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砼箱涵施工方案

钢筋砼箱涵施工方案

钢筋砼箱涵施工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建设工程LB*标段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日期:编制单位: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三、施工准备--------------------------------------------2四、施工方法--------------------------------------------5五、质量保证措施----------------------------------------11六、安全保证措施----------------------------------------13七、文明生产、环境保护保证措施--------------------------13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现行政策、法规、法令和本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3、湖南省颁发的有关施工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文件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5、《公路施工工程技术规程》6、本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7、相关法律法规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的规定。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共有3座钢筋混凝土箱涵,分别是K5+人行通道、 K6+钢筋混凝土箱涵、K8+钢筋混凝土箱涵。

K5+箱涵总长,宽,结构物高,内净空。

结构形式为单孔*,主要为人行通道。

通道顶、底板采用的钢筋类型有Φ25、Φ16、Φ12,箱涵主体采用现浇C30-P6防水砼,每6~10m左右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3cm,缝内填塞橡胶止水带。

基础为30cm 级配碎石垫层,10cm C25混凝土基础。

箱涵主体结构采用现浇C30防水砼每6~10m 左右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3cm,缝内填塞橡胶止水带。

通道砼面与土质相接触之面,均须用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或抗老化多层复合防水卷材隔离,为了保护防水卷材,在地道顶、底板部分采用6cm厚C20细石砼防护,其侧向外壁采用砖砌12强保护。

基础为30cm厚级配碎石垫层,10cm C25混凝土基础。

45cm厚钢筋混凝土底板及筒体,C30混凝土翼墙4块,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5cm 。

箱涵内底板均采用~12cm厚C40钢筋混凝土铺装,被交路路面与通道出入口处路面顺接。

洞口锥坡有浆砌片石锥坡,共4个。

标准段栏杆段长,非标准段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栏杆弯折时须在弯折点处设置立柱,栏杆每隔10m设置一道伸缩缝。

栏杆各部件均采用焊接。

K6+箱涵总长,宽,结构物高,内净空。

结构形式为双孔2-5×,一孔为人行机耕通道,一孔为过水涵洞。

顶、底板采用的钢筋类型有Φ25、Φ22、Φ16、Φ12,箱涵主体结构采用现浇C30防水砼每6~10m左右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3cm,缝内填塞橡胶止水带。

通道砼面与土质相接触之面,均须用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或抗老化多层复合防水卷材隔离,为了保护防水卷材,在地道顶、底板部分采用6cm厚C20细石砼防护,其侧向外壁采用砖砌12强保护。

基础为30cm厚级配碎石垫层,10cm C25混凝土基础。

45cm厚钢筋混凝土底板及筒体,C30混凝土翼墙4块,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5cm 。

洞口锥坡有浆砌片石锥坡,共4个。

标准段栏杆段长,非标准段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栏杆弯折时须在弯折点处设置立柱,栏杆每隔10m设置一道伸缩缝。

栏杆各部件均采用焊接。

K7+078箱涵总长,宽,结构物高,内净空。

结构形式为双孔1-5×,主要为人行机耕通道。

顶、底板采用的钢筋类型有Φ25、Φ22、Φ16、Φ12,箱涵主体结构采用现浇C30防水砼每6~10m左右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3cm,缝内填塞橡胶止水带。

通道砼面与土质相接触之面,均须用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或抗老化多层复合防水卷材隔离,为了保护防水卷材,在地道顶、底板部分采用6cm厚C20细石砼防护,其侧向外壁采用砖砌12强保护。

基础为30cm厚级配碎石垫层,10cm C25混凝土基础。

45cm 厚钢筋混凝土底板及筒体,C30混凝土翼墙4块,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5cm 。

洞口锥坡有浆砌片石锥坡,共4个。

标准段栏杆段长,非标准段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栏杆弯折时须在弯折点处设置立柱,栏杆每隔10m设置一道伸缩缝。

栏杆各部件均采用焊接。

三、施工准备1、现场了解情况:施工前认真学习图纸,并进行现场调查,熟悉施工现场情况,弄清通道及箱涵的走向和现场的情况。

接受甲方、设计和监理指定的测量标点和控制标点,做好施测数据的计算整理,绘制测量放线方案图,通道及箱涵中线和分段放线的控制点布设方案。

校对各箱涵设计中线、水准点。

2、测量放线使用的仪器和工具:测量放线使用的仪器主要是经过标定的全站仪和水准仪。

测量放线使用的工具主要有50米钢尺、花杆、测钎、铝合金塔尺等。

3、箱涵施工人员及劳动力安排现场配备足够的试验、技术、质量管理人员,项目部管理人员已经按照合同履约到位。

此外,我公司将精心组织一批责任心强、技术熟练工人到工地工作。

操作人员进场前,进行入场安全教育及技术交底,使之明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操作要求。

对工艺复杂的项目先由管理人员讲解工艺要求,进行培训后再上岗。

通过合理安排工序,工程穿插,确保劳务操作的连续性减少或避免造成窝工现象,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施工队伍安排:(以一个箱涵为例)施工队领班:2人,钢筋工:8人,模板工:10人,架子工:8人,砼工:6 人,浆砌工:8人,杂工:6人。

4、施工材料、机械、设备计划根据施工需求采购材料,保证材料及时到场,先由试验工程师取样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现场抽样检查,达到要求后方可进场使用。

主要材料工程数量表施工机械设备已经按计划进场,落实到位。

施工机械、设备计划一览表:四、施工方法箱涵系整体闭合式框架结构,全箱涵主体结构为C30砼。

基础施工时,采用明挖基坑,就地浇筑砼的施工方法,全箱涵采用两次浇筑,第一次浇至底板内壁以上倒角上10~20cm,第二次浇筑余下侧墙及顶板部分。

施工工序为: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垫层施工→钢筋施工→模板施工→箱涵沉降缝→混凝土施工→翼墙施工→砌筑施工→台背回填。

1、测量放样(1)、通道及箱涵的中心线测放设计图中已经分别给出箱涵中线的起点、终点的坐标值。

根据设计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定涵洞的控制坐标,即可完成通道和箱涵的测设定位和放线。

做出的控制点要用木桩标定,并将桩周围用混凝土固定,防止被破坏。

在地面测定的各点也要使用木桩标定。

2)垫层面上的中线及边线的恢复在通道和箱涵的垫层混凝土完成后,分别在通道和箱涵的垫层上测放中线及边线。

具体做法可依据已有的施工控制桩,用全站仪进行测放,水准仪复核标高,测放后应用墨线进行标示。

3)分仓控制线测放按设计要求对通道和箱涵设变形缝,每10米或地质有变化处测设沉降缝。

根据确定的分仓位置在垫层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测放,以便作为绑扎钢筋和支设模板的依据和控制线。

测放的分仓控制线应与中心线相垂直,分仓控制线应使用墨线进行标示。

4)高程控制测量通道和箱涵的高程工程控制,只要为通道和箱涵底高程及流水坡的控制。

为保证通道和箱涵内底高程和流水坡度,在施工时主要控制混凝土垫层面的标高。

高程测量和标高控制主要使用DS3水准仪和5米铝合金塔尺。

由设计和监理工程师指定的高程控制点进行测引。

2、基础开挖通道基础大部分坐落在填筑的路堤上,箱涵为原有的水道,挖土采用机械挖土和人工挖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土方开挖采用的是斗容量为的挖掘机挖土。

自卸车运土,对于排水涵挖出的土方运送到指定的弃土场。

机械挖土要控制挖土深度,在底部预留出深度为100mm左右,由人工进行挖土、清理和平整。

在挖土过程中如出现地下水,采用在坑槽两侧挖排水沟和集水井。

将水集中到井内,再使用潜水泵抽出外排。

基坑开挖完毕后,必须先行自检,然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测,基底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基础地质达不到要求的,应采用设计的换填砂砾。

将通道或者是箱涵底部的淤泥开挖后,宽度符合设计要求,直至设计垫层底部标高为止。

并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对于粘性土的检测采用轻型动力触探仪,对于中砂、砾砂土的检测采用重型动力触探仪。

K5+箱涵、K6+箱涵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160KPa,K8+箱涵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180KPa 。

轻型动力触探仪δ0值(KPAa)重型动力触探仪δ0值3、垫层施工(1)、级配碎石垫层施工基坑开挖完成后,铺筑30cm厚级配碎石垫层,用压路机压实,压实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垫层混凝土基础施工1)垫层支模采用5cm*10cm(宽*高)钢模板,短钢筋打入砂砾垫层固定.模板安装位置、平面尺寸、轴线偏位、相邻模板高差满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要求。

经现场技术人员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2)混凝土浇筑:当混凝土到现场时,检查其坍落度、均匀性等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垫层采用C25混凝土,由2号混凝土拌和站供应。

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实,浇筑完成后先用刮杠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

混凝土施工中,按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相关要求,每工作班至少取1组混凝土试件。

混凝土表面二次压光以后及时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养护过程中,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进入基坑内。

3)模板拆除:模板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外观质量、几何尺寸并签认,以便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基础检查项目4、钢筋施工(1)、钢筋配料根据施工图纸,将各种规格的钢筋绘成所需形状尺寸的加工图,并予以编号,分别计算出下料长度和数量,编制成配筋单,称之为钢筋配料。

配料计算时要考虑到钢筋的形状和加工尺寸,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要有利于加工安装。

配料要考虑到底板、顶板的双层钢筋所需的上层钢筋支撑定位用料,要考虑到侧墙双层钢筋所需要的钢筋定位支撑用料。

(2)、钢筋加工钢筋加工使用的原材料表面应洁净。

油污和用锤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消除干净,原料应平直、无局部弯曲。

钢筋加工的机具主要有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加工台等。

钢筋下料和弯曲均应划线,经检查无误后再加工。

(3)、钢筋安装与绑扎通道、箱涵的每一个分仓段作为一个施工流水段组织钢筋的安装和绑扎。

施工现场钢筋的安装与绑扎操作工艺为:成型钢筋验收→通道、箱涵现场放线→倒运钢筋到作业点→安装和绑扎底板钢筋→安装和绑扎中墙钢筋→支设内模→安装和绑扎外墙耳墙和顶板钢筋。

成型钢筋验收主要是对现场的成型钢筋进行验收,核对钢筋的型号、直径、加工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和配料单相符,是否有挂牌标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