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礼仪】白族男子服饰有什么

【个人礼仪】白族男子服饰有什么

白族男子服饰有什么
白族男子服饰之头饰
白族男子的头饰比较华丽,往往与其上身穿着相映成趣。

不同地区的白族男子所戴头饰有不同特点。

大理的男子皆戴头帕,未婚者编独辫盘于顶,辫上多缠红白绒线,左侧垂有红白绒线流苏;已婚者多挽发髻,用腊大理市白族姑娘绣花服饰。

白族男子过去常戴八角帽、八角巾、布里子飘带麦杆草帽以及白色包头、黑包头等。

包头两边绣花,吊有玻璃圆珠缨穗。

衣饰有“三滴水”、“五滴水”、对襟褂子。

多件三包多钮普通衣。

钮子多为银或,黑领褂。

还有多层多包的麂皮褂。

一丈多长的白布腰带,短宽裤脚普通裤。

中老年腰系的装草烟的麂、羊皮兜,很有民族特色。

鞋子有“象鼻鞋”、布制凉草鞋,鞋尖鞋帮往往缀上缨花。

老年人穿的有红缎万寿鞋,翅头鞋等。

男子服饰,现多已改变成汉族服装,只有在绕三灵、火把节等民族节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要得俏,一身孝”。

尚白的白族,以白色作为服饰的基色(大理)。

白族男子一般穿白衫、长裤、裹腿、草鞋、外罩黑领褂,或皮质或绸缎,质料考究,俗称“三滴水”,腰系兜肚,下著黑色或蓝色长裤。

白族男子服饰之族标
白族男服饰主要以无或小领襟旁扣内衣及胯或及膝;年青者多以白、浅蓝、雅布色。

随着年龄的偏高、色调逐渐加深;偏于蓝色、黑色等色调。

外罩为灯芯绒领褂,年少者及腹;年长者稍长点。

腰上系有绣花腰带,围腰重下摆和飘带,下着浅色扭裆宽脚裤,脚穿牛皮底的绣花鞋或绣花凉布鞋。

包头多以挑花印染的方巾或色彩艳丽的毛巾制成。

发辫盘于其上,年老者则夹于头后。

成年者耳、手上多有饰物,胸前常挂银质三须、五须。

而新娘服较为特别,头戴由上
百个五颜六色的小绒球制成的帽子,身穿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调的衣服,想必人是借用吉大利之意吧。

白族男服饰:多为白色对襟上衣,钮扣大多九至十个,外罩是黑领褂或羊皮领褂,下身也是扭档宽管裤,脚穿剪子口的牛皮底鞋;头戴白色或浅蓝色的圆形大包头。

不可忽视的是族标的作用。

不仅表现在不同的传统服饰上,而且在同一白族支系的内部其各支系的服饰也常常表现出很强的支系特点。

由于当时的地理环境或社会经济的不同,在服饰的制作和使用上有所差异,各自传承至今。

白族其传统服饰亦然。

大理州鹤庆县的白族服装,男头戴大方帽,戏称“海军陆战队”,剑川未婚者头戴布满银泡钉的花鼓帽、鱼尾帽;大理洱海东岸白族戴双缨鱼尾帽、鼓钉帽。

洱海渔民好戴瓜皮帽。

白族男子服饰之衣饰
白族男子的衣饰堪称造型与色彩调配的艺术杰作。

青年男性的衣饰,主要有头帕、上衣、领褂、围、长裤几个部分。

上衣多用白色、嫩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或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围腰各为一色,于多色块对比中求和谐。

有的以嫩黄色上衣,配同样颜色的长裤,点缀大红丝绒的领褂,有的以湖蓝色或绿色上衣,配上黑色丝绒领褂,再以镶深色边、缀深色带的浅色围腰抬色,明快之中显素朴,秀艳之中见端庄,醒目大方,毫无细碎之感。

在服饰方面,白族男男都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大理一带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海东(洱海东部地区)男子则外套鹿皮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鹿皮或绣花兜肚,下著蓝色或黑色长裤。

男子服饰则各地不同。

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
外套黑丝绒领褂,右掖结纽处接“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