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城区养狗问题的几点看法

对城区养狗问题的几点看法

对城区养狗问题的几点看法近年来,随着城区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并且趋于大型犬和名贵犬。

城区现在到底有多少家犬,恐怕谁也说不清,但数量绝对是惊人的。

君不见,不论是在繁华的大街闹市,还是在僻静的小巷深处,随处都可见到狗的影子,可闻狗的吠叫声。

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中,这些狗有的招摇过市,有的悠然自得,还有一些是和主人结伴外出的,当然也有一些是被主人抛弃的野狗。

在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狗的数量就更多了。

据了解,目前市民养狗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养的是观赏狗,把狗作为宠物豢养,把养狗当作一种时髦;另一类是看家狗,主要是狼狗和本地土狗,这类狗一般体型较大,较有攻击性。

市民对狗进行圈养的为数极少。

大部分人对自己饲养的狗疏于管理,致使狗只到处流窜。

因此狗穿梭于闹市中就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了。

据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反映:这几年我区养狗管理上比较混乱,一些懂行的狗主人会主动带狗打疫苗针。

而不懂行的相当多,平时是主人带狗看病才被告知要注射疫苗。

如果狗没有打预防针,一旦发病就很麻烦,咬到人,人会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会致命的病。

通过疫苗注射,狗的机体产生抵抗力,在一年有效期内绝对不会受狂犬病感染,是比较安全、比较有保证的。

除了狂犬病威胁,狗的粪便、狗的吠叫声污染了城市环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但很多的养狗人责任心缺乏,对自己的狗疏于管理,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在单位和小区内放养给邻居、老人、小孩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很多人每天走在小区内都提心吊胆,经常被身旁突然窜出的大狼狗吓得要死。

小孩子就不用说了,常常吓得不敢下楼,上下学要家长接送。

养狗同时也破坏了城区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很多狗随地大小便,破坏绿化区和公共设施。

而且恶狗伤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狗主人爱狗若子,对于伤人事件不闻不问,骄纵放任,严重缺少社会责任心。

甚至有些人对自己的老人不尊敬不赡养,却对宠物狗疼爱有加,这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亲情观的缺失。

因居民大量养狗以及流浪狗、野狗数量的增加,伤人、扰民、环境卫生等问题相继出现,“狗患”已成为城市居民反响强烈的社会问题,管理起来也颇有难度。

为有效根治“狗患”顽症,还城市居民一个安宁、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该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城区养犬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城区养犬管理,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市容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区范围内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公安部门是养犬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并具体负责养犬登记审批,查处无证养犬、违法携犬外出等行为,捕杀狂犬、流浪犬;畜牧部门负责犬类的免疫、检疫,犬类疫情的监测,犬类诊疗服务行业的审批和监管以及其他相关管理;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负责对街面流动无照售犬行为和因养犬而破坏市容环境卫生行为的管理和查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从事犬类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和狂犬病人诊治的管理。

各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本辖区的养犬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应当开展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的宣传教育,通过召开居民和业主会议等形式,订立文明养犬公约,做好社区内养犬的自律工作。

第五条下列区域禁止养犬:(一)机关、医院的办公服务区;(二)学校(含幼儿园)的教学区和学生宿舍区;(三)单位的集体宿舍区。

市人民政府根据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城市管理的需要,可以在城区范围内确定并公告禁止遛犬的区域和时间。

第六条城区内个人养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本市常住户口、暂住证件或者其他合法身份证明;(二)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三)有固定住所且独户居住。

第七条城区内个人养犬,每户只准养一只,但禁止养烈性犬和大型犬。

禁养犬只的品种、体高标准由公安机关和畜牧部门确定,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养犬实行审核登记制度。

养犬人申请养犬登记证件,应携犬向其住所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并提交如下资料:(一)如实填写的养犬申请表;(二)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有效犬只免疫证明;(三)养犬者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四)犬只相片。

公安派出所应在收到养犬者提交的资料十日内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意见报城区公安分局审核,城区公安分局应在十日内做出是否审查同意的决定,符合条件的,发给养犬审核登记证件和犬牌;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审查同意并书面说明理由。

因办理审核登记手续,犬只需进入户外的,应束以犬链,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九条经审核登记养犬的单位和个人,应自领取养犬登记证之日起10日、幼犬出生后45日内,主动携犬到畜牧部门指定的动物防疫机构或者动物诊疗机构进行免疫检查,注射狂犬病疫苗,领取《动物免疫证》和免疫牌。

第十条城区内单位和个人养犬,应当缴纳管理服务费。

管理服务费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批并公布。

盲人养导盲犬和肢体重残人养扶助犬的,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免收养犬管理服务费。

独居的鳏寡老人养犬的,减半收取管理服务费。

养犬缴纳的费用集中上缴国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养犬管理工作以及管理工作所发生服务的费用纳入有关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十一条禁止冒用、涂改、伪造、买卖养犬登记证、犬只标识、动物检疫证明。

第十二条经批准饲养的犬只转让、赠与、死亡、丢失,原养犬人应当到公安机关办理注销手续;未办理注销手续的,不得再养犬。

随养犬人迁居或者养犬人换养犬只的,养犬人应当到公安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养犬审核登记证、犬只标识或者动物检疫证明损毁、遗失的,养犬人应当到公安机关和畜牧兽医部门补办。

第十三条养犬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携犬出户,带养犬登记证,为犬束犬链、挂犬只标识,并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牵引,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二)不得携犬进入机关、医院、学校、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体育场(馆)、影剧院、商场、候车(船、机)室等公共场所;(三)不得携犬乘坐除小型出租汽车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携犬乘坐小型出租汽车,须征得驾驶人同意,并为犬戴嘴套;(四)携犬乘坐住宅区公用电梯,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犬只伤人;(五)个人饲养的犬只在养犬人的住所内饲养;单位饲养的犬只应当圈养或拴养;护卫犬在护卫区域巡逻时由管理人员牵引;(六)养犬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不得损坏公共设施;犬吠影响他人休息时,养犬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七)按期携犬到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免疫检查,注射兽用狂犬病疫苗;(八)携犬出户,须携带清洁用具,及时清除犬只户外排泄物,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九)放弃饲养且无人接收的犬只,送交犬类留检场所。

第十四条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以外的其他公共场所,其管理或者经营者有权禁止养犬人携犬进入,但应当有明示标识。

第十五条犬只伤害他人,养犬人应当立即将受害人送至医疗机构诊治。

诊治发生的费用由养犬人先予支付。

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责任。

因养犬人或者第三人过错,致使犬伤害他人的,养犬人或者第三人应当负担被伤害人的全部医疗费用,并依法赔偿被伤害人其他损失。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犬只伤人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

对疑似患有狂犬病的犬,养犬人应当及时送交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疫;对确认患有狂犬病的犬,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依法采取扑灭措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发现狂犬病等疫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畜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疫情划定疫点、疫区,并采取紧急防疫扑疫措施。

第十七条举办犬只展览,从事犬类养殖、销售、犬类诊疗或者其他犬类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证照。

对犬只表演、竞赛、展览活动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依法设立的犬类交易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犬只的来源合法;(二)犬只有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证明;从境外进口的,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三)犬只圈养或者拴养;(四)禁止销售烈性犬和大型犬;(五)法律、法规所作其他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养犬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立必要的犬类留检场所。

犬类留检场所由畜牧管理部门管理,负责接收按规定送交的犬只和收容、留检、没收的犬只。

犬类留检场所接收的犬只可以被认领、领养;无人认领、领养的,由畜牧管理部门予以处理。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批评、劝阻,并举报、投诉。

公安机关应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

对举报、投诉应当及时处理,并告之处理结果;依法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

第二十一条因养犬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而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本人认为,有效的养狗管理方式可能对社会更有益。

因为狗对其生存环境并没有发言权,狗的行为取决于人的素质,狗的问题归根溯源是人的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提倡文明养犬,注重社会环境的安宁和整洁,调节好犬只、犬主、社会、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既爱护动物,又科学管理;既保护犬只、维护犬主权利,又培养犬主的责任心,这样的管理方式效果可能会更好。

这些问题希望引起我们区政府有关部门的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