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教材《岳阳楼记》ppt课件1
部编教材《岳阳楼记》ppt课件1
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范仲淹
岳阳楼位于 湖南省岳阳市 的洞庭湖畔, 是我国古建筑 中的瑰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 南方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 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 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1、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并尝试背诵课文。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 点。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 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 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代表作《范文正公集》。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请在3、4节中任选一节,根 据景色的特点和不同的心情,设 计朗读方案。可以先说明理由, 再朗读,也可以先朗读,后说明 理由。朗读形式多样。
注意:停顿、语速、语调等方面。
强化认知
请速读第5小节,圈点勾画出体 现 “古仁人”思想感情的语句。
强化认知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以下习题:
一、设疑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深受 儒家“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 往往“学而优则仕”。但是他们的官 场生涯曲曲折折,变化不定。贬谪在 所难免。岳阳,地处优越的位置,迁 客骚人大多在这里聚集,他们登上岳 阳楼,眺望八百里洞庭湖,会产生怎 样的贬谪思绪呢?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记”的特点。 2、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旷达的情 怀和远大的抱负。 从小树立远大 理想。
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相关介绍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记事、记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发表作者见解,即景 抒情、托物言志,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 兼有议论、抒情。例如《小石潭记》《桃花源
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听课文录音,给生字注音:
谪守 (zhé)
属予 (zhǔ)
浩浩汤汤 (shāng) 怒号 (háo)
冥冥 (míng)
岸芷汀兰 (tīng)
偕忘 (xié)
霪雨 (yín)
朝晖 (huī)
霏 (fei)
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 景及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4)写迁客骚人览物而 生的两种感情. 第三部分(5)抒写宽广胸怀和政 治抱负.
强化认知
请自由朗读第5小节,感 受范仲淹的豪情壮志。
拓展延伸
1、古仁人用不朽的心,照亮了华夏大地,铸 就着民族的魂。追寻历史的足迹,结识古仁 人。 示例:结识古仁人,范仲淹虽遭贬谪,仍心 怀天下,写下忧国忧民的《岳阳楼记》令我 赞赏。
结识古仁人,
。
结识古仁人,
。
布置作业
搜集整理忧国忧民的人物及其事迹
万 家 忧 乐 到 心 头 范仲淹
四 面
岳
湖阳
山楼
归 眼
记
底 康凤飞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武汉) 滕王阁(南昌) 岳阳楼(岳阳)
学习目标:
范仲淹喜好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 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 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 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写作背景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 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
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连接
吞吐
宽广 边际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晖,日光
壮丽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详尽 (转折连词) 如此……那么 至、到达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贬谪的政客 诗人 会集
表推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古仁人”的思想感情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 情”不一样在哪里? 2、如何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除了古仁人拥有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谁 也是这样的人?哪些语句有所体现? 4、古代很多文章都采用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 《岳阳楼记》也不例外。这篇文章的志是什么? 5、第5小节开头两句话似乎与“志”无关,在文 中有何作用? 6、纵观全文,文章的“志”是如何显现出来的?
分享积累:
本篇名为“记”。“记”有哪 些特点?“记”的特点在文本上哪 些地方一一体现了?请自由朗读文 章,边读边圈点勾画相关的语句。
探求新知
1、文章3、4小节写了迁客骚人“览 物之情”因景而异,似乎与“记”无 关,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作铺垫, 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 思想感情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强调 古仁人的高尚。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都在洞庭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 荡,宽广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象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 很详尽了。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 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 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 事业都兴办起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 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 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 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胜景,美景
二读全文,疏通文意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 守巴陵郡。
贬
做太守
越明年, 政通 人和,
百废
到了 第二年
顺利
和乐
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
通“俱”,全、皆、都
扩大
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规模
属 予 作文 以记之。
通”嘱”嘱托 我 写文章 来 ,表目的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