌握本学科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智力情况、学习潜能、学习现况、学习上的优势、劣势以及每个学生最需要教师帮助、指导的学习内容、方法和技巧。

并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做好培优扶弱和个性化辅导工作。

针对本学科特点,关注热点。

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又能恰当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认识事件本身,并能根据现有的知识和水平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在认识这些现象、事件中提升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