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简爱》性格中的叛逆叛逆,就我看来,是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真实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冲动。
任何看似外表温顺,甚至是怯弱的人,内心也都是曾有过叛逆的想法,而区别只是在于他们是否为之付出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许多作者也乐此不疲的将这种叛逆的性格注入到自己笔下的主人翁身上,以达到丰富人物自身,使其形象更加饱满的目的,《简爱》中女主人公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种彻底的勇气,不免让人想到简那毅然离开罗彻斯特一样,需要“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和胆量。
看完简的故事,算是了解了自尊自主的定性,知道了敢于追求的情感,明白了坚强背后的定义……可以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是将这种原则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一位作家。
在《简爱》一书中,我们随处可见女主人公的叛逆反抗性格。
从某种程度上说,简爱是以一个传统观念的叛逆者,争取独立的女战士等形象为大多数读者认同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也有不少人提出异议:简爱最后对婚姻的选择表现出对传统的社会体制,父权意识的妥协迎合,违背了反抗的初衷。
但我却不这样认为,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正是在这中特殊的背景下,在叛逆与妥协中寻求到了一个平衡点,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进步的体现。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释《简爱》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简爱身上所具有的叛逆特征。
(一)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大环境决定了女主人公的叛逆心理。
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简从小就在舅妈家受尽虐待。
在那里,她只不过是“比不上佣人的小姐”。
尽管舅妈厌恶她,表兄妹蔑视她,没有人了解她,在她的心底却是充满叛逆的。
表哥约翰欺负她,她敢于直言不讳的谁:“你这个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
”面对舅妈的斥责她也回复“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的言语。
她的反抗是从心底发出的,尽管很多时候在表面是逆来顺受。
简是个非常重视自我的人,“我是自己的主人”是活在她灵魂深处的支点。
长大后,面临跟罗彻斯特的结婚梦幻破灭,他提议到法国过同居生活的时候,她没有动容。
要知道,这对于正处于热恋中的人来说,是具有无限诱惑的。
她却以“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来让自己逃离。
可见她内心的倔强与所惯有的自尊。
一直以来,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甚深,人们的思想里有一种传统的观念: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
也就是说,女人理应从属于男人。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的统治着整个西方社会,像座大山般压得女性喘不过气来。
19世纪中期是历史上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奉行着严格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森严的社会等级观念,以及极度压抑妇女的各种清规戒律和传统的夫权思想。
女人的生活自由和话语自由受到基于男性利益的种种信条的限制,长子继承权剥夺了妇女的经济来源,妇女只能在初等学校里接受教育,母的是成为高雅的太太,“家里的天使”,其自身价值完全是通过成为男人的好帮手,男性世界的忠诚附属现实的。
强烈,女性们开始积极争取着属于自己的自由与独立,夏洛蒂勃朗特也在作品中表达出对这一社会现象的不满。
所以也可以说,女主人公性格中得叛逆特性正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控诉,一种抨击,而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必然的决定了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一中骨子里叛逆之特性。
(二)作者自身的生平和思想觉悟,是作品中女主人公以性格形成的一个催化剂。
在简离开老渥学校来到罗彻斯特的城堡里当家教时,面对那堂而煌丽的庄园却不为所动,只是尽心做好自己的本分。
而且,她一个穷教师,敢于爱上一个上流人物,或许就需要她那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坦坦荡荡的去爱。
简始终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罗彻斯特用结婚的字眼来试探简时她却说:你以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完全跟你一样!就如同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因为她是觉得如果上帝可以赋予她财富和美貌的话,她可以让他难以离开她,就像她难以离开他一样。
可是上帝并没有这样的安排,但是在精神上他们是平等的。
这在当时的英国,一个简这样出生的女子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到这样的呢?我想简应该是作为一个典型的形象似清风般流入了上流社会中,恒定在了时光的隧道里。
嚣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过渡,新型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打上了可见的烙印。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认为,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好似夏洛蒂的一个缩影,再加上她曾与女主人公简爱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
所以,这就更论证了这点。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啬的塑造了这个天才,却又似乎急不可耐的深处毁灭之手。
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竟先于父亲,在人生的黄金阶段离开了人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惋惜。
或许正因为作者内心对当时女性所处的受人歧视的地位充满着不满,内心的叛逆,反抗情绪高涨,所以,就将其自身的看法与观念转嫁到作品中女主人公的身上。
其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因为社会大背景所趋,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作者生平及思想觉悟对其的推动作用。
(三)作品女主人公所具有的叛逆性格。
情感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爱情。
牧师约翰向她求婚,她断然拒绝了。
因为他要她作为他的助理一起到印度去。
在简看来他最爱的是上帝而不是自己,这跟自己所追求的完整爱情是背道而驰的。
重要的是,她的内心已经炽热的爱上了罗彻斯特。
她想用真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
但是,却让她知道了罗彻斯特已经有看一个发疯了的妻子。
得知真相,她毅然离开了罗彻斯特,不愿去当情妇。
然而,她们再一次相见,已经有了时过境迁之感。
这时的罗彻斯特已逝去了他豪华的庄园,且人是残废。
“简,你肯嫁给我吗?”“肯的,先生。
”“一个比你打20岁的瘸子,你得伺候他的人。
”“是的,先生。
”“当真,简?”“完全当真,先生。
”这是在庄园被毁眼睛瞎了之后罗对简的独白。
简的做法,或许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傻。
可是,简不会在乎这个,她所追求的是完整的爱情,并不是对方的健康状况与家境。
《简爱》是一部半自传的小说,女主人简爱一出场,就被赋予了极其悲惨的出身和独特的性格风貌,正如简爱所大声宣布的:“我不是天使,我就是我自己!”这一声划破传统女性天空的叛逆呼告意味着其发出者即将给这个沉闷的世界带来惊喜。
当然,简爱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命运对简爱是不公平的,她一生都是在一条坎坷曲折的路上行走:幼年丧失双亲---在盖兹海德府受凌虐---在环境恶劣、制度专横苛刻的孤儿院学校收束缚、摧残---桑飞德府上受上层贵族小姐鄙夷的教师生活和神秘女疯子对她的骚扰和恐吓---擅自离开桑府途中饥寒交迫的艰辛---在偏僻、孤寂、贫穷的小山村办乡村学校,摆脱黑人牧师圣约翰的逼迫纠缠---千里迢迢,几经周折重新找到了失明的罗切斯先生。
但是通篇下来,我们并没有看到她的意志消沉和放弃。
相反,我们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她那倔强的叛逆性格。
从童年时期与里德表兄的血肉战争,到桑菲尔德的愤然出走,都表明了简爱刚烈的性格和敢于反抗的精神。
正如作品中她所说的那样:“如果大家老是对残忍,不公道的人百依百顺。
那么那些坏家伙就更要任性胡来,他们会什么都不惧怕。
这样也就永远也不会好,反而会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的挨了打,我们一定要狠狠的回击。
”这是她对践踏人自身的行为的反抗和叛逆。
“你认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短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完全跟你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
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实际上是她反抗现实现实的一份独立宣言。
然而,简爱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对立者,在反抗的过程中也有妥协,也有平衡,这就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更加具体化,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四)读者对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反抗精神,叛逆性格的理解。
意志坚定,智慧过人。
在盖茨海德府的遭遇,压迫并且残害着她的天性,扼杀着她的成长。
但简的内心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粗粝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凡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使她小小年纪就有了成人的心智。
这一切都促使她无谓的去反抗。
“你没有权利拿我的书,妈妈说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有钱。
”小时候的她连看书的权利都没有。
“我的里德舅舅在天上,你做的一切和想的一切,他都看得见。
我的爸爸妈妈也看得见,他们知道你整天把我关起来,还巴不得我死掉。
”可她的言语却是不肯认输,这样的意志不是一般人有的坚定。
可怜的简在刚脱离舅妈的虐待后来到老渥学校,又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
最可怕的是,那时候的传染病夺走了许多小朋友的生命。
她却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10年。
离开学校到罗的城堡里当家教,一开始罗就用咄咄逼人的语气问她:“你很沉着,像你这样身份低微的孤儿,哪来的这种沉着?”“它来自我的头脑,先生。
”“是我看到的,你肩膀上的那个?”“是的,先生。
”“你头脑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东西?”“我想它样样具备,先生。
”她的回答是那样的铿锵有力。
她所受到的教育和经历使得她富有一个智慧,善良敏感,坚强独立的高贵灵魂。
我想,这一点上她与主人是毫不逊色的,甚至可以让他感到惭愧。
也有人说,简的一切自尊自主都源于她的自卑。
所有的反叛都是从小自卑心里早造就的。
或许是一种激励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
在舅妈快要死去的时候,她匆忙赶回去看望她,即使她不认她。
面对小时候痛恨的人,她依然可以说:“你已经得到了我的最大宽恕。
”这样善良的情感不是常人可以轻而易举的宣泄的。
简却做到了。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大胆地对传统的性别观念,尤其是女性的自我评价标准进行了挑战,提出重新审视和定义女性自我,这在英国文学界掀起波澜,而紧接而来的是批评与抨击,也无疑是不小的挑战,有些人甚至认为她的观念很荒谬。
但是,随着思想的解放,人们逐渐的看到小说女主人公所具有的闪光点: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这也正是作者想要通过这部作品想要达到的效果。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
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简爱是叛逆的,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世俗的压力与非议;她用自己细嫩的声带,喊出了几个世纪以来女性自由独立的最强音---平等,独立,不做男性世界的可怜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