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料】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汇编

【资料】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汇编


4. 食品的水分
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决定了生长的微生物种类。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取决于水分活度(Aw,
也称水活性)。
表 食品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生长的最低Aw值范围
微生物类群 最低Aw值范围 微生物类群 最低Aw值
大多数细菌 0.99~0.90 嗜盐性细菌 0.75 大多数酵母菌 0.94~0.88 耐高渗酵母 0.60
大多数霉菌 0.94~0.73 干性霉菌 0.65 食品的Aw值在0.60以下,微生物不能生长。 一般认为食品Aw值在0.64以下,是食品安全
贮藏的防霉含水量。
二、食品的环境条件 1. 温度
低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低温对微生物生长不利,但低温微生物在5℃ 以下或更低的温度也能生长,是引起冷藏、冷冻食 品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4-10 mg/100g 圆形滤纸色谱法
4、K值
K
H X R H X
1 0 0 %
A T P A D P A M P I M P H X R H X
K值≤20%,绝对新鲜;K值≥40%,腐败鱼早期腐败。
HPLC法测定
5、的变 化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变质主要是酸败或酵解。
化学过程:
分解糖类的微生物
碳水化合物
有机酸 +酒精+气体等
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变质的主要特征: -酸度升高 -产气,稍带有甜味、醇类气味
第三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一、感官鉴定: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色泽:微生物自身代谢;发生化学反应 气味:氨、三甲胺、硫化氢、粪臭素 口味:酸味、苦味 组织状态:变形、软化;肌肉松弛、发黏;结块等
P277表9-5 - -10℃可抑制所有腐败细菌生长, -12℃可 抑制多数霉菌生长, -15℃可抑制多数酵母生长, 18℃可抑制所有霉菌和酵母菌生长。
高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温度高于45℃时对大多数微生物生长不利。 -高于45℃以上温度条件下进行代谢活动的微生 物称为高温微生物,高温微生物造成的食品变质主要 是酸败,引起糖类的分解而产酸。
2. 食品的氢离子浓度
根据食品pH值范围可将食品划分为两大类: 非酸性食品:凡是pH值在4.5以上者的食品 (动物性食品和大多数蔬菜) 。 酸性食品:凡是pH值在4.5以下者的食品 (水果和少数蔬菜) 。 -如动物食品的pH值一般在5~7之间,蔬菜 pH值在5~6之间,它们一般为非酸性食品;水果 的pH值在2~5之间,一般为酸性食品。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腐败变质及 其控制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 受到以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造成其原有 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 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第一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
一、食品的基质特性
1. 食品的营养成分
食品是微生物的良好天然培养基。 食品中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造成的败坏称为腐 败,食品中碳水化合物或脂肪被微生物分解产酸 而败坏称为酸败。
三、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
1、分解蛋白质类食品的微生物
细菌: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假单孢 菌属、变形杆菌属、链球菌属
霉菌:青霉属、毛霉、曲霉、木霉、根霉 酵母菌对蛋白质分解能力弱。
2、分解碳水化合物类食品的微生物
分解碳水化合物的细菌 单糖和双糖:绝大多数细菌 分解淀粉: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的一些 种。 分解纤维素: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和八 叠球菌属的某些种。 分解果胶: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和欧文 氏芽孢杆菌属的某些种
2. 气体
有氧的环境中,由需氧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 质速度快;在缺O2条件下,由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 物如酵母和少数细菌引起的食品变质速度较慢。 食品贮藏时在含有高浓度CO2的环境中可防止好氧 性微生物细菌和霉菌所引起的食品变质。
3. 湿度
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70%,富含蛋白质的鱼、 肉、蛋、豆类制品等食品在这种环境中存放,则 很快会发黏、发霉、变色、变味,甚至发臭。
第二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
一、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食品中蛋白质的变质主要是腐败。
食物中 蛋白质
微生物蛋白酶 或组织蛋白酶
肽酶
多肽
氨基酸
脱氨基、脱硫 等作用
脱羧基 作用
氨十胺十硫化氢等
蛋白质食品变质的主要特征
-挥发性和特异的恶臭味 -颜色变化 -组织变软、变黏 -挥发性盐基总氮上升
二、食品中脂肪的分解
二、化学鉴定 1、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
指肉、鱼类样品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 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 蒸馏法、微量扩散法
鱼类变质: 30mg/100g
扩散皿(康威皿)
2、三甲 胺
季胺类含氮物质经微生物还原产生。初 期腐败时 4-6 mg/100g
气相色谱法
3、组 胺
鱼贝类食品被细菌分泌和组氨酸脱羧酶 脱羧生成组胺而发生腐败变质。
食品中脂肪的变质主要是酸败。 化学过程: -油脂自身氧化: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物→醛、酮 -脂肪水解
食物中脂肪
脂肪酸 十 甘油 十 其它产物
食品中脂肪的变质主要特征
-过氧化值上升 -酸度上升 -羰基(醛酮)反应阳性 -特有的“哈喇”味 -肉、鱼类食品脂肪的超期氧化变黄 -鱼类的“油烧”现象
三、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不同食品原料的pH值
绝大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pH6.5-7.5,非酸 性食品是适合于多数细菌生长。
酵母生长的最适pH是4.0-5.8;霉菌生长的 最适pH3.8-6.0。酸性食品则主要适合于酵母、 霉菌和少数耐酸细菌的生长。
3. 食品的渗透压
在低渗透压的食品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够生 长。
在高渗透压的食品中,多数霉菌和少数酵母能 够生长,绝大多数细菌不能在较高渗透压的食品 中生长,只有少数细菌(盐杆菌属、肠膜明串珠 菌)能在高渗环境中生长。
分解碳水化合物的霉菌和酵母
绝大多数霉菌能分解糖和淀粉能力 分解纤维素: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中 的一些种。 分解果胶:曲霉属、毛霉属、蜡叶芽枝霉。
只有少数酵母能分解淀粉、多糖、果胶。
3、分解脂肪类食品的微生物
细菌:假单孢菌属、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 产碱杆菌和芽孢杆菌属中的许多中。
荧光假单孢菌分解脂肪能力特别强。 霉菌:曲霉属、白地霉、代氏根霉、娄地青霉。 酵母:解脂假丝酵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