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导论》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广播电视导论》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将从四个专题的角度为学生介绍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概况、制作流程、发展趋势以及新媒体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该专业的认识,是带领学生了解专业、认识专业、热爱专业进而从事专业的重要启发课程。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概括性地介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提升对广播、电影、电视、新媒体等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建立起较先进的广播电视媒体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等媒体行业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编导理念。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认识课,是关于传媒观建立和培养的过程。
2.3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新媒体授课等教学方法。
广播电视导论课程是在学校加强对学生专业认识的培养的思想基础上设置的一门基础课,课程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门课程将对本专业进行非常概括性的介绍,使学生迅速了解本专业并建立起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对大学四年学习的规划设计以及对未来就业的方向的思考。
作为一门基础课,课程将提炼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技巧、方法以及艺术观念向学生介绍,这就要求每个专题的任课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所长,在四个学时的时间里将专题中涉及到的内容用最简明易懂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和概括出来,课程讲授过程中案例教学将占相当大的比重。
同时,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更新与换代、传播途径与营销方式的转变等时代信息的改变,教师的授课将不断更新,以最新的知识体系和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4.案例设计
本课程的案例选择重点在于选择最有代表性、最典型,能够从宏观和微观、横向和纵向等多个维度展现广播电视发展历程及最能够说明广播电视发展现象、规律和创作方法的案例,将从央媒以及上星卫视等省级以上媒体和权威性的新媒体中选择案例进行讲授。
5.作业设计
由于是第一门专业认知课程,本课程将多以课堂讨论和问题探究式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讲授。
将布置一项作业即留出一道课后准备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材料,在课堂中进行表达和交流分享。
6.考核与成绩评定
6.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以论文的形式进行期末考试。
综合平时出勤和作业综合给分。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览表
6.2 考核评价的标准
本课程采用项目报告答辩方式进行评价,具体要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