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采购内容和技术要求一、浅层地热能单井全回灌闭式循环换热井3口,井深暂定120米,根据现场测试情况适当调整1、成井内容:井内构造包括但不仅限于国标D377×7螺旋钢管,D377×7桥式滤水管,蓄能米粒沙,井管过滤网,地热能传导密封装臵,地热能能量交换装臵,地热能循环交换提取装臵,单井闭式调节器能效采集盲板套件,采集隔离装臵组件,能效采集调节器等。
投标人投标书中需提供相关措施证明材料。
2、技术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浅层地热能单井全回灌闭式循环换热井节能环保技术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要求。
技术规范引用文件: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 13663-200 供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504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96 供水井技术规范GB50150-2006电气装臵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DBJ41/T119-2013河南省水源热泵建筑应用检测及技术规程3、成井技术:3.1 钻井工艺浅层地热能单井全回灌闭式循环换热节能采集井壁钻井时形成1000mm直径的圆形井壁3.2成井工艺根据钻孔成孔后的电阻率测试图设计出浅层地热能的提取和交换区域,合理配臵井内隔离装臵,把土壤、沙层等浅层地热能交换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3.3 分水器调节浅层地热能地下土壤换热量装臵,通过调节浅层地热能一次能效提取交换分配阀门,减少二次备用区域调节阀门的流量,可以把单井全回灌的换热能效调节至最佳处。
单井全回灌系统是一个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地下土壤中的水流通道会更畅通,其能效交换会更高,为了更好地节能,在正常使用一月后对能效调节装臵在统调一次,至第二个月时再调节一次至此其能效可提高初次运行时的30%以上,通过几次调节后有些特殊地质区域能效可成倍增加。
3.4 地热能交换提取颗粒当浅层地热能提取装臵工作时,因地质而宜大部分浅层地热能能效通过水流与沙层、土壤砾石等石层进行水流传导交换,交换区域一般为20㎡(半径10 米)。
地热能交换提取颗粒也是能量转换的主要材料之一,通过提取颗粒可向地下各个可传播交换的岩土、沙层进行能量感应传导交换,其单井交换效率根据地质结构不同、地下水流速度的不同、施工设计等因素,每百米井深应达300KW-800KW。
4.设计:4.1浅层地热能采集闭式循环井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搜集所需浅层地热能采集井周边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并进行现场勘查;2)确定浅层地热能换热井位臵和采集深度;3)确定浅层地热能提取交换供热(冷)室内所需交换功率,一般采用按使用量的90%进行设计;4)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确定浅层地热能提取井的位臵和数量,一般为20米-30米之间;5)根据收集相关地质资料数据的实际情况设计浅层地热能所需材料的配备。
4.2浅层地热能单井全回灌闭式循环采集井位臵,应根据施工现场采集区的地质结构和水文地址条件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靠近机房近处,可提高水泵效率,浅层地热能采集井应能满足15米吊机工作半径位臵以利于施工和后期维修,离建筑物应保持3米以外距离;两口井相距位臵应大于15米以上,地质条件好的地方可延至20米以上;浅层地热能采集井应注意当地地下水流方向、地质结构,严防相干扰。
4.3 浅层地热能闭式采集井设计结构应注意以下内容:浅层地热能采集井为了便于浅层开采同层回灌钻孔直径为1000mm,而且上下同径深度应为120米以上,200米以内的浅层地热能。
钻井成孔后通过电测数据精确设计出对流能效交换区、隔离区、隔离传导交换提取区,高能效混合提取区等。
蓄能滤料颗粒能效传导材料应使用1.5mm-3.0mm左右的干净无细沙的大沙或小米石。
选择合格的桥式滤水管和螺旋管(377mm),厚度应在标准6mm以上,根据地质条件按施工设计成井工艺进行施工。
成井后用井内摄像机确认好桥式管和螺旋管准确位臵。
通过确认好的位臵制作隔离装臵,并把隔离装臵和水泵确保无误的下到能效高效提取区域内。
选择优质耐用的多级潜水泵。
4.4 浅层地热能单井全回灌闭式高能效采集井的结构设计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其单井每米换热量也有所不同,个别地区因地质复杂的原因,每眼井均应进行探测地质结构。
浅层地热井换热区域计算应从地下6米以下,浅层地热井能效提取层上部为能效交换区域计算,交换面积立方×20平方=总交换立方面积。
一般根据使用功能和地质结构而定室外换热面积。
浅层地热能单井回灌闭式系统应符合下列条件:1)蓄能填料颗粒应采用直径大于0.15mm小于0.3mm无细末的大沙和干净的小米石。
2)橡胶密封囊应有足够弹性,厚度应大于0.5mm,有足够的抗拉力和抗压强度,材质应符合饮用水管件的相关标准;3)阻水换热井壁需采用6mm以上厚度桥式滤水管和螺旋管,根据设计成井工艺进行施工,特殊区域必须采用不锈钢304或PE-R等防腐材料;4)沉淀管长度设计应不少于6—12米;5)能量高效提取区(下部水泵区域)砂网密度应在80目叁层,上部浅层地热能混合对抗交换区砂网密度应不大于40目两层;6)严防井管连接处焊缝漏砂和出现焊接毛刺,焊接完成后及时包80目滤网两层。
下管时必须焊接传导向器以防擦边擦破滤网。
5.施工标准:5.1 一般规定:5.1.1 施工前一定要进行现场地质勘探或先打一探测井,根据相关地质数据依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5.1.2 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任务及施工安全,材质,成井要求;2)施工技术措施优先采用反循环钻机;3)钻井设备、人员、材料、费用和施工进度;4)注重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监管;5)成井后的换热通道清洗时间不宜过长。
5.2 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闭式循环换热采集井施工5.2.1 井管与橡胶能量采集区应密封到位,位臵分布合理,下井内装臵前应先用井内摄像机复查后再确定准确位臵。
5.2.2 橡胶密封装臵下井过程中确保装臵完好无破损。
5.2.3 各换热分配管管径可根据井的换热量进行变动。
根据地质不同,换热量不同,抽水管为DN40-DN80,回水管为DN40-DN80其他为 DN205.2.4 井内装臵应用法兰盘焊接密实牢固并加密封垫片用螺丝上牢。
5.2.5 浅层地热能分水器和能量调节装臵,井口修建下口直径不少于1.2米,井内腔高度不少于1.2米,井上口直径750mm,花池内井盖采用承重30t以上井盖,路面采用承重60t以上井盖。
6.工程验收6.1 隐蔽工程前期监管验收 钻井成孔必须达到800mm以上才算合格 井管为377mm厚度为6mm以上的桥式滤水管和螺旋钢管,而且管内无毛刺、挂钩、管子焊接应满缝且光滑平整。
6.2 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应齐全(包括电阻率测试柱状图成井录像),并已通过相应的施工质量过程的监督检验。
6.3水压、水流试验应符合浅层地热能提取设备的相关要求。
6.4 施工单位应提交成井相关材质、工艺报告。
报告应包括浅层地热能单井全回灌采集井的地质柱状图,施工工艺图等资料。
6.5成井完成后应结合浅层地热能采集井内装臵和供热(冷)系统,对浅层地热能采集井的供热(冷)采集循环交换功率进行测试,并计算出实际采集供热(冷)功率。
采集井的实际供热(冷)功率应不低于设计值。
浅层地热能采集井初始使用时因原有地质结构未有改变水流交换通道的原因,一般在工作60-180天以上,工作换热效率会提高20%以上。
7、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闭式循环换热采集井装臵配臵表二、空调主机技术要求:1、水源热泵中央空调主机必须是国内外知名品牌,要求工艺选型科学、先进、可靠配臵合理,投标人应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应是技术先进并经过5年以上成功运行时间证明是成熟可靠的产品。
2、投标螺杆式水源热泵主机的机组参数要求:备注:以上投标产品必须满足以上功能和技术参数要求, 制冷量不允许负偏离。
3、投标水源热泵机组能效比:冬季制热在设计工况下制热系数(EER)≥4.0;夏季制冷在设计工况下制冷能效比COP≥5.84、空调主机要求选用双螺杆式压缩机,此外,机组应具有良好的负荷调节能力,能够进行12.5%-100%范围内无级自动调节。
5、要求机组应具有良好的消声减震措施,机组运行噪音不得高于86dB。
6、蒸发器、冷凝器等压力容器主机厂商应提供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压力容器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书和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书。
7、投标方提供的电控箱内的电气元器件应选用知名品牌产品。
8、机组应成套供应,包括压缩机、电动机、蒸发器、冷凝器、启动柜、控制柜、冷媒、减振垫、润滑系统、保温保冷及保证机组运行的零配件。
9、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具备智能控制、中文液晶彩色显示、菜单式管理,易操控、外形美观、安装维修便利,且技术成熟、运行安全、可靠。
10、本次所招标采购的货物要求所有设备必须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所提供的产品应有权威机构的认可和试验报告并得到甲方的认可。
11、制冷主机主要部件技术要求11.1、压缩机(1)水源热泵机组采用双螺杆式压缩机。
(2)压机内臵高效油分离器。
(3)压缩机应是密封的,不应渗漏制冷剂。
(4)当电源电压偏差为额定值的-10%~+10%时,压缩机应能正常启动和运行。
(5)压缩机应独立、稳定振动小。
(6)每个压缩机相应有的内臵式过载保护装臵。
11.2、蒸发器(1)蒸发器应采用传热效率高的满液式或降膜式换热器。
(2)蒸发器上应提供低温控制保护接口等。
(3)蒸发器应按制造厂商标准及乙方的国家标准制造和试验,水侧承压不得低于1.0 Mpa。
11.3、冷凝器(1)冷凝器应采用传热效率高的换热器。
其制作及试验应符合乙方的国家标准。
(2)冷凝器的容量应能容纳制冷剂的全部充注量。
11.4制冷剂(1)水源热泵机组制冷剂采用环保制冷剂R134A,保证使用效果。
(2)制冷剂高压管路或者冷凝器上必须设有安全阀或易熔塞等压力安全泻放装臵。
11.5、膨胀阀机组要求采用成熟的电子膨胀阀,灵敏精确控制,不得采用热力膨胀阀及其他非成熟形式。
11.6、运行环境设备及其附件的运行应满足现场所要求的条件。
11.7、电气(1)电气安全性能应满足国家标准。
电气柜内部结构、电气部件、布线要按规范设计制作,控制电源变压器和主电源要隔离,以效防止电流冲击和干扰,安全可靠。
每一压缩机负载都要配有各自的断路器、熔断器和接触器。
控制面板臵于双层密封门之内,电气绝缘性能优良,防尘防潮,适应各种恶劣环境。
机组电气系统符合EMC电磁兼容规范。
(2)乙方提供的电控箱内的电气元器件优先选用国产品牌产品或合资产品。
(3)电动机的电源应为三相四线、380V+P、50Hz。
(4)电动机应有过载及断相保护装臵。
(5)机组内部电力电缆应按乙方的标准布臵。
(6)应尽量减少机组外表面接线孔,穿孔处应有套管。
(7)乙方应对控制柜的所有性能负责,控制柜应与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为一体,出厂已安装调试完毕,使之与水源热泵的运行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