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单元练习卷: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单元练习卷: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

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

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规模C.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D.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2.有同学按照时序整理了19世纪下半叶部分国家的重要文献(见下图)。

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A.《法国民法典》B.《共产党宣言》C.《大日本帝国宪法》D.《钦定宪法大纲》3.“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这段话出自谁之口( ) A.亚历山大二世 B.日本明治天皇C.清朝光绪皇帝 D.德国威廉二世4.19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俄国和日本为摆脱落后境地都进行了改革。

这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①废除农奴制度②设立议会机构③建立近代工业④挽救民族危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剑桥欧洲经济史》一书中写道:“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

”这一天颁布的“二一九法令”()A.废除了臭名昭著的农奴制度B.规定没收地主土地转归农民C.主要由俄国的资产阶级制定D.为俄皇签署,具有封建性质6.如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

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7.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曾发表对穆罕默德·阿里的看法:“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

”帕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 )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严重威胁英国的殖民利益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③从英国前往印度,走陆路比走海路更加便捷④穆罕默德·阿里性格暴躁,仇视西方国家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进步之处突出表现在(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改革了政治体制C.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技D.铲除了马木路克的威胁9.教育寄托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下列19世纪的改革中体现变革传统教育的是( )①戊戌变法②俄国1861年的改革③明治维新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某班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以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为论据,可以拟定的论题是( )A.近代工业与文明开化B.中央集权与封建割据C.工业文明的冲击与应对D.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1题15分,12题14分,13题21分,共50分)11.(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

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社会形势有何共同之处?(4分)(2)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的这一举措给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积极影响。

(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有什么突出特点?(3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12.(14分)近代各国的教育改革,是世界现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

……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

……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

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材料二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

……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

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分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1)依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的特点。

(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4分)13.(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

……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

——《新全球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俄、中、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有哪些。

三国分别启动了什么“改革计划”?(9分)(2)依据材料概括,三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中日两国在此过程中有何不同?(6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本在19世纪进行的“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

(6分)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

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

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规模C.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D.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答案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是国家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创建样本企业后低价出售给个人,继而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

2.有同学按照时序整理了19世纪下半叶部分国家的重要文献(见下图)。

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A.《法国民法典》B.《共产党宣言》C.《大日本帝国宪法》D.《钦定宪法大纲》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重要历史文献的时间信息。

题干给出的空白在《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和《定国是诏》(1898年)之间,《法国民法典》是1804年拿破仑执政时颁布;《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大日本帝国宪法》于1889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是1908年清朝预备立宪中出台的,因此C项正确。

3.“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这段话出自谁之口( ) A.亚历山大二世 B.日本明治天皇C.清朝光绪皇帝 D.德国威廉二世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等信息可知,材料所指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状况。

说此话的应该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所以A项符合题意。

4.19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俄国和日本为摆脱落后境地都进行了改革。

这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①废除农奴制度②设立议会机构③建立近代工业④挽救民族危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日本没有农奴制度,故①错误;俄国选举了城市杜马,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设立了议会,故②正确;俄国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日本殖产兴业,先国家后个人大力兴办近代工厂,故③正确;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但俄国改革主要解决国内矛盾,与民族矛盾无关,故④错误。

因此选C项。

5.《剑桥欧洲经济史》一书中写道:“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

”这一天颁布的“二一九法令”()A.废除了臭名昭著的农奴制度B.规定没收地主土地转归农民C.主要由俄国的资产阶级制定D.为俄皇签署,具有封建性质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由所学可知,“二一九法令”即解放农奴的法令,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但需要向地主赎买土地来进行耕种,废除农奴制度后,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据此,B、C、D三项错误,A项正确。

6.如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

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答案 B解析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所示,沙皇和贵族霸占权力、土地和财富,只给予农民自由。

结合所学可知,农奴制改革使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B项正确。

但农民没有获得土地、权力和财富,故A项错误;改革是沙皇颁布法令,自上而下推行的,故C项错误;俄国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自由劳动力,因此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