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园冶》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植物配置艺术及其在瞻园中的体现

关于《园冶》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植物配置艺术及其在瞻园中的体现

得分:_______南 京 林 业 大 学研究生课程论文2016 ~ 2017 学年 第 二 学期二○一 七 年 二 月课 程 号: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关于《园冶》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植物配置艺术及其在瞻园中的体现 学科专业: 风景园林 学 号:姓 名:任课教师:摘要明代计成所著《园冶》是我国造园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著作,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造园理念,是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在造园方面的写照。

本人通过对《园冶》中植物配置方面的研究,分析出中国古代文人及士大夫的植物造景理念,并同时参照《园冶》中的植物配置理念,阐述瞻园植物造景中的亮点,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字:《园冶》;植物配置;瞻园;古典园林目录前言 (4)1 (4)2 (4)下略 (4)参考文献 (110) (113)前言我国历史悠久,造园艺术亦是源远流长,古代也涌现出不少的造园家、美学家。

但古代关于造园艺术的书籍却寥寥无几,《园冶》作为一本相对比较全面的讲述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著作,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着重研究《园冶》一书中讲述的关于古代文人士大夫在植物配置方面的理念,并通过南京瞻园中园林植物配置的实地考察,讨论瞻园植物配置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1.《园冶》概述《园冶》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的造园巨作,书中的许多造园手法及美学思想对人们的造园实践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全书共分为三卷:第一卷分为兴造论、园说及相地、立基、屋宇、装折四篇;第二卷专述栏杆;第三卷讲述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六篇。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2.《园冶》中关于植物景观的叙事内容《园冶》全书中没有设置单独的植物及植物景观章节,但有关植物及植物景观方面的内容却涵盖造园的多个层面,全书共3卷13节中有9节55处阐述了植物景观。

卷一“兴造论”中1处,“园说”中8处,“相地”中21处,“立基”中7处,“屋宇”中1处;卷三“墙垣”中1处,“掇山”中6处,“选石”中3处,“借景”中7处,其中叙述植物的主要语句摘要见表1 《园冶》中植物景观的叙述语言力求文笔气韵,不乏华丽的词语,诉诸于人们种种感官知觉和审美随想。

全文多用木、树、花、林、藤、萝、嫁、卉等泛指植物,对有些植物种类的具体名称缺乏清晰的界定,如竹、杨、柳等。

全文的涉及的竹、柳是否是指同一种植物,无从考证。

全文涉及有具体名称的植物26种,其中常绿乔木3种:松、柏、桂花;落叶乔木9种:梅、梧桐、槐、柳、梨、杨、桑树、桃、李;灌木1种:蔷薇;草本11种:兰花、白芷、白苹、红廖、芭蕉、芍药、麻、芦苇、荷花、菊花、溪荪;藤本1种:薜荔;竹类1种:竹。

表1《园冶》中的植物景观语言和园林植物种类表.3.《园冶》中景观种植的思想表达分析《园冶》中关于植物种植没有专门的篇章,而是分散于各章节中。

但是通过文中涉及植物种植处的概括分析可总结出计成对于植物配置有可以归纳出的共性。

3.1强调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在卷一的“园说”中就在强调园林植物的重要作用,园林建筑需要隐藏于植物中,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隐者的逸致闲情;“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

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

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

”“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因借自然环境营造景观,在涧流边都应培植兰花芷草。

园林内的路径要沿着松、竹、梅这样的花木开辟,才有隐者的逸志闲情;造景如同壶中日月,才可建立千秋基业。

围墙要掩藏在藤萝中使之隐约可见,屋架要高置于树梢间形成蜿蜒之感。

依山楼凭栏远眺,放眼都成美景;信步竹林而寻幽静,醉心便在其中。

梧桐树影布满大地,槐树绿荫洒满闲庭;河堤沿岸栽种柳树,房屋四周培植梅花;在竹林里修建茅舍,开凿一条涓涓细流从旁绕过;山峦叠嶂犹如锦绣屏风,门前高耸一列千寻翠景,虽然皆出自人工造景,但宛如天然生成一般。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处处强调园林建筑与植物的关系,建筑需要以树木为外衣,人为创作的园林建筑需要有园林树木的装点才能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3.2追求植物体现出的画境美作者计成自幼学画,在“自序”中写道:“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因此,计成在造园时追求山水画的意境是理所当然的,在植物应用上也是极力的推崇“幽”“雅”的植物的画意。

“借景”中的“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

”“园说”中的“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村庄地”中的“桃李成蹊,楼台入画”;“郊野地”中的“月隐清微,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掇山—厅山”中“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掇山—峭壁山”中“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

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等,都是画意思想的体现。

3.3追求植物体现出的寓意美作者同时也强调植物自身的吉祥寓意,作者多次在文中提到竹、梅、松、莲等植物,《园冶·相地》中“開徑逶迤,竹林遙飛叠雉”,“屋饒梅余種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另在《园冶·借景》中提到竹的应用,例如“看竹溪灣,觀魚濠上”等等,可见计成对竹子的喜爱。

《园冶·园说》写道“栽梅绕屋”、《园冶·相地》山林地篇中“階前自掃白雲,都体现出计成对梅花的喜爱。

《园冶·相地》山林地篇中“松寮隱僻,送濤聲而陣陣”,城市地篇中“窗虛蕉影玲瓏,崖曲松根盤礡”是作者对于松树的应用举例。

《园冶·立基》中写道“遙遙十里荷風”、《园冶·借景》中“池河香馆”是作者对于莲花的描述。

在中国古文化中,竹具有“宁折不弯”和“中通外直”的品质象征;梅花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品质被人称颂;松树更是具有不畏强权、临危不惧的高贵品质;莲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正直不拒的美好品格。

从以上这些植物的运用可见作者在园林植物应用方面非常强调植物自身的吉祥寓意从而体现出园主人自身的高贵品质。

3.4强调植物配置的生态美虽然明末清初没有生态学的概念,但是作者在叙述植物应用时,却表现出了生态的意识。

在植物应用方面,作者推崇对已有的大树保留,如“相地”中“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

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作者对大树、古树的保护意识。

卷三“墙垣”中“凡园之围墙,多于版筑,或于石砌,或编篱棘。

夫编篱斯胜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该段体现出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追求,不喜欢人工修饰太重的痕迹。

3.5强调植物配置的色彩美《园冶》中提点到的 26种植物中,大多色彩观赏性较强。

在园林中盛开,繁花似锦。

因此,利用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打造四季不同的景象。

《园冶·借景》中提到“园中景物、四时不同”,即春天,桃、柳,落花片片飞舞,弱柳丝丝低垂。

夏天,蕉、桐、绿荫隐现于半窗之中,漫步于水边,赏玩月影。

秋天,枫叶、桂花,数棵红艳如醉、天香冉冉而来。

冬天,梅花、树枝,寒天白雪压枝、踏雪寻梅。

4.瞻园概况及种植特点4.1瞻园概况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始建于嘉靖初年。

清时与上海豫园、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留园并称“江南五大园林”。

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

瞻园是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曾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的一部分,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杨秀清王府。

瞻园叠经明、清、太平天国、民国与当代,和江南多数园林一样,沿革复杂,园貌历经变迁。

瞻园园虽不大,却颇具特色,是江南名园之一。

瞻园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全园面积25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园林绿化面积15500平方米。

园内有乔灌木810株,竹类面积400平方米。

4.2瞻园内植物种植特点山、水、石是瞻园的主景,东瞻园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展区、水院、草坪区、古建区,西瞻园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静妙堂等景点。

瞻园植物造景深受明代诗画、生活习俗、哲学思想的影响,园内古树名木众多,多依山傍水,空间对比强烈;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常绿植物多有运用,植物配置重点突出。

图1瞻园平面图5.瞻园中植物种植手法与《园冶》一书中种植手法的相通处5.1瞻园植物配置的画境美“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桃李成蹊,楼台入画”;;“月隐清微,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

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园冶》中描述的画境在瞻园中也多有体现。

5.2瞻园植物配置的寓意美如同《园冶》的作者计成重视植物所象征的品德一样,瞻园的景观设计者在植物的选择上亦十分重视“品格”,瞻园中各处植物的应用都具有吉祥的含义,力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整个瞻园植物品种达到80多种,其中乔木有30多种,灌木达30多种,草本与藤本达20多种。

应用较多的树种有银杏、香樟、桂花、垂柳、女贞、枣树、梅、红枫等。

《园冶》作者计成偏爱竹、松、梅、莲,曾多次在书中提及这四种植物。

在中国古文化中,竹具有“宁折不弯”和“中通外直”的品质象征;梅花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品质被人称颂;松树更是具有不畏强权、临危不惧的高贵品质;莲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正直不拒的美好品格。

这几种植物在瞻园中亦是多处有采用,如西假山景点中有扇面亭与岁寒亭,两亭隔水相望,在亭子周围大量种植被誉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南假山是三个假山中最有层次感的,从静妙堂看去,假山最南侧种植香樟,香樟的北面种植黑松,再配置以五针松、红枫等;园内爬山廊沿水一侧、九转回廊周边点缀多棵五针松,园内的水景中多处种有莲花。

当然瞻园内亦有用到很多寓意吉祥的其他植物如紫藤、桂花、玉兰、海棠、枣树、侧柏、凌霄、牡丹等。

5.3瞻园植物配置的色彩美瞻园植物设计时注重季相变化带来的四季不同的景色,植物设计重视四季有花,色彩变幻的特点,从早春的梅花、玉兰、迎春、山茶到春天的金钟、连翘、深山含笑、海棠、紫藤、日本晚樱;从夏季的石榴、栀子花、夹竹桃再到秋季的木槿、桂花,最后有冬季的腊梅,园中做到了四季有花,花开不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