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简·爱》中简爱的形象12函授本科怀广班李晓燕12520305075摘要:在文学史上,有很多经典的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是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的进入人们的灵魂,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说,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是很多。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它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剧中描写了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
简爱是以其感动人心的对于一位“灰姑娘”式的人物的奋斗史而取胜的。
她自尊自主,叛逆反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爱情;是一位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性平等,不向命运低头,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的坚强女性。
体现了现代新女性观。
本文主要从心理、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简爱;自尊自强;叛逆反抗;人格独立;新型女性观1847年《简爱》的问世轰动了十九世纪的文坛,它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使人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拿起这本书来阅读,随之深深地为之感动,心灵也为之震颤。
这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性的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写法,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三姐妹作家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所著。
这也是一本用自己的心与强烈的精神追求铸炼成的一本书,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让女主人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理想,爱情友谊,具有娓娓动听,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为女性赢得了一片灿烂的天空。
它写一个孤女个人的奋斗故事,作者本人生活中的悲哀、忧患、紧张和勇气在小说中得到了强烈的反映。
主人公简爱身材瘦小,相貌平凡,无金钱、无地位,却有着不平凡的气质和非常丰富的情感世界。
她在生活的磨练中,抛弃了女性天生的懦弱与娇柔逐渐养成了坚强独立的个性。
她不会在残暴的表兄面前甘心被辱,而是据理力争。
即使结果不尽人意,却始终如一没有低头;在魔鬼般冷酷的布洛克尔赫斯先生的折磨下,她不会表现出任何恐惧,而是从容的扛下来,独立坚强的活下来。
成年后,她被聘往桑费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真诚相爱;及行婚礼,发生不测,主人被证明早已结婚,其妻因疯病被私关密室。
简爱不愿作人情妇,只身远离,流浪途中昏倒在风雨之夜,被一青年牧师圣约翰救回家,在其两个妹妹的照顾下恢复健康。
牧师准备去印度传教,他认为简爱坚强而耐苦,可以作个好帮手,就向其求婚,但遭拒绝,因为简爱情有所钟。
爱情又使她返回桑费尔德庄。
这时女人已将庄园烧毁,自己也被烧死,主任抢救她时还弄成了残废,两人终于幸福地结合。
全书激荡着主人公对压迫者的愤怒抗议和要求主宰自己命运的呼声,勃朗特用她那女作者特有的细腻的笔法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位栩栩如生的平凡女性,她追求自立、自尊、自爱,在与不公平的命运作斗争中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
一.成长中的叛逆反抗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你这个恶毒凶残的人,你是个杀人犯——是奴隶的监工——是罗马的暴君。
”他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你以为你是好人,可实际上你坏,你狠心。
”简爱的童年的生活让读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
从下面的几段描述中可以看到简爱的内心是多么的叛逆反抗。
“为什么我总是要饱受痛苦,总要遭人冷眼,老是被人告状,还永远都要挨骂呢?为什么我从不能讨人喜欢?为什么我竭力取悦于人,却总是无济于事呢?”“我挨了打、摔了跤,头还是很疼,也还在流血。
约翰肆无忌惮地打我,没有人责备他;而我的反抗不过是为了不要再受更多无理的毒打,却叫我成了众矢之的。
”“不公平,不公平啊!”我的理智说。
“令人痛苦的刺激逼得我的理智暂时早熟地发挥了威力,而决心也同样被鼓舞了起来,激发着我去采取新的手段,好从这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脱,譬如说出逃,或者要是逃不了的话,那就不吃也不喝,任凭自己饿死。
在那个阴沉的下午,我的心里是多么恐惧不安啊!我的全部思绪是多么混乱啊,我的整颗心又是在怎样地的反抗着啊!然而,这场精神上的斗争又是在怎样的黑暗与茫然与无知中进行呀!我无法回答心底那不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这样受苦?而如今,在隔了,我不想说究竟隔了多少年以后,我才看清楚了答案。
”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彻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
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
”因此她逃离了。
二、有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命运把简爱抛到了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生存环境。
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兄长的辱骂与毒打,以及势利的佣人们的为虎作伥并没有使她屈服。
相反,她以弱小的身躯作出了强烈的反抗。
简爱的童年生活是她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精神的起点。
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又没有兄弟姐妹,被其舅父里德先生收养,住在舅父的盖茨德府。
舅父在世时,尽管舅母里德太太和她的女儿们对简爱充满了憎恨,家里的仆人甚至也歧视她,凌辱她,但简爱终究还有舅父的保护。
在舅父过世后,她孤苦无依,更受到里德太太及其子女的虐待,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
当她的表兄殴打时,她勇于回击,相反她表现出了更强烈的自尊,在她幼小的心中燃烧着反抗的火焰,当愤怒不已时,对着里德太太控诉道:“我不骗人,我要是骗人,我就会说我爱你,可是我从没说过,我不爱你,世上我最憎恨的人就是你!”当被囚禁在牢房时,想到自己受到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平”的呐喊,这体现幼时的简爱就已具有勇敢的反抗与独特的个性萌芽。
当里德太太再也容不下简,她打发简去了劳渥德孤儿院,那是一所慈善性的孤儿院,可实际上是一个人间地狱。
简爱面临着更大的磨难,但她渴望过上一种新生活,所以她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她所痛恨的里德太太。
在劳渥德简爱受到了更残酷的虐待,生活条件恶劣,人人都面黄肌瘦,死人是常事,教师素质很低,对学生动不动就体罚。
对于这一切,简爱都不逆来顺受。
她对海伦·明斯说:“如果你对那些蛮横不公的人总是和蔼温顺,那这些坏人就会一路坏到底:他们永远也不会感到畏惧,因而不会有所改变,只会越变越坏。
如果我们无缘无故挨了打,我们应当狠狠地回击;我确信我们应当如此——狠到可以教训那个打我们的人不会再犯。
”这和她朋友海伦·明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海伦虽遭受迫害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而简爱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他们的教师深恶痛绝。
她对海伦说:“如果我是你,我会讨厌她。
如果她用那捆藤条打我,我会把它从她手里夺过来,在她眼皮底下把它折断。
”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性格。
正是简爱的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使得她在那种艰苦的自下而上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同时,在劳渥德学校里学会了坚韧和友爱,此后,简爱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并赢得了尊重和爱,没有人再欺侮她,可是因为里德太太的谎话,她感到自己再次被打倒,遭践踏。
“如果别人不爱我,我宁愿死去而不愿活着——我受不了孤独和被人憎恶。
”这是多么坦诚的内心独白啊,其中蕴含着多么深的自尊啊,真是“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
由此可见,做人的权利和自尊是贯穿简爱一生的生命支柱,她进行的一切抗争,都是为了争取平等是为了维护强烈的自尊。
简爱地狱般的童年生活并没有使她绝望,并没有使她在侮辱中沉沦。
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自尊自立,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三.敢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
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万奢望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
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地爱。
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我穷,低微,不漂亮,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和你一样有灵魂,有一颗完整的心!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如同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依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通过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这是简爱发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
基于此,她表达爱情的方式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她在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明:自己有权平等地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她不美、卑微,却以自己的独特气质吸引着所有的人。
从古自今,人们一直追求着两性之间的平等,女子必须有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爱,不依附于其他人才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热爱,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爱情须以平等和互相独立作为基础,不是一味地接受对方的给予。
假若简爱选择留下,甘心当个无名无分、近乎情妇的妻子,罗切斯特会像当初那样痴爱着她吗?他爱的是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简爱,不是一个躲在他怀中只懂得接受疼爱的女子!简爱是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心中最平易近人的偶像,她不会难以靠近,她的影子飘散在我们的周围。
四.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简爱对罗彻斯特情感的追求非常的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对她对罗彻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
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
因为在简爱看来,他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
更重要的是,无论他对她如何,她心里爱的仍是罗彻斯特。
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更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
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彻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
以下是罗彻斯特在庄园被烧毁,眼睛瞎了后,向简爱求爱的一独白。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
简,你愿意嫁给我吗?”“是的,先生。
”“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
”“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侯。
”“是的,先生”“真的吗,简?”“完全当真,先生。
”“哦!我亲爱的!愿上帝保佑你!”从中可看到简爱所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平等观念是简爱性格构成的一个关键要素,更是她为之抗争的原始动力,平等观念的接受和确立,令简爱轻而易举地和其他人站在同一地平线上,驱逐自卑的阴影,她因而变得自尊、自信而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