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命题人:马平、唐海巍、李昌利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第Ⅱ卷第33~3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C-12N-14O-16Na-23Al-27Si-28S-32Fe-56Cu-64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下列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化学性质实际应用A纯碱与盐酸反应用纯碱治疗胃酸过多B氯化铁溶液能使蛋白质聚沉皮肤划破时可用氯化铁溶液止血C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用臭氧为餐具杀菌消毒DAl2Fe(SO4)4能水解生成胶体常用作净水剂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干冰、盐酸都是电解质B.Na2O2、Fe2O3、CaO既属于碱性氧化物,又属于离子化合物C.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9.NA代表阿佛加德罗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4.48LN2H4中含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0.2NAB.32g铜与足量的硫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5NAC.常温下,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 D.28g30Si中含有16NA个中子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PH=7的溶液中:Na+、Fe3+、SO42-、NO3-B.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Na+、NO3-、Cl-C.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K+、NH4+、SO42-、AlO2-D.c(H+)/c(OH-)=1×1012molL-1的澄清透明溶液中:Mg2+、Cu2+、SO42-、Cl-11.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用该装置收集NOB.分离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C.实验室中制取少量蒸馏水D.配制100mL0.10mol﹒L-1盐酸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煮沸的蒸馏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Fe(OH)3↓+3H+B.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C.将NaHCO3溶液与过量的Ca(OH)2溶液混合:HCO3-+OH-+Ca2+=CaCO3↓+H2OD.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2+6OH-13.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O2、N2O4)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600mL2.0molL-1NaOH溶液完全吸收,溶液中生成NaNO3和NaNO2,则被Cu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0.6molB.0.8molC.1molD.1.2mol26.(15分)已知Na2O2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1)写出Na2O2作供氧剂的反应方程式。

(2)Na2O2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有同学猜想Na2O2与H2能反应。

为了验证此猜想,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步骤1:按图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省略),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步骤2:打开K1、K2,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Na2O2的硬质玻璃管,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现象;步骤3:……,开始加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Na2O2开始熔化,淡黄色的粉末变成了白色固体,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蓝色;步骤4:反应后撤去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关闭K1。

①盛装稀盐酸的仪器名称;B装置的作用是。

②步骤3在点燃C处酒精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③设置装置D的目的是。

④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⑤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着明显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进:。

27.(14分)2017年3月21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废水节省水资源,加强废水的回收利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已知:某无色废水中可能含有H+、NH4+、Fe3+、Al3+、Mg2+、Na+、NO3-、CO32-、SO42-中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分别取废水样品100mL,进行了三组实验,其操作和有关图像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3组实验可以分析废水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2)写出实验③图像中沉淀达到最大量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分析图像,在原溶液中c(NH4+)与c(Al3+)的比值为,所得沉淀的最大质量是g。

(4)若通过实验确定原废水中c(Na+)=0.14molL-1,试判断原废水中NO3-是否存在?(填“存在”“不存在”或“不确定”)。

若存在,c(NO3-)=molL-1。

(若不存在或不确定则此空不填)28.(14分)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元素,其中,X、Z位于短周期.常温下,X单质为黄绿色气体;向含Y离子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13.请回答下列问题:(1)X单质是______,Y离子是______,Z元素是______。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2)Z单质与Y的高价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是冶炼Y 单质的一种方法,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3)含上述元素的某些物质常用于处理工业废水,部分流程如图1:①处理含铬废水时,在反应池中Cr2O72-变为Cr3+,当反应转移1mol电子时,有______molCr2O72-转化(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②含Z化合物可以使水中悬浮颗粒发生凝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用文字和化学用语表示)。

③处理含氰废水时,CN-最终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9.(10分).如图表示动物细胞中重要有机物A、B、C、D、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其中X、Y代表某些化学元素,a、b、c分别为A、B、C的单体,据图回答:(1)Y代表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

(2)D所代表的具有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作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

构成生物膜支架的E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

(3)图中能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其结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遗传信息。

(4)某C物质由n个c组成且仅为一条链,其分子式为CmHpNqOwS2,并且是由下列4种c组成的,那么该物质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的乙、丙数目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30.(8分)甲、乙两图表示细胞膜分子结构示意图及物质转运方式,图中箭头方向表示物质运动方向,图甲中“△”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图乙中字母表示相关物质。

请据图回答:(1)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___________,可用图___________表示,其吸收过程与此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有关。

(2)氧气分子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方式是___________,可用图___________表示。

图甲和图乙所示物质转运方式的不同点是图甲所示过程不需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细胞内不同的生物膜均具有图甲所示结构,但所执行的功能却有很大的区别,其原因是图甲中___________(填字母)不同。

31.(11分)如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级结构。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结构为_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

图甲中1所示的结构由________层磷脂分子构成。

(2)图甲中2所示结构是________,代谢旺盛的细胞该结构数目多。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结构是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图乙中①控制②的合成,①是________分子,鉴定②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④转化为③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期。

遗传物质呈④状态时,不能发生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0分)图1所示为将一小株绿色植物放入一个三角瓶中,在瓶内放置一个测定CO2浓度的传感器,将瓶口用橡胶塞塞上,传感器的另一端与电脑连接,监测一段时间瓶内CO2浓度的变化。

图2所示为25℃时,a、b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水光解产生的[H]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NADH或NADPH),用于暗反应____________过程。

(2)图1中,将18O2充入该三角瓶中,放射性元素_______(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

若对此三角瓶进行遮光处理,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后ATP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当光照强度为Y时,对a、b植物均处理12小时,则b植物比a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多________mg.m-2。

对于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若使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图中P点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1题解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氧气分子在0℃和100℃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B.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C.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时的情形D.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E.与0℃时相比,100℃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2)(10分)如图所示,将一个绝热的汽缸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汽缸内用一个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