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方工程1、填土压实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压实质量的影响。
机械的压实功、每层铺土厚度和土的含水量。
①压实功:当土的含水量一定,在开始压实时,土的量度急剧增加,待到接近土的最大重度时,压实功虽然增加许多,而土的重度则没有变化。
②含水量的影响:当土具有适当含水量时水起了润滑作用,土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从而容易压实。
但含水量过大时,土的孔隙被水占据,难以压实还会出现橡皮土的现象。
③铺土厚度的影响:土在压实功的作用下,压应力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影响深度与压实机械,水的性质和含水量有关。
铺土厚度影响与压实机械压土时的有效作用深度,而且还应考虑最优土层厚度。
2、土的可松性及计算。
土具有可松性,即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后,起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随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期原来的体积。
最初可松性系数12V 土在天然状态在天然状V 开挖后的松散体积土经=s K 最后可松性系数23'V V K s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3、井点降水的作用。
可使基坑始终保持干燥状态,防止流沙发生,改善了工作条件4、井点降水的分类及特点。
轻型井点:适用于土壤的渗透系数K=0.1~50m/d 的涂土层中,降水深度为:单级轻型井点3~6m,多级轻型井点6~12m. 喷射井点:当基坑开挖较深,采用多级轻型井点不经济时宜采用噴射井点,其将水深度可达8~20米 电渗井点:适用于土壤渗透系数小于0.1m/d ,用一般井点不可能降低地下水位的含水层中,尤其适用于淤泥排水。
管井井点:适用于土壤的渗透系数大(K=20~200m/d ),地下水量大的土层中。
5、井点管的埋深深度计算及考虑因素。
井点管埋置深度H :iL h H H ++≥1式中:H1――井点管埋设面至坑底面的距离(m );h ――降低后的地下水位至基坑中心底面的距离,一般为0.5~1m ;i ――水力坡度,环形井点为1/10,单排井点为1/4;L ――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 )。
如H 值小于降水深度6m 时,则可用一级井点;H 值稍大于6m 时,如降低井点秘的埋置后面,可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时,仍可采用一级井点;当一级井点达不到降水深度要求时,则可采用二级井点(图1.23)或喷射井点。
6、填土施工中为了保证质量的施工措施有哪些。
对于软弱地基,常采取将基础下面一定厚度的软弱土层挖除,然后用人工砂垫层、碎石垫层、灰土垫层等进行换土处理。
垫层施工,亦应分层还土,分层压实。
对于斜坡坡度为1/5~1/2.5上的填方,应将斜坡改做成阶梯形,以防基础和管道土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偏移或变形。
回填以前,应清除填方区和的各杂物,如遇软土、淤泥,必须进行换土回填。
在回填时,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并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一般不得超过填方高度的3%)。
7、土方开挖机械选择及特点? 推土机的特点是:构造简单,操纵灵活, 运转方便,所需工作面较小,功率较大,行 驶速度快,易于转移,能爬30o 的缓坡。
适用范围:挖土深度不大的场地平整, 铲除腐植土并运送到附近的弃土。
能推挖 Ⅰ~Ⅲ类土。
铲运机的特点是:能独立完成铲土、运土、卸土、填筑、压实等工作。
对行驶道路要求较低,行驶速度快,操纵方便,生产率高。
它适用于大面积场地平整,开挖大型基坑、沟槽,以及填筑路基、堤坝等工程。
单斗挖土机有正铲、反铲、拉铲和抓铲等数种,用以挖掘基坑、沟槽、清理和平整场地;更换工作装进行装卸、起重、打桩等其他作业,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机械设备。
8、轻型井点、电渗井点、井点降水等的定义。
轻型井点:就是沿基坑四周将许多直径较小的井点管埋入蓄水层内,井点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的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喷射井点设备由喷射井管、高压水泵及进水、排水管路组成(图1.26)。
喷射井管由内管和外管组成,在内管下端装有喷射扬水器与滤管相连,当高压水经内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由喷嘴喷出时,地下水即被吸入而压出地面。
电渗井点排水以井点管作负极,以打入的钢筋或钢管作正极,当通以直流电后,土颗粒即自负极向正极移动,水则自正极向负极移动而被集中排出。
土颗粒的移动称电泳现象,水的移动称电渗现象,故名电渗井点。
9、场地标高的计算方法。
N H H H H 4424210∑∑∑++=式中, N 为方格网数, H1 是一个方格仅有的角点标 高, H2 属于两个方格公共的 角点标高, H3 属于三个方格 公共的角点标高, H4 属于四 个方格公共的角点标高。
10、流砂的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治方法,请列举。
产生流沙内因: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如土的含水量大、孔隙率大、粘粒含量少、粉粒多、渗透系数小、排水性能差等。
外因:地下水产生的动水压力大于动土压力。
防治途径:一是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二是截住地下水流;三是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
防治方法:1枯水期施工;2打板桩3水中挖土4人工降低地下水位5地下连续墙法6抛大石块抢速度施工。
防治原因:发生流砂现象后,土完全失去承载力,工人难以立足,施工条件恶化;土边挖边冒,难以达到设计深度;引起塌方,使附近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拖延工期,增加施工费用。
第二章 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1、地基验槽的方法及目的。
目的 :a) 核对其平面位置、平面尺寸、槽底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b) 核对土质和地下水情况是否满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设计要求; c) 检查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及空穴、古墓、古井、防空掩体、地下埋设物等及相应的位置、深度、性状。
方法:地基验槽以观察法为主,辅以钎探法(P39)。
2、预制桩沉桩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
打桩的质量视打入后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最后贯入度与沉桩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桩顶、桩身是否打坏以及对周围环境有无造成严重危害而定。
3、预制桩混凝土的浇筑顺序。
预制桩的混凝土宜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
由桩顶向桩尖连续浇筑捣实,一次完成,严禁中断。
4、预制桩起吊方法及原则。
当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方可运输和打桩。
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平稳,不得损坏。
吊点应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吊桩弯矩最小的原则5、桩按受力形式分的种类,打桩时各自控制的标准。
按桩的受力情况,桩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两类。
端承桩:端承桩的入土深度应以最后贯入度控制为主,而以标高作为参考。
摩擦桩: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应以标高为主,而以最后贯入度(施工中一般采用最后三阵,每阵十击的平均入土深度作为标准)作为参考。
6、预制桩的打桩顺序及选择依据。
打桩顺序:由一侧向单一方向打、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打、自中间向四周打。
选择依据:桩距大于或等于4倍的直径或边长时,试验证明土壤的挤压与打桩顺序关系不大,这时,采取一侧向单一方向打法仍可保证桩基质量。
对于大面积的桩群,则宜采用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打或自中间向四周边缘打,这样均有利于避免土壤的挤压使桩产生倾斜或浮桩现象。
7、振动灌注桩单打法、反插法、复打法的定义及区别。
单打法(又称一次拔管法):一次将沉管沉入到设计标高,然后插钢筋笼,灌注砼,拔管时,每提升0.5~1.0m,振动5~10s,然后再拔管0.5~1.0m,如此反复至全部拔出;复打法:一次将管沉入到设计标高,插钢筋笼,灌注砼,上拨沉管到地面后,二次将沉管下沉沉管到设计标高,或局部进行二次下沉,然后补灌砼,后提升,振动,反复至全部拔出;施工时,应保证前后两次沉管轴线重合,反插法:一次将沉管沉入到设计标高,插钢筋笼,灌注砼,钢管每提升0.5m,再下插0.3m,这样反复进行,直至拔出。
8、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其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处理方法。
正循环回转钻机成孔的工艺为由空心钻杆内部通入泥浆或高压水,从钻杆底部喷出,携带钻下的土渣沿孔壁向上流动,将土渣从孔口带出流入泥浆沉淀池。
反循环回转钻机成孔的工艺为泥浆或清水由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间隙流入钻孔,然后由吸泥泵等在钻杆内形成真空,使之携带钻下的土渣由钻杆内腔返回地面而流向泥浆池。
反循环工艺的泥浆上流的速度较高,能携带较大的土渣。
缺陷及处理:(1)断桩:断桩一经发现,应将断桩段拔出,将孔清理干净后,略增大面积或加上铁箍连接,在重新灌注混凝土补做桩身;(2)缩颈:复打发处理;(3)吊脚桩:将桩管拔出,纠正桩靴或将砂回填桩孔后重新填管;(4)桩靴进水进泥:拔出桩管,清除泥沙,整修桩靴活瓣,用砂回填后重打。
9、预制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影响:打桩时,引起桩区及附近地区的土体隆起和水平位移虽然不属打桩本身的质量问题,但由于邻桩相互挤压导致桩位偏移,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
如在已有建筑群中施工,打桩还会引起临近已有地下管线、地面交通道路和建筑物的损坏和不安全。
防治措施:在邻近建筑物(构筑物)打桩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挖防震沟、砂井排水、预钻孔取土打桩、控制打桩速度等。
10、预制桩的击打方法为什么用“重锤低击”而不采用“轻锤高击”。
多用“重锤低击”,桩锤不易产生回跃,不致损坏装头。
如用“轻锤高击”,则容易回跃,损坏桩头。
11、哪些桩是挤土桩,哪些桩是非挤土桩。
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2) 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劲芯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式敞口钢管桩、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H型钢桩;3) 挤土桩: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挤)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闭口钢管桩。
12、非挤土桩成孔灌注桩,为了防止它的缩颈有哪些措施。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拔管速度,密振慢拔,并使桩管内保持不少于2m高的混凝土,以保证有足够的扩散压力,使混凝土出管压力扩散正常。
13、单打法、复打法的定义与区别。
区别:①桩径和承载力不同。
采用复打法较单打法桩径扩大80%,设计承载力提高;②打桩长度不同。
单打法须打至桩底设计标高,复打法可全长复打,也可局部复打;③适用范围不同。
单打法适用于含水量较小的土层。
复打法适用于饱和土层,或单打法成桩后混凝土充盈系数小于1的桩,也可处理断桩或缩径桩。
第三章砌体结构工程1、各种砌体材料的性能。
(P54~55)2、砌筑用脚手架的形式。
外脚手架、里脚手架、吊式脚手架和悬挑脚手架3、垂直运输机械的种类及其选择依据。
塔式起重机、井架、龙门架和建筑施工电梯4、砖砌体的施工工艺及流程。
工艺:(1)抄平(2)放线(3)摆砖样(4)立皮数杆(5)立头角(6)勾缝(7)楼板安装流程:砂浆搅拌→作业准备→砖浇水→砌砖墙→验评5、砌筑质量要求及相关技术措施。
砖砌体总的质量要求是:横平竖直,砂浆饱满,错缝搭接,接槎可靠。
1)横平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