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从古典原子论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1.1从古典原子论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卢瑟福与同事盖革(H.Geiger)、马斯登
用α粒子作“炮弹”去轰击一片金箔,结果 发现:大部分粒子能穿过金箔,其轨迹是 直线,但是有少数的α粒子会发生大角度的 偏转,个别α粒子还会弹回来。
卢瑟福非常惊骇,他为什么惊骇?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
汤姆生(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 1903年,葡萄干面包模型
由于电子(electron)的被发现,他认为原 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 形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 间,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于是,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 结构的太阳系模型”的新假说:原子 的 中心存在一个大小约为3×10-13 cm的 带正电的核─原子核,而电子绕着原 子核旋转,其半径约为10-8 cm。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荷质量比的实验结果,他断定α粒子是氦原子失 去电子后的正离子( He2+),此后,人们又证 实β射线是电子流。另外,还存在一种射线,它 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1909年
(E.Marsden)迚行了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他们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1.1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本节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原子、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运 动等基本的化学概念,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关系。学会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学习。 (2)过程与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化学知 识和实验设计的评价能力,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反 思能力等。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掌握化学探 究中常用的、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手段等。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努力拼 搏的科学进取精神;体会和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远 大推动作用;学习科学家从一个科学前沿进到另一个科学 前沿的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 本节需2课时
三、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1905年英国物理学家
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发现铀能放出两种不同的辐射,一种他 称之为 α 辐射, 一种他称之为 β辐射。从电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Bye-Bye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模型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我国战国时期
惠施
“ 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
他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可形象地表示为: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二、从X射线到元素放射性的发现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1895年德国科学家
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1845~1923)
…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我国战国时期
墨子 认为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如果物 质不存在被分割的条件,物质就不能 被分割。这种不能被分割的部分称为 “端”
可形象地表示为: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
古典原子论
他认为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 (atom)的微粒构成,物质分割只能 到原子为止。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19世纪初英国物理和化学家
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资料来源
惠施
墨子
德谟克利特 汤姆生 伦琴 卢瑟福
道尔顿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课后作业
1、思考:卢瑟福与同事进行α粒 子轰击实验时为什么选用金箔? 2、画出某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示意图
3、整理资料,建立一个名为《原子
世界探秘》的网站 4、每组同学写一篇学习体会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问题:你知道是哪三大发现吗?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它们是: 1、1895年X射线的发现
2、1896年放射性的发现
3、1897年电子的发现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α粒子的散射实验示意图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卢瑟福把这个现象叫做α粒子的散射
现象。据此,他提出原子里面有一个质
量大、体积小、带正电的硬东西──原
子核。而这个硬东西,决不会是电子。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1803年原子论
其要点为: 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 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 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相同; 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 合物。
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问 题
葡萄干面包模型的提出
说明了什么问题?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化学》授课讲义
1、科学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需要几代 甚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 2、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由低级 到高级,由谬误到逐渐接近真理; 3、虽然由于人们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很快迚入了 新的阶段(科技的发展对社会进步作用巨大),汤姆生 的原子模型还未被大多数科学家了解就弃置了, 但是这个模型指出了原子是有一定结构的。
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
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
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1852~1908) 发现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 天然放射性 (参阅课本 Page5)
上财附中 纪身坤 2014年12月30日8时52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授课讲义
元素放射性(radioactivity)的发 现更迚一步说明原子是有结构的。 只可惜,他们没有深究下去…… 但在19世纪末,物理学上爆出的震 惊科学界的“三大发现” 激励了卢瑟福, 使他决心对原子结构迚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