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K181+910 1-4×3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右幅路线中心线与路线正交90°,涵长50m;K182+029 1-3×3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右幅路线中心线与路线正交90°,涵长47m。
台基础为C20混凝土,台身为C25混凝土,台帽为C30混凝土,盖板采用C30混凝土现浇。
二、材料及施工场地准备1、施工准备:钢筋、水泥、石子、砂子必须经实验合格后方准进场使用,焊条、焊剂符合设计及产品合格证明,钢筋加工场地应平整并且用水泥硬化15cm。
钢筋机械完好,运作正常;钢筋配料人员熟悉图纸,正确填写钢筋配料单。
2、钢筋操作工艺流程:钢筋清洁除锈、钢筋调直。
钢筋下料、钢筋成型、半成品检验堆放。
先清除钢筋表面泥土、浮锈,然后用调直机进行调直,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等,伤痕不使钢筋截面减少5%;钢筋下料时根据其编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长后短,减少接头,以节约钢材,钢筋切断保证断面平整;钢筋成型时在弯折处用石笔画出位置,校核无误后弯曲成型,尺寸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半成品按钢筋规格、形状、使用部位分别进行堆放,并采用标识牌进行标识。
3、钢筋成品保护:按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分类堆放,并且垫起离地50cm,挂号标识牌,置于钢筋棚内,防止日晒、雨淋。
三、具体施工工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一般施工程序为:测量定位放样→基础开挖→基底验收、处理→基础施工→台身施工→台帽施工→盖板施工→沉降缝、防水层施工→附属工程施工。
1、测量定位放样涵洞开工前,要对涵洞的中心位置及轴线进行定位放样,现场核对图纸所示的涵洞的位置、方向、长度、出入口高程,以及与既有沟槽、排水渠道的连接是否相符,如有不符,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审定。
2、基坑开挖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挖装,开挖之前先进行精确的测量放线,用白灰撒出开挖轮廓线,根据土质分类,按1:进行放坡,每侧考虑50cm 工作面及20cm基坑排水沟,在下游设一个60*60cm的集水坑。
土方边开挖边运输,人工配合刷坡检底的开挖方法,机械开挖时在设计基底高程以上保留不少于20cm厚度的土层采用人工开挖。
如有地下水渗出,必须在基底两侧挖临时排水沟,排入集水坑用水泵抽出。
挖至设计标高后,检查基底承载力,基坑位置、标高、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放样,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后,立即下基。
3、基底检查及处理基坑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要仔细核足设计要求,尽快请监理工程师验基后进行基础圬工施工;反之,对基底地质及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符,如果基底地质与设计相符或满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采取相关措施措施进行处理。
4、基础施工基坑处理合格经验槽后,架立基础钢筋,尺寸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检查完毕后支设基础模板,模板安装尺寸符合图纸要求,支撑牢固,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在水平和竖直拼缝处内贴胶带纸。
模板安装误差保证在允许范围内。
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缝宽1cm,缝内填塞沥青木板。
模板检查准确无误后,开始浇筑基础C20混凝土。
混凝土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上料进行拌制,坍落度控制在80~120mm。
混凝土采用串筒布料,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
人工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插点布置均匀合理,每一插点振实到表面泛浆、无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
严格控制涵台顶部混凝土浇筑标高和基础垂直度。
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拆除模板,及时进行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对拉螺栓孔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填塞密实。
5、台身的施工待基础混凝土满足强度后,将基础混凝土表面凿毛,架立台身钢筋,支设台身模板,尺寸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支撑牢固,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在水平和竖直拼缝处内贴胶带纸。
模板安装误差保证在允许范围内。
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缝宽1cm,缝内填塞沥青木板。
模板检查准确无误后,开始浇筑台身C25混凝土。
混凝土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上料进行拌制,坍落度控制在70~110mm。
混凝土采用串筒布料,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
人工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插点布置均匀合理,每一插点振实到表面泛浆、无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
严格控制涵台顶部混凝土浇筑标高和台身垂直度。
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拆除模板,及时进行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对拉螺栓孔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填塞密实。
6、台帽施工待台身混凝土满足强度后,将台身混凝土顶面凿毛,架立台帽钢筋,支设台帽模板,尺寸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支撑牢固,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在水平和竖直拼缝处内贴胶带纸。
模板安装误差保证在允许范围内。
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缝宽1cm,缝内填塞沥青木板。
模板检查准确无误后,开始浇筑台身C30混凝土。
混凝土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上料进行拌制,坍落度控制在80~120mm。
混凝土采用串筒布料,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
人工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插点布置均匀合理,每一插点振实到表面泛浆、无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
严格控制涵台顶部混凝土浇筑标高和台身垂直度。
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拆除模板,及时进行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对拉螺栓孔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填塞密实。
7、盖板施工盖板现场浇筑,钢筋加工制作前首先绘制钢筋表和弯曲图,并经复核后交施工班组。
然后将调直、除锈后的钢筋分种类型号按钢筋图表下料。
下好的料要逐一核对尺寸,然后分类标示堆码,统一弯制。
钢筋焊接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钢筋绑扎时一定要进行钢筋位置的放线画点,以保证准确的钢筋间距及垂直度。
浇筑盖板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以保证盖板质量。
台帽混凝土满足强度后,支设盖板模板,架立盖板钢筋,尺寸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支撑牢固,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在水平和竖直拼缝处内贴胶带纸。
模板安装误差保证在允许范围内。
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缝宽1cm,缝内填塞沥青木板。
模板检查准确无误后,开始浇筑台身C30混凝土。
混凝土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上料进行拌制,坍落度控制在80~120mm。
混凝土采用串筒布料,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
人工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插点布置均匀合理,每一插点振实到表面泛浆、无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
严格控制涵台顶部混凝土浇筑标高和台身垂直度。
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拆除模板,及时进行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8、沉降缝、防水层施工涵身每隔6~12m设沉降缝一道,缝宽1cm,沉降缝要贯穿整个断面,缝内填满沥青麻絮。
若基底位于岩石地基上,可不设沉降缝。
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作防水层,采用甲种防水层,涂刷两层热沥青,以免涵洞使用过程中漏水,影响涵洞的使用安全和寿命。
9、附属工程施工1)出入口端八字墙和沟槽铺砌涵洞进出口端八字墙和洞口铺砌除严格按设计施作外,还要注意沟槽的排水畅通,做到进口顺、出口畅,保证涵洞基础不受洪水冲刷。
2)涵洞缺口填土、基坑回填防水层施工完毕及时进行涵洞的回填,避免防水层暴露时间过长而影响防水效果,涵洞缺口填土为级配碎石土,按设计要求进行回填压实。
涵洞基础圬工全部完成且圬工体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盖板安装、防水层完成后,便可进行基坑回填。
基坑回填应在基坑无水的状态下进行,填料采用设计填料回填,回填时两侧对称进行,防止造成偏压。
四、验收、评定1、涵洞总体基本要求:1)涵洞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2)各接缝、沉降缝位置正确,填缝无空鼓、开裂、漏水现象;若有预制构件,其接缝应与沉降缝吻合。
3)涵洞内不得遗留建筑垃圾、杂物等。
涵洞总体实测项目2、涵台基本要求:1)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地基承载力及基础埋置深度须满足设计要求。
3)混凝土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4)砌块应错缝、坐浆挤紧,嵌缝料和砂浆饱满,无空洞、宽缝、大堆砂浆填隙和假缝。
3、外观鉴定1)涵台线条顺直,表面平整。
不服和要求时减1~3分。
2)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
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减3分;深度超过10mm者必须处理。
3)砌缝匀称,勾缝平顺,无开裂和脱落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五、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各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得以落实的可靠保证,是组织内各成员、各部门贯彻单位质量方针,分工协作的基础。
为此,我们成立了现场质量控制机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并形成完善的自检体系,自检合格后方能向监理报检。
(1)质量控制机构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朱朝增、副经理何玉贵、布新功、项目总工于海滨、施工技术部长王学利、试验室主任雷波组成,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工程质量创优规划、方针、措施。
施工技术部和质检工程师对质量有绝对的一票否决权,其他人员只对工程质量创优出谋划策。
不得以任何权利干预质量管理。
成立质量监控小组,质量管理部、质检工程师和自检员组成,制定工程的创优措施,质量实施计划,并实施到人,严格要求,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各施工段的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攻关。
质量管理小组组长:朱朝增副组长:于海滨组员:何玉贵、布新功、吴忠林、王学利、雷波、刘龙山、杨志峰、俞天国质量保证体系框图(3)工程质量检验程序工程质量检验程序框图路基试验段的施工,我们严格按照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来开展,且施工中作好各种情况的记录,获取第一手原始资料。
施工过程中严格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管理,加强自检→抽检的质量检测措施,当下层路基填筑碾压合格后方能进入上层施工。
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我们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监控系统。
质量事前监控:我们已做好施工前周密的工作,如工程原材料检测;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施工方法、检测方法的研究;工程施工具体人员的管理等。
质量事中监控:把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图纸的理解,渗透于施工的各工序之间加强对每道工序的检测。
质量事后监控:对已完成工程质量检验评点,工程原始资料、数据,文件的收集整理。
六、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保障措施(1)安全组织机构1、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配备专职兼职安全检查人员,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安全机构的人员有权按照规定发布指令,并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2、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朱朝增副组长:于海滨、何玉贵成员:吴忠林、王学利、刘龙山、李伟力、苗发青、雷波、俞天国安全组织机构(3)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严格按施工工艺、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方案有关安全条款的要求进行施工。
2、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之间的联系,六级以上大风及大雨、暴雨前,做好临建工棚等设备、设施、结构的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