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展幼儿园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

开展幼儿园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

开展幼儿园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
作者:包晓荣
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年第13期
绘本作为幼儿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它的生动趣味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天性,为幼儿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同时也是幼儿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幼儿寄托情感的精神之所。

借助绘本,幼儿可以释放自己的情感,满足心理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

一、阅读绘本的意义
(一)帮助孩子学习语言
好的绘本,图画发挥着强大的功能,文字部分的创作比较诗歌化,有的像奇幻的童话诗,有的像叙事散文诗。

绘本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词汇量,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二)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
一本优秀的绘本,画面特别美,内涵又值得反复咀嚼,绘本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

目前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展示着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及艺术追求。

这些制作精良的绘本,用笔精致,图画精美,构图配色高明,无形中让孩子感染美学,也会刺激孩子的丰富想像力,进而拥有创造力。

(三)让孩子爱上阅读
幼儿通过小小的绘本,已经在破万卷书、行千里路了,眼中的世界更加丰富、也更加美丽。

绘本这一独特的表达形式抓住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将幼儿轻松带入阅读的快乐之旅。

(四)帮助孩子健全人格
阅读绘本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会产生移情现象,会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或喜或悲,这样就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通过绘本可以轻松地把很多深奥的道理传达给幼儿,让他们在绘本阅读中理解真善美。

同时,透过故事中的榜样,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等一系列品质,使其更好地与同伴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社会化。

因此,与孩子一起分享绘本,能帮助他建立健全的人格,为一生的幸福打好精神基础。

二、阅读绘本的方法
成人阅读是自主阅读,而儿童不识字或对书面文字理解不够流畅,不能进行自主阅读,读书的最佳途径是“耳朵和眼睛”,是亲子共读。

换言之,让孩子进入书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读书给孩子听”。

“耳朵”的“听”对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和大脑的发展至关紧要。

儿童用耳朵来听成人的语言声音,用眼睛来读画的语言,在儿童心中形成立体的故事世界,儿童的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同时打开,并相互贯通交融,有利于儿童多通道感知的能力形成和发展,这种刺激对儿童大脑的发展、想象力或联想能力发展至关紧要;儿童用耳朵听大人读书,用眼睛看图画,也能够把阅读与成人的关爱之情联结起来、把阅读与温馨的亲子共读画面结合起来,把阅读和美好的回忆结合起来,使儿童爱上阅读。

(二)书要精读
一本好书要读很多遍,千万不能读一遍就放下了。

(三)引导孩子读图
很多父母和老师习惯于指着文字给孩子读书,这是读绘本最大误区之一,因为绘本里的画不单是用来欣赏的,还是另外一种语言和表达方式,让孩子从小掌握绘画语言,就要从绘本中养成阅读图画、通过图画理解故事、表述故事的习惯。

(四)抛弃功利目的
不要把早期阅读看作是小学学习的提前开始。

不要把图画书当作教科书。

就0-6岁这个特定的发展阶段而言,孩子的大脑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生活习惯与兴趣养成、阅读和审美品位的形成、心灵和精神的成长等等远比信息和知识的掌握重要得多。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容器的话,0-6岁这个阶段应该主要解决如何让容器本身变大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在容器里放多少东西的问题。

(五)注意选择的多样性与多元化
给孩子选择不同主题、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

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绘本,让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

(六)要注意朗读的方法
根据故事的情节情境,语音语调语速有着相应的变化。

但是,又不可用过于夸张的表情,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注意你的表演而忽略了对图画的欣赏。

在朗读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是太好理解的情节,可以用一些口语来加以解释,帮助孩子理解。

但我们主张以照本宣科的方法为主,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师的语言、情感和人生体验传达给孩子。

不要让孩子觉得只有孩子才需要读书。

成人要以身作则,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经常阅读,而且,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把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最美的人生姿态。

(八)帮孩子建立自己的藏书架
让孩子有自己的阅读空间,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精神上的富有”,培养与书的亲近关系。

让孩子知道积累和珍藏图书、了解图书管理、分类的基本常识。

当然,也需要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阅读和购买图书,让孩子真正与书交上朋友。

(九)创造共享与交流的氛围
同一社区里的家庭、或网上社区或者通过其他途径组织起来的父母可以带孩子在野外、在集体活动室、在公园等场所一起举办以读书、讲故事为主题的活动,让孩子享受共读的乐趣,同时有好书可以大家分享、交流心得,甚至可以建立可以共享的家庭书库。

三、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引导猜想,激发想象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孩子的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些绘本是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构成旋复式的结构。

导读这样的绘本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旋复式的结构,引导孩子们参与到表演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来,引导孩子的猜想情节,让故事在孩子充分想象中完成衔接。

如:《逃家小兔》中都是用简单同一的简单句式“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

”的句式将故事串讲下来,整个故事充满了想象。

在导读中,我便利用绘本中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让孩子参与其中,“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怎么变,让小兔回家呢?”在孩子饶有兴趣的猜测中,来推进故事的情节,体会妈妈对孩子那浓浓的爱,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孩子爱上阅读。

(二)指导看图,教给方法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要急着翻页,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

如:在《逃家小兔》的导读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关注彩图,指导孩子读懂彩图所传达的妈妈的爱:出示第一幅彩图,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图,想想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来钓小兔子呢?使孩子从中明白只有妈妈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三)深情导读,激发兴趣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适中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如:《我永远爱你》讲述的是小熊阿力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最心爱的碗,而担心妈妈的反应。

于是,他跑去找妈妈,做了一场“爱的测试”。

妈妈表现得近乎完美,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同时又不忘补充,“不过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绘本中两个人物的情感,我们都有着很深的生活体验,都是自己情感的表达。

(四)品味语言,感受积累
绘本的语言具有形象性、重复性及简洁性。

绘本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多种方式:观看图、听教师大声读、反复朗读、讨论、看图讲述、故事接龙等。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孩子们感受其语言的魅力。

除了在阅读中积累,有的语言也可以让孩子进行模仿表达,领悟绘本语言表达的形式与精髓。

比如: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气氛和童趣的故事,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揭示了爱是需要表达的这样一个道理。

(五)联系生活,感悟内涵
如:在《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永远爱你》《逃家小兔》的阅读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丰富了孩子的情感,激发孩子的爱心。

在《鼠小弟,鼠小弟》的阅读中,能让孩子在趣味中会心一笑……
(责任编辑:武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