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艺术概论

影视艺术概论

第一章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本体第二节、影象技术的出现第三节、电影艺术的诞生第四节、影视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第一节、影视艺术本体一、何谓艺术?能够引起美感的形式。

艺术创造就是用具体可感的形式比较自由地传达出某种情绪、思想、感受等,是形式技巧对内在精神的呈现。

1、艺术家和工匠的区别:只懂技术,只有形式,而不能传达思想,那是手工劳动;能够用技术形式传达出某种思想情感的人被称为艺术家。

二、什么是影视艺术?以声像符号为媒介,运用一定的技巧手段,塑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编导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三、何谓本体?决定一个事物的最根本的因素或特征。

它的前提是“一元论”。

电影本体:即强调使电影成为电影的决定性因素。

是对电影的总体看法,而不是对一部具体电影的看法。

第二节、影象技术的出现一、照相技术的发展:1839年摄影技术产生;1875年胶片的发明;1878年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连续动作的拍摄成功;1894年爱迪生制成了电影视镜。

二、电影的产生:1、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的抓片机构,制成了既可便捷地连续拍摄,又可放映的机器。

2、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首次售票放映电影。

3、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作品:《工厂大门》、《婴儿喝汤午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4、卢米埃尔兄弟的局限:保持记录客观生活的观点;以再现生活为最高目标;反对艺术加工,排斥创作。

第三节、电影艺术的诞生一、梅里爱:法国导演,世界第一个电影艺术家。

发现了“停机再拍”的技巧,以及多次曝光、叠印、合成等技巧,丰富了电影语言的表达能力。

1、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260英尺,16分钟,把想象生动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轰动,商业上获得极大成功,确立了故事片的地位。

2、梅里爱贡献:把舞台艺术引进电影,增进了电影的艺术表现能力;使用电影技术讲述故事,创造了影像技术的叙事功能;把想象性带进电影,使电影技术具有了对精神世界的传达和表现能力;拓展了电影对时间和空间的表现范围。

3、梅里爱的局限:坚持银幕即舞台的电影观,强调表演;坚持在摄影棚中拍摄,布景和道具做出来的,舞台式的电影时空;用手工方式制作影片,现实世界无法真正进入电影。

二、格里菲斯及其他早期导演的贡献;1、视点解放:突破了固定机位的拍摄手法,摄影机可以自由移动。

2、对蒙太奇手法的发现和运用∶打破了线性叙事,创造了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手法。

3、经典叙事手法的形成: 全景——近景——特写镜头,成为后人不断运用的经典叙事手法。

开创了好莱坞善恶分明、富于悬念冲突、大团圆结局的情节模式和豪华铺张的巨片风格。

4、最先把摄制组搬到西海岸,促成了好莱坞的形成。

5、代表作品:《党同伐异》1916年/175分钟、《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年/175分钟。

第四节、影视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一、传统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1、存在形态:艺术世界是一个虚构的与现实世界平行的纯想象性的精神存在;与现实世界具有镜像关系。

2、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真实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对真实生活的加工提炼和概括,是去除偶然性上升到规律性之后的结果。

二、影视艺术产品的存在形态:1、非纯粹想象性的存在。

影视艺术的多重本质使银屏突破纯想象性的精神存在,其存在形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

2、影视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多重关系:影像世界与现实的关系是复杂的。

虚构类与非虚构类的区别,重现与创造的区别等,决定其与现实世界的多重关系。

第二章声画语言的特点第一节、画面和声音一、画面:画面的构成:构图、色彩、光线、运动1、构图:构图的含义:影视作品中,运用镜头成像特性与造型手段,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和意图赋予相关的造型因素(如光影、线条、色彩)。

影视构图的基本要素:主体、陪体、环境、景别●主体:是影视画面中的主要对象。

可以是一个(组)对象;可以是人或事物;可以是主角或配角。

总之,是要表达的中心。

●陪体:是画面中陪衬主体的景物或人物;具突出主体、说明主体、均衡画面、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处在与主体相应的次要位置,既与主体相呼应,又不能喧宾夺主。

●环境:是指影视画面里主要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

包括前景、后景、背景三个部分。

●景别:指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范围。

景别的划分一般分为五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大远景:适于表现更加广阔、深远的背景和浩渺苍茫的自然景色。

全景:是指表现人的全身或一个场景全貌的画面。

有比较明确的表现中心,一般有两个结构元素:人物与背景。

中景: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画面;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近景:是表现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是一种近距离观察人物与物体的景别。

特写:特写是表现人头部或物体某个局部的画面。

大特写是表现人的面部的某一器官或物的某一细部的画面。

2、色彩:色彩的基本要素:色饱和度、色温、明度。

色调:是画面通过组织配置形成的色彩倾向。

是一组色彩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色彩的表意功能:●还原功能:还原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刻画人物:如《人证》●营造气氛:如《现代启示录》●表现主题:如《蓝》、《白》、《红》实例:●影片《黄土地》,以温暖的土黄色为基调,表现中国人的文化内涵,给人一种沉稳感觉。

结合陕北文化中的色彩含义,既饱含凝重、单纯、浓郁,又对比强烈。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色》、《白色》、《红色》分别用三种颜色来表现自由、平等、博爱的主题。

3、光线:是获得银屏形象的最基本的物质手段,是影视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可视性造型因素。

光的分类:●按光的来源分:自然光、人工光、混合光●按光的方向分:顺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按光的性质分:直射光、散射光●按光的效果分:主光、副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等光的表意功能:造型作用:改变画面内的影调结构、塑造人物形象、渲染环境气氛。

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光线的明暗对比,突出主要人物,隐蔽非主要人物。

渲染环境气氛:利用光线来模仿大气透视规律,塑造一定的空间深度,表现某种环境气氛。

二、声音:1927年10月23日,美国阿兰▪克劳斯▪兰德摄制的《爵士歌王》公映,标志着电影进入了有声时代。

1、影视艺术声音的含义:声音是创造影视形象,展现影视时空的重要手段,同构图画面一样,是构成影视的基本语汇。

2、影视艺术声音的类型影视艺术声音的类型包括:人声、音乐、音响●人声:人声是指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和拟人化的动物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音乐:指与影视艺术的视觉影像相联系的特殊的音乐形式。

从发音种类上讲:包括器乐和声音;从音乐形态上讲,包括有声源和无声源。

影视音乐的主要作用有:抒发情感、深化主题、推进剧情、展示环境。

●音响:是指影视片段中除去人声和音乐之外的各种声音,包括自然音响,武器音响,环境音响。

音响艺术功能:●还原和创造逼真的环境效果●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绪●交待行为过程,推动剧情展示●产生象征,隐喻等意蕴三、声画关系:声音和画面是影视艺术的两大因素,共同构筑了视听形象空间。

画面需要声音配合,声音也离不开视觉形象,画面和声音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形式。

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可分为:1、声画合一: 又叫做声画同步,指画面中的视像与其发出的声音在时间上吻合一致,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者物体、环境所产生的,从而达到一种有声有色的真实感和可信感。

2、声画分立:又叫做声画分离,即画面中的声音与形象不同步,相分离,声音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

声画分离能够强化声音的艺术功能,起到表达人物的主观情绪,发挥声音衔接画面,转换时空,刻画人物形象等作用。

3、声画对位: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

从不同方面表示同一含义,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声画对位能够使观众产生一种想象和联想,从而达到一种象征、隐喻的表达效果。

第二节怎样用镜头“说话”一、镜头的含义:指拍摄过程中摄影(像)机从开机到关机这段时间内不间断地拍摄下来的一个叙事段落,在特定的场合下又称为“画面”。

二、镜头的运动方式:1、推镜头:指镜头沿光学轴心作接近被摄对象的运动;可以实现大范围景别向小范围景别的过渡。

2、拉镜头:指镜头沿光学轴心作远离被摄对象的运动;可以实现由小范围景别向大范围景别的过渡。

3、摇镜头:摄影机的位置不动,改变镜头的拍摄角度;它包水平方向的左右摇,垂直方向的上下摇,以及上下左右的复合摇,摇的角度可以是360度。

4、移镜头:指摄像机不固定,边移动边拍摄,机位发生变化;能无限制地扩大空间,产生一种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

5、跟镜头:指摄影机镜头紧随运动着的人或物进行拍摄;展现运动中的人或物的动态美;表明运动中人或物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三、场面调度:1、场面调度的含义: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地位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以达到叙事和表意的目的。

2、场面调度的基本层次:a、演员调度:指导演通过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的更动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发生交流时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等,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人物关系及其情绪的变化,以获得比较好的叙事效果。

b、镜头调度:指导演运用摄影机方位的变化,如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方法,俯、仰、平、斜等各种不同视角和远、全、中、近、特写等各种不同景别的变换,获得不同角度、不同视距的镜头画面,讲述人物关系和环境气氛的变化。

3、场面调度的叙事功能:•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渲染环境气氛、寄予哲理思想、创造特殊意境;•使场面的转换从蒙太奇的切换变成在镜头内部的连续转换。

四、空镜头的表意特征: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画面中没有人物的镜头”。

空镜头的表意特征:导演阐明思想内容、叙述故事情节、抒发感情意境、银幕时空转换、调节影片节奏。

五、长镜头的语言特征:1、长镜头:用相对较长的尺数和时间,对一个物体或事件进行连续不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以保持被拍摄对象时空上的连续性、完整性、真实性。

2、景深镜头:空间的整体性比较强,远、中、近景同样清晰,整个场景尽收眼底,包含的内容和信息量比较丰富的镜头。

3、变焦距镜头:根据需要把拍摄目标拉近或推远,可以把一个大全景变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不同景别的镜头。

4、长镜头的叙事特点:•再现空间原貌,保持场景的完整,能够较为真实地表现事物的自由流程,营造一种强烈的临场感;•渲染烘托人物的情绪,比较细致地表现人物的心理过程;•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各种事物的实际联系。

5、长镜头理论:长镜头理论是对蒙太奇理论的挑战,是推崇长镜头技术和景深镜头的一个理论流派,创始人是巴赞。

巴赞提出按照长镜头(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思拍摄影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