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011.06.121、“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

”主要是由于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历史的融合、统一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以下历史事件和现象,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是A、明朝时期中国人的食谱发生了变化B、欧洲市场上出现了烟草、可可等新的商品C、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岩D、欧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这时期“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工业革命的开展4、对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和评价。

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观点的是A、发现了“新大陆”B、开辟了“新航路”C、证实了“地圆说”D、找到了“无主地”5、《青年博览》2008年11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

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呼取消这个节日。

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B、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C、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手扩展到美洲D、美洲的传统社会随哥伦布遭到灭顶之灾6、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8、某班同学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下列提出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C、其目的是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9、对下图中b处对应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同、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0、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市、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巾人中囤,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人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下列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的经济状况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是①资金少②规模小③技术力量弱④具有分散性A、①②B、②③④C、①D、①②③1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十万匹。

”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D、使中国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1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16、《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习,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以上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1937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这说明A、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B、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C、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D、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19、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20、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21、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人德国引进的蒸汽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上海25、“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中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烟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B、代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26、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

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

请写出开辟新航路的两位著名航海家。

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工业文明兴起,促使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越。

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

(3)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7、阅读下列材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大事记(1866年—1919年)1866年方举赞等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1872年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94年以前共出现商办企业50余家,资本总额500多万元1895—1900年新办企业104家,资本2300多万元1912—1919年新办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达1.3亿元回答:(1)概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2)说明1895—1900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1912—1919年,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28、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的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材料三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2)材料二中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发展的机遇,分别指出机遇出现的原因。

(4)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国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

其中以丝、荼为大宗。

中国丝、荼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线、荼生产的发展。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验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因此,是不断地在应对矛盾与困境中试验,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构成了支配人们做出现代化选择的基础。

——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三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

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领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当时一般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损失,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2)材料二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怎样以特有的方式来追求现代化的?(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4)概括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以上深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26、(1)达伽马、哥伦布。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密切世界的经济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