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银市平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解读《平川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实施方案》(2019)

白银市平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解读《平川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实施方案》(2019)

白银市平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解读《平川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实施方案》(2019)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根据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16)112号),《甘肃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为做好轻度、中度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管控农田土壤环境风险,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我区的实际,制定了《白银市平川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实施方案》(平政办发(2020)14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向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直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和建议。

同时汇报区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了修改完善,2020年2月3日正式印发。

二、起草的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2. 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2016年5月28日印发)
3. 《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甘政发(2016)112号,2016年12月28日印发)
4.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环土壤(2018)143号)
5. 《甘肃省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甘土壤污防领办发(2019)5号,2019年5月30日印发)
6.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农科发(2019)2号,2019年11月8日印发)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分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技术措施、资金预算、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七大部分。

(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平川区农田土壤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充分认识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履责,加大力度,提前部署、总体规划,全面开展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工作。

(二)总体要求。

按照“统筹规划,规范运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机制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科学布局,统筹安排,优化、集成并建立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关键技术模式,统一技术标准和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的耕地土壤类型、种植特征和受污染程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设施,示范带动,整片推进,分批实施。

建立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发挥农民、农民合作社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确保取得实效。

(三)目标任务。

2020年,根据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重点在我区轻中度污染区域,积极推广低积累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深翻深耕等安全利用措施,建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形成较完善的适宜本地区推广应用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左右,有效降低农产品污染风险,确保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

(四)技术措施。

通过“30cm~40cm深翻耕;应用低积累玉米品种;施用凹凸棒等钝化材料;优化施肥,增施有机肥;预防作物秸秆二次污染”等五项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开展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确保农产品污染不超标。

(五)资金预算。

预计20万元,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建设任务。

资金用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方案编制、安全利用集推进区建设、开展跟踪监测、效果评估、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严格管控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工作等。

(六)进度安排。

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制定实施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完善安全利用模式,总结安全利用技术并推广应用,开展安全利用评估。

(七)保障措施。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建立推动机制、强化科技支撑、突出监督评估、做好宣传培训等六项保障措施。

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明确责任主体,技术方案,工作目标、工作措施、部门分工、时间节点,组建技术支撑专家组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咨询服务。

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安全利用目标。

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提高队伍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本资料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