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近几年,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然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本文从兴趣培养、内容过程、教学方法、课外活动几方面作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主动学习;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生本来就是比较喜欢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资源,激发学生用心学习本门课程。
从我执教小学信息技术课多年以来,总结出来个经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是爱学、乐学、善学、会学。
这样,教师就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会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才会用心学好本门课程。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1. 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农村,学生平时大多是在电视中才能见到计算机,因此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好奇心更大,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也更高,作为计算机教师,我们就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设计多彩的教学环节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乐意学,主动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够认真的,精神集中的来对待课上的每一个环节。
这就要
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你能把你自己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能让你的计算机为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吗?你能让计算机画画吗?……用一系列贴近学生心理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2. 使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和过程尽量趣味化
小学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
它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而编写的。
小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的内容是否感兴趣。
如果他们的兴趣越高,那么学习的动力就会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而且,能否能培养起
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他们的一生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本身的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
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是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逐渐有些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
例如:字母打靶游戏、趣味迷宫、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答题过关、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
信息技术课教材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如果教材的风格、内容不能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连课本都不愿多看,也就谈不上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了。
所以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创设趣味化教学。
如,语言的趣味化:小学生的年级大概都在10岁左右,其实教材本身很多内容都已经考虑到这点,在教材的语气中已经带有一些趣味性及通俗易懂的话语,会让孩子爱读书。
如很多具有趣味性课题,“网上邻居”、“金山画王”等等,在教材中已含大量的学生
感兴趣的语言,只要教师在语言生动点,学生就会被吸引。
再如内容趣味化:小学生都在10岁左右,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教材中安排了在电脑上画画,利用电脑的先进性,能快速地画出色彩纷呈的图画来,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用电脑听音乐,放电影,感悟电脑的神奇。
这些内容在信息技术中,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材本身无论语言还是内容都具有符合孩子学生的趣味性,教师应该要好好利用它,使学生喜欢本门课程。
3. 把信息技术课延伸到课外,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内倾向于练好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注重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为课内所学的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巩固,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1)正确引导上网。
由于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让学生在课外的“虚拟校园”自由学习。
然而,由于网上存在“儿童不宜”的网页和五花八门的游戏等,使少数学校和家长“望网却步”。
但是“触网”是大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上网引导和教育。
(2)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画图模块教学与美术科很紧密,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结合画图模块教学,与美术科共同举办小学生电脑制作贺卡、名片兴趣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的美感越好,美术基础越扎实,那么学生用电脑创作出的作品就越佳,就
越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他自己的风格。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从而,更加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爆发出强烈地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总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并结合教材,采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依靠教学大纲,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这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会长久不衰,持之以恒。
收稿日期:20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