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力学实验一1

固体力学实验一1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三)应变电测课程的内容 应变电测实验力学讲述应变电测的基本原理、实 验方法和数据分析和处理。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 电阻应变计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 静、动态应力应变测量 特殊条件下应变测量技术 应变计式传感器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四)教学目的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二) 实验力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 1、各种力学参量的测量技术,仪器、方法; 2、新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研究; 3、实验信号数据的采集、处理的方法研究: 4、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激光、遥测、声发射、干涉法等。 方法: 机械法、光测法、电测法、超声法等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应变电测与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航空航天工程飞机、导弹、卫星等 电力动力工程核电站、阀门、水泵、电塔等 土木建筑及水利工程楼房耐震试验、模型静动载试验 桥梁和道路工程静载、动载试验 机械和化学工程压力容器、管路等 交通工程铁路机车、钻井平台等 医学、生物力学和体育运动领域人体骨骼、运动器械测力 计量、商业领域电子秤、超载计量衡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1.1.2 应变电测法的特点与优点
特点、优点尺寸小、重量轻、灵敏度高、频率响应高、电信号计算 机处理分析、存储、显示、打印、易过程自动化和远距 离传输
局限性-逐点测量非应变场 表面应变 平均应变,梯度较大则不准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1.1.3 电阻应变计 “应变计”从其名可知为测量结构应变用的,但它如果做 成 各种传感器,则可以测量很多力学量,如力、扭矩、振幅其 它量。因此它是静态应变测量最基本的传感元件,需做重点 分析讲解。 电阻应变计的工作原理 1、应变计的结构 电阻应变计主要由敏感栅、基底、引线、粘结剂和覆盖层 五部分组成。如下图: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作用:由于它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被用来进行: 1、产品定型,方案比较,规范制定,事故分析; 2、完善、修正、推广理论结果; 3、解决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 ①材料的力学性能 基本物性参数、疲劳、断裂参数测量 ②复杂结构的力学问题应对: 残余应力、热应力、应力集中等 4、重大工程结构的实验鉴定
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应变电测技术》 房得馨编 大连理工大学 2、主要参考书: 《实验力学》 戴福隆,沈观林,谢惠民 主 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实验应力分析手册》 [美]阿弗里儿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第一章 结构应变电测技术基础 概述:用电测法测量结构在固定载荷作用下产生的不随时间 变化的力学参量,静态测量是力学实验的基础。 一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1.1 应变电测法的基本概念 电测法: 就是利用粘贴在结构表面的应变计将力学量转换成电量, 并通过电量的变化来测量力学参量的变化的方法。 常用的电学量为电流、电压。 经常能够测量的力学量为应变、频率、振幅等。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第二章 应变电测技术原理及应用 第三章 静、动态应力应变测量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3、显示和记录装置: 测应变-电阻应变计 测频率-电阻应变计、拾振器 测振幅-电阻应变计式传感器、拾振器 4、标定系统: 应变 - 采用专用线路, 静态由表头直读 动态由示波器波高显示
上述各部分只是表示电测实验的基本步骤,而对于不同问 题,各测试仪器的配套方法是不同的,要看具体情况决定。
K -是反映电阻应变片对构件表面单位应变所产生的电阻 相对变化量。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敏感栅材料的灵敏 系数Ks,但两者又不相等。 原因: 1.由于横栅的存在,使制成敏感栅之后的灵敏系数小于 丝材的灵敏系数,差别的大小与敏感栅的结构形式和几 何尺寸有关。 2.试件表面的变形是通过基底和粘结剂传递给敏感栅的, 电阻丝横界面的几何不均匀等的影响。 应变片名义K0的确定: 一般由实验来测定,抽样5%测试给出名义K0和偏差。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特殊纸基称为基地—纸基、胶基(聚合物) 敏感栅(丝栅)—金属丝、箔片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2、应变计的工作原理 因绝大部分金属丝受到拉伸或缩短时,电阻值会增大(或 减小),这种电阻值随形变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电阻应变 效应. 电阻应变计就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应变效应制成的。
电 学 感 量 量 器
放大器 (应变仪和电路) 标定装置 显示仪器 记录装置
应变 学 关系 量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除此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标定装置,其作用是:比较信号 大小,确定力学量的量值。 各部分的作用: 1、传感器:测应变-电阻应变计 测频率-电阻应变计、拾振器 测振幅-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拾振器 2、放大器:测应变-静态电阻应变仪 测频率-动态电阻应变仪 测振幅、相位-交直流放大器
电测法 包括电阻、电容、电感测试法 电阻法较常用,具有高灵敏度和精度。因是电信号测量,易于实 现数字化、自动化;可用于不同环境下的测量;成本低廉。缺点 是只能点测量固定方向应变,不能全域测量。 光测法 包括光弹性、全息干涉、激光散斑干涉、云纹法等 光弹性法应用广泛,是利用偏振光通过具有双折射效应的透明受 力模型从而获得干涉条纹图,可观察全域应力分布情况;快速测 定应力集中系数;内外部边界应力测量。但周期长、成本高。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1957年,W.P.Mason,等研制出半导体应变计,其灵敏系 数比金属丝应变片高50倍,现已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 各种类型的电阻应变计,还有用于测量残余应力和应力 集中等的特殊应变计。 -60年代,出现了采用直流放大器的电阻应变仪。 近来,朝着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现已有数字式测 量动、静态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目前,各种不同规格、不同 品种的电阻应变计已有二万多种。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当电阻丝受到拉伸、压缩时有下式存在
dR d dL dA R L A
d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dR d (1 2 ) R
代表金属丝产生 单位应变时电阻 率的变化率,实 验证明为常量。
dR dRd d Ks称为单根金属丝应变灵敏系数。可见二者存在线性关系。 Ks 1 K 1 2 s2 R R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1.2 电阻应变计的发展与应用 -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起源于19世纪。 -1856年,汤姆逊对金属丝进行了拉伸试验,发现金属丝的 应变和电阻的变化有一定的函数关系;之后,人们利用 惠斯通电桥来精确地测量电阻的变化。 -1938年,E· 西门斯(E.Simmons)和A· 鲁(A.Ruse),制 出了第一批实用的纸基丝绕形式电阻应变计。 -40年代,出现了可调节的由测量电桥和放大器组成的电阻 应变仪,使电阻应变测量技术在工程技术和科学实验领 域内获得广泛的应用。
1、掌握应变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并能够对 静态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
2、初步了解应变电测技术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基 本概念。 3、建立实验与理论相互验证互相补充的概念,以便理论联 系实际。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五) 考核方法 1、考试 2、课堂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3、考试占60%,实验占40%
固体力学实验(一)
--应变电测技术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工程力学系 2012年秋季1周~4周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绪 论 (一)实验力学的任务与作用 任务:研究测量各种结构或构件在处于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 下(温度、湿度、介质等)和各种不同载荷作用下 (静载、动载),所引起的应力应变分布和其它力学 量的量值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进而选择合理的设计 与制造参数,使结构达到即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特点:是采用实验的手段,直观、简洁、可靠。这与理论计 算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它是力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稳定性 电阻应变计的稳定性是指在工作条件恒定的情下,经历 规定的时间后,仍能保持原有性能参数的能力。它是 反映电阻应变计长期静态工作能力的重要性能。通常, 电阻应变计的稳定性用应变计的电阻值漂移和蠕变大 小来表示。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5、应变计的分类: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3、常有电阻应变计的灵敏系数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4、电阻应变计性能参数 应变计电阻 在无受力及室温测定下的电阻值。 通常:120Ω;250Ω;300Ω;500Ω;1000Ω 灵敏系数 轴向受力,应变计电阻值的变化与沿轴向应变的比值。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1953年.P· 杰克逊利用光刻技术,首次制成了箔式应变计, 随着微光刻技术的进展,这种应变计的栅长可短至 0.178mm -1954年.史密斯发现半导体材料具有的压阻效应。 为了克服直流放大器信息的漂移和线性精度度差等缺点, 传统的电阻应变仪都采用交流放大器.以载波放大方式 传递信号.这种仪器的性能稳定,其精度能满足一般的 测试要求,但它的工作频率受载波频率的限制,而且存 在电容,电感影响,测量精度等问题。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6、电阻应变计的粘贴方法 一、粘贴应变计是电测法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测量精 度。粘贴时,首先必须保证被测表面的清洁、平整、光 滑、无油污、无锈迹。 二、要保证粘贴位置的准确、并选用专用的粘接剂。 三、应变计引线的焊接和导线的固定要牢靠,以保证测 量时导线不会扯坏应变计。 为满足上述要求,粘贴的大致过程如下: 打磨测量表面→在测量位置准确画线→清洗测量表面→在 画线位置上准确地粘贴应变计→焊接导线并牢靠固定。
实验力学-应变电测技术
从上可见,为了测量力学量,首先应将力学量转换为电量, 这就需要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叫 “传感器” 或“转换 器”。 而“转换器”所产生的电量很小,所以必须放大,称“放 大 器”,最后必须有一个显示装置或记录装置将测量的信号 显 示或记录下来。其过程可用框图表示: 应力 力 电信号 力 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