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人物的主要形象
摘要
《雷雨》集中展现了主人公周朴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人性的麻木、狡诈、凶恶,折射出那个社会的悲哀、黑暗和不公平。
周朴园在剧中造就了悲剧,是悲剧的实施者,同时又是悲剧结果的承受者。
本文通过分析周朴园与侍萍、鲁大海、繁漪等人的矛盾冲突,进而集中论述他在封建伦理道德、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各种感情纠结下表现出人性的扭曲。
因此,在理解和把握《雷雨》人物形象的时候,必须对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达到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周朴园,繁漪,鲁侍萍,周萍,封建家庭。
一、前言
《雷雨》以周朴园为中心,写了周鲁两家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三十年前,周朴园和侍萍生下了两个儿子,但他们并没有结婚。
为了娶一个有钱的小姐,周朴园便把侍萍赶出门,留下了大儿子周萍,让她抱走了才生下三天的二儿子。
后来他成为了北方一个煤矿的大资本家,他和蘩漪结婚又生下一个儿子周冲。
三十年以后,侍萍已经嫁给了鲁贵,并和鲁贵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四凤,但巧合的是鲁贵父女都在周公馆会做仆人。
她带走的小儿子改名为鲁大海,也在周家的煤矿当工人。
侍萍和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是周公馆的大少爷,但是他和周朴园现在的妻子蘩漪有着伦乱的关系,同时却和四凤彼此深爱着对方,而周冲又深爱着四凤。
侍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周公馆,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于真相大白,结果四凤与周冲在雷雨中触电死亡,周萍持枪自杀,全剧在雷雨交加的氛围中结束了。
剧中的人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观念。
其中典型人物周朴园就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性。
他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自由受封建礼法的约束,长大后又到外国留学,有着新的社会思想。
因此他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
二、封建伦理道德下的周朴园
周朴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一员,他必定会和封建阶级有着深厚的血肉关系,在《雷雨》中,作者对周朴园的描写并不算多,他一出场就给人一种行事稳重、世故、伪善的感觉。
然而却在他这一个角色上,蕴含着许多潜在的内涵与问题,这些内涵与问题又与全剧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塑造出了周朴园丰富多彩的主人公的形象。
他自称他的家庭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而实际上是:他自私自利,残酷无情的压制,摧毁了他全家中每个人的性格、尊严,使周公馆成为了能使人窒息的地狱。
他的封建性主要是从他对妻子蘩漪、被抛弃的前妻侍萍以及儿子周萍、周冲和鲁大海的态度上体现出来的。
(一)对蘩漪的冷酷
从他被迫听从父母之命把侍萍抛弃,然后又与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小姐结婚我们不难看出,他是生长在一个封建思想非常浓厚的家庭中,他自身必定也有深深的封建意识,而在本剧中他的封建性体现的最明显的也就是他对待第二个妻子繁漪的态度上。
他抛弃侍萍之后娶了繁漪为妻,但是他一直并不爱她。
繁漪本身个性开放、人格独立,与他深厚的封建思想当然是水火不容的;他不仅不赞同,反而认为她的精神不正常,是个不可理喻的“疯子”。
他当然不允许他的家里有这种存在,于是要教训她。
又命令她:“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
”仅仅这句就说明他对妻子的自私、冷淡的态度。
在第一幕中,“喝药”这场戏很典型地突出了他的这种封建思想。
当他知道繁漪竟然违反他的规矩把药倒掉时,便严厉地叫四凤把剩下的药再端来。
繁漪反复说到“不愿喝这种苦东西”,他却毫不搭理;繁漪说等一会儿再喝,他却又不让;又逼着周冲劝他母亲当着他的面把药喝下去,转
身又命令周萍跪着劝繁漪,于是他用自己的威令和儿子们的哀求这双重的压力迫使她改变。
而他的目的,就是要妻子繁漪为他们的孩子们做一个“服从的榜样”。
(二)对儿子的专横
周朴园的封建性还表现在他对儿子的专横暴戾。
比如在劝妻子吃药的情节中周朴园对儿子们的态度:
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你母亲面前去。
周冲:(反抗地)爸!
周朴园:(怒视)去!
周朴园:说,情母亲喝。
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回头,高声),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我要你说。
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爸!我--
周朴园:去走到你母亲面前!跪下,劝你母亲。
周朴园:(高声)跪下!
又如他对儿子周冲无情的训斥:
周朴园:这个人!我想这个人有背景,厂方已经把他给开除了。
周冲:开除!爸爸,这个人脑筋很清楚,我方才跟这个人谈了一回。
代表罢工工人并不见得就开除。
周朴园:哼,现在一般年轻人,跟工人谈谈说两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就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周冲:我们这样享福同他们争饭吃是不对的。
这不是时髦不时髦的事。
周朴园:你知道什么!
周冲:爸,我听说矿上对于这次受伤的工人不给一点抚恤金。
周朴园:(头扬起来)我认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
当他的另一个儿子鲁大海站在他的面前时,明明知道是父子关系的周朴园却选择了父子不相认。
因为,鲁大海直接地影响到了他的地位和名利,影响到了他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人物的最大的利益。
周朴园对鲁大海本身没有同时也不能有父子的感情了,有的仅是压榨的欲望和阶级的对立。
欺骗失败后,他只好扯下伪善的一面,凶恶地训责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
从这些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们的语气和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周朴园封建专制家长独裁凶恶、残酷、自私和虚伪的一面。
这也正他说的:“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在认为秩序是家庭圆满的前提条件,而这个“秩序”就是周朴园自己的思想参照标准,是他给他的儿子们规定的标准。
(三)对侍萍的虚伪
周朴园对鲁待萍的虚伪无情深刻表现出了他虚伪的封建思想的一面。
在他玉树凌风的青年时代,决然不听家人的反对,和家里身为女佣的侍萍相恋,并生下两个儿子。
但是他最终还是向牢固的封建势力投降,在当年的三十的晚上,赶走了刚刚生下二儿子的侍萍,以致于侍萍绝望,在当天的晚上跳河自尽,而他自己随后却娶了一位大家小姐。
这也是因为他性格中怯弱的一面,也是个性被封建社会思想所毒害的结果。
不仅如此,第二幕的开始,是周朴园和侍萍两人的重逢。
一开场,她便认出了周朴园,但是周朴园没有认出是她。
于是,故事就在这样的关系和情况下展开了。
于是他便说道:(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
这些严厉的询问,是他本能的阶级意识的流露,是内心的紧张、恐惧的表现。
他以为鲁妈是受人指使、千方百计地来寻找他,是想以过去的关系讹诈他才来的。
继而又用巨额支票收买侍萍,企图以他认为是万能的金钱打动侍萍,他那伪善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后来,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而且简直就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团糟。
最终导致了同父异母的兄妹相爱。
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结束了,偏偏当年灾难的制造者周朴园在全局的悲剧高潮时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妹。
周朴园虚伪、冷酷的面貌至此暴露无遗。
三、结语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很纠结,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了一场悲天动地的雷雨。
这雷雨冲刷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人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仇,一场雷雨,一场命运的洗礼。
参考文献:
1、钱谷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王自立.中国现当代文学(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林志浩.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爱那个(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