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电视艺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
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电影和电视的区别:1、拍摄工具不同。
电影是摄影机,电视是摄像机与录像机。
2、存储介质不同。
电影利用感光胶片,电视利用磁带。
3、放映地点与放映方式不用。
电影是利用放映机在电影院放映,电视则通过远距离传输,在每家每户电视机上播放。
4、观众观影体验不同。
电影院环境封闭,节目固定,观众注意力非常集中。
看电视多是在家里,环境开放明亮,观众注意力容易分散,且观看节目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观影方式具有一定随意性。
电视主要功能:1、信息传播2、新闻纪实3、艺术表现第二章尼普柯夫圆盘——世界第一个机械电视(贝尔德,英国电视之父)——电子电视(兹沃雷金,1923,光电摄像管,全电子电视关键设备。
1924,第一台电子电视模型,完成摄像到显像完全电子化过程)1930年,《花言巧语的人》世界第一部声像俱全多幕电视剧。
1936年,英国BBC亚历山大转播,标志世界电视诞生。
1954年,美国NBC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是英国的克拉克,通讯卫星之父。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美国《枪烟》,最早电视系列剧。
第一部情景剧,《玛丽凯和约翰尼》。
1958年5月1号,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电视台,正式试播,这一天被公认为:中国电视的诞生日。
1958年,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
10月,中国的第二家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
同年12月20号,中国的第三家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现黑龙江电视台)正式播出。
这三家电视台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起步。
第一部电视剧是1958年6月15号,北京电视台《一口菜饼子》(直播小戏)1958年9月2号,进入正式播出期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二部电视剧《党救活了他》。
我国第一部多场景大型电视剧《新的一代》。
1964年12月,北京电视台利用黑白录像机录制豫剧《朝阳沟》和《红灯记》,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录像播出文艺节目。
1978年5月22号,中央台播出《三家亲》,这是复苏以后中央台录制的第一步电视剧。
“飞天奖”:1981年设立的“飞天奖”是我国最早的电视剧奖项,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它的设立大大提高了电视剧的质量。
《万紫千红》:1981年元旦,广东电视台率先开办了一个杂志型的文艺专栏节目,这是大陆第一次开办综合文艺节目。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阶段:1、直播电视剧时期2、电视单本剧时期单本剧:是电视剧中一种常见的形式,现在已经很少见的了,但仍被尊为是“电视剧中的经典形式”它又叫“画剧”(如:《明清帝国》等)它具有独立的故事或情节,基本上一次播完(或分上中下三集),现在最长为20集,情节紧凑,人物不多,时间大致在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
3、电视连续剧时期4、多样式电视剧的并存第三章电视艺术的语言体系语言: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的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
电视艺术语言:是指一种广义的语言,凡能够表达出思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感知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诸如构图、光效、色彩、影调、人声、音乐、音响、造型……都可以构成电视艺术的语言,并成为电视艺术语言系统中的重要元素。
电视艺术的语言主要有:画面语言、声音语言(电视艺术的两种本体语言)、造型语言、镜头语言、编辑语言、特技语言一、画面语言定义:是指电视艺术家通过采用各种构成视觉形象的因素和方式。
为体现其形象创造构思而运用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包括有:构图语言、色彩语言、光效语言、影调语言等语言表达方式。
1、构图语言电视画面的构图: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其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的组织、选择和安排,塑造视觉形象与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造活动。
它通过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以及由此构成的视觉形象来传递某种思想和情感。
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主体、陪体、环境、空白(1)主体定义: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主题思想的直接体现者和信息的主要承载者。
突出主体的方法:①主体位置通常安排在观众视线最为集中的画面部位,即画面中心偏左或偏右的画框位置。
②按照观众欣赏习惯,在一般情况下,主体光线比非主体光线要明亮一些。
在色彩表现上,采用合理有效的对比方法,可以令主体色彩更加鲜明,造成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
③主体在四面中往往是实像,焦点明确,视保清晰,观众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主体并明白主体想要传达的某种画面信息。
(2)陪体定义:陪体对主体起陪衬作用,是对主体有效的补充和说明。
从画面构图上看,陪体能够增加画面的纵深感,使画面均衡,起到美化画面的作用。
注:陪体,可以深化构图思想和提高构图境界,通过与主体的有效结合,既烘托了主体,又使自己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因此,在安排画面的陪体时,不能宣兵夺主,要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
(3)环境定义:环境是主体和陪体的存在客体,反映四面的客观现实,为主体和陪体营造氛围,用于表明画面主体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
环境包括前景和背景。
如何选择前景和背景呢?前景:什么作为前景,一般没有限制,只要与主题内容或者画面主体能够相互衬托,彼此呼应即可,凡与主题或主体无关的前景都应排除在画面表现之外,否则,容易破坏画面的完整性,产生喧宾夺主的效果。
如何选择前景,应该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定。
背景:用来衬托主体,向观众交代主体所处的环境及其氛围,并丰富主体的内涵。
它通常要求简洁,要具有特征性,从而方便说明主体,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主题。
(4)空白定义:是电视画面构图中具体影像缺失的部分,即表现画面空间的那一部分元素。
一般由单一色调组成,例如绿色的草原、蓝色的天空、白色的雪山和金色的沙漠等。
2、色彩语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电视艺术创作中常见的几种色彩。
(1)红色:热烈、喜庆、激情、辟邪、危险(2)黄色:艳丽、单纯、光明、温和、活泼(3)蓝色:整洁、沉静、冷峻、稳定、精确、梦幻3、光效语言定义:光,是电视艺术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没有光就没有电视。
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强弱和明暗体现出千差万别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光效语言。
(1)表意性光效定义:主要运用在有一定情节的电视剧表演场景中,通过灯光的色彩、亮度、投射方向和投射范围,造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来表达导演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唤起观众的联想并左右观众的情绪,引起心灵上的震撼,从而使观众与剧中人物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2)装饰性光效定义:主要起装饰和渲染的作用,与电视节目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它主要是通过灯光设备,在拍摄场景中制造各种变幻和连续的“光色”造型,既起到照明作用,又成为拍摄场景的构成与装饰元素。
4、影调语言定义:影调这个词来源于音乐,来源于音乐中的术语,是因为摄影这种利用光影变化而构成的画面更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视觉上的节奏与韵律。
由于颜色深浅、色彩配置和光线强弱等因素影响,会形成明暗差别的影像,这些明暗差异就构成了电视艺术的影调语言。
(1)影调层次影调层次是依据景物或者影像的明亮程度划分的,可分为亮调、暗调和中间调,即黑白摄影中的高调、低调和中间调。
不同的影调,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
亮调和高调:给人以光明、纯洁、轻松和明快的感觉。
暗调和低调的作品,则有时让人感到坚毅、稳定或者沉着,充满动力,有时又会觉得黑暗、沉重或者阴森森。
中间调:有其特殊的魅力,画面层次丰富并且柔和,容易表达细腻的情感,(2)影调反差定义:指景物或者影像的明暗差别,分为硬调、软调、中间调硬调:的主要特点是反差大,更多使用过明或过暗的影调。
这类硬调常用于表现人物的刚毅、坚定、凶狠或残忍的性格。
软调:则比较柔和,过渡层次丰富,适用于营造梦幻和清淡的画面效果。
(3)影调对比影调对比的主要表现方式是鲜明的明暗对比形态。
《黑炮事件》二、声音语言声音语言三种类型:人声、音响、音乐1、人声定义:人物说话的声音。
(还包括笑声、哭泣、叹气等等)人声包括:对白、独白、旁白、解说、同期声(1)对白定义:即屏幕上两个或几个人物之间的对话。
它是最重要的人声表现手段。
(2)独白定义:独自就是一种独自表述或者展现自己内心活动的语言。
它使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主人公隐秘的内心世界,从灵魂层面上了解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世界。
(3)旁白定义:旁白是一种画外音的形式。
它可以是第一人称自述,也可以是第三人称的评述,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交代或议论。
对于一些画面不宜于表现的场景,旁白可以有效地进行话语提示和暗示,以唤起观众的联想和思考,也可以轻松地解决演员和导演的压力。
(4)解说解说是电视节目中,由主持人或者播音员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和评论,使观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的特殊语言形态,它广泛地运用在电视艺术作品特别是纪录片中。
解说词作用:1、补充画面背景2、介绍知识和信息3、整合画面4、表现细节5、调节想象和联想6、抒情作用7、升华画面和深化主题8、揭示哲理9、是花面和内容的衔接转场的方式之一(5)同期声定义:是指在电视节目拍摄现场录下的人物说话声和背景环境声音。
同期声,能够增强节目内容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提高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加深观众与节目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2、音响定义:指的是电视艺术中除人声和音乐之外的所有声音,以及以背景音响或者环境音响的形式出现的人声和音乐,也称为效果声。
音响的主要作用在于:(1)增强现场的真实感和画面感染力,烘托环境氛围。
(2)除了可以还原现实生活中的声音外,还可以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音响在电视艺术作品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动作音响,指人和动物行动所产生的声音,例如人的走路声、打斗声和动物的奔跑声等自然音响,自然界中非人的行为动作所发出的声音,例如风声、雨声和鸟语虫呜;(2)背景音响,画面中的杂音,没有具体概念,声源一般不出现在画面内,即使出现也是模糊的、不明确的;(3)机械音响,因机械设备的运行所发出的声音,例如汽车声、火车声、轮船声、飞机声、电话声和钟表声等;(4)特殊音响,经过变形处理的非自然界的音响,在神话、科幻片中则常常使用。
3、音乐电视艺术音乐,在形态上可以分为:(1)有声源音乐:也称画内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内的声源。
比如晚会现场、音乐会现场。
(2)无声源音乐:也称画外音乐,这种音乐主要用来烘托、补充或者丰富画面的造型效果,加强画面表现的气氛,达到一种渲染作用,强化了电视艺术的综合视听魅力。
音乐与画面的关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音画同步:表现为音乐与画面紧密融合,两者情绪一致,节奏一致,主题一致。
(2)音画对位:简而言之,就是音乐和画画的非同步关系。
具体来说,即透过画面或者节目所要表现的内容,从相反方向或者完全无关的方向处理音乐问题,以求达到音画矛盾的对立统—。
这种对立统一,不但可以增强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还可以增强音画结合所产生的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