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从周朴园如何对待生命中的两个女人看人性的复杂
一、教材分析:
《雷雨》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戏剧单元的第一篇。
作为戏剧,戏剧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刻画艺术两方面。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者上,我将人物形象分析和人物评论写作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的基础上,高二年级的学生应进一步发展理性思维,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经过观察,高二(6)和高二(17)班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缺乏条理性。
理性思维的质量有待通过表达训练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目标:
1、把握剧中周朴园的性格特征,理解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了解周朴园与侍萍、繁漪之间复杂的关系。
2、掌握人物性格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周朴园对侍萍感情的复杂性,以及从他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资本家特有的性格上的两重性。
五、教学难点:对周朴园复杂的内心感情世界的体会和把握。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设计: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歌曲《当爱已成往事》导入。
歌词中: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风雨 纵然记忆抹不去 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你就不要再苦苦追问我的消息……
《雷雨》中:三十年了周朴园都在打探梅侍萍的消息,
当他们再次重逢时, 又有多少往事被重提, 又有多少爱恨还在心里? (二)、人物感情分析
1、周朴园对梅侍萍三十年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1)保留着旧的家具和陈设
(2)记得侍萍的生日 (3)保留着关窗的习惯 (4)雨衣、衬衣都喜欢旧的,记得绣着“萍”字的旧衬衣 (5)熟悉侍萍关窗的动作
(1)(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2)谁指使你来的? (3)(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 (4)“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5)“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6)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2、两个对比,你怎么看?怎么理解?
答案:(1)、对侍萍怀念的前提是,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不利。
这时候他就更容易想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胜怀念起来。
(2)、周朴园年轻时的确喜欢过侍萍。
他曾经到德国留学,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上进。
而侍萍当时是周家的侍女,漂亮伶俐,而且对周朴园服侍得很周到。
(3)、周朴园的后妻繁漪傲慢不驯,不吃他一套,于是周朴园就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引起对她的怀念。
(4)、曹禺后来解释道:“因为两次婚姻的不如意,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怀念变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
”(曹禺谈《雷雨》)
(三)、从周朴园对蘩漪的态度看周朴园作为中国第一代资本家的代表,身上所特有的双重性格特征。
1、观看《喝药》片段的影片
2、 “喝药”一段要她做出服从的榜样。
病的好坏为次要,维护他的权威是主要。
3、 血腥的原始积累
西方资本家
自由、民主、人权——反对封建的有力武器
血腥的原始积累
周朴园
信奉封建家庭等级观念——封建礼教
总结:周朴园作为脱胎于封建阶级的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天生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既有西方资本家原始积累时期的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带有中国封建阶级的家庭等级观念,带有浓厚的夫权、父权。
曹禺:可谓是剧本中的反面主角:“我脑子里的周朴园,他的影子就是我家的一个常客,一个在德国留学的董事长,他自诩沾有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感,自命不凡极了。
狂妄自大,唯我独尊。
他的妻子、儿子,在他看来都是他的财产,他的附属品,对他只能唯命是从。
在我所接触的人中,像这种门弟观念根深蒂固,一脑门子封建礼教的老头很多。
他们老奸巨猾,诡计多端,但满口都是仁义道德,我恨透了这些人。
”
(四)、众说纷纭周朴园
1、发挥你们的想象能力,写一段文字描写周朴园未来的生活。
十、教学反思
对戏剧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是高二教学的一个难点。
由于找到了矛盾的焦点,整堂课学生的探究兴趣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很多学生都能大胆地站起来分享自己的观点,气氛活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只是由于年代的隔阂,学生对旧式资本家的特征还缺乏一些了解,如果在授课之前先引导学生课外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搜索和学习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