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常亚霖)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常亚霖)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患者既往有粉尘接触史15年,有吸烟史4年, 后戒烟。
因其女我们熟悉,前来咨询治疗事宜,此前其 家属已去人民医院咨询,建议放化疗治疗。我们 建议放弃放化疗,采用中医药治疗,述其女与家 人商量后再做决定。9月2日其女带父亲前来就诊, 症见患者形体肥胖,体质厚实,间歇性咽痒咳嗽, 咯少量粘痰,不易咯出,口干不欲饮,右侧胸部 咳嗽时疼痛,气不短,呼吸正常,纳可,喜热饮, 睡眠好,大便日一解,舌略红,苔薄,脉沉细。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临床应用体会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甘肃·酒泉传承基地
常亚霖 张文福 张琳 黄宁
李可老中医已离我们而 去,但他的学术思想今天 仍被弟子们传承并广泛应 用到临床,拯黎元于仁寿, 济羸劣以获安。在其学术 思想指导下,通过大量的 临床实践,我们取得了满 意的疗效,现就临床应用 心得总结如下:
8月24日十四诊 恰逢吕英老师在酒泉 义诊,患者白天间歇性咽痒咳嗽,平卧 时咳多,但入眠后不咳,每至凌晨5点出 现咳嗽,咯痰少,咳嗽时右侧胸部仍有 疼痛感,气不短,时有口干喜热饮,服 中药时纳差,停药后纳可,大便不成形 ,日2次,舌淡苔薄。
二、典型病案及体会
1、五生饮加减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体会
患者 :
蔡某 男 64岁
初诊:
2012年9月2日
主诉:
咳嗽咯痰2月, 伴胸痛1月。
现病史
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咯白色粘痰, 认为感冒所致,即服用感冒止咳药,且未见好转, 近一月右侧胸部出现疼痛,遂于8月18日到酒泉 市人民医院检查,CT提示: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 考虑肺癌并多发转移。8月23日到兰州大学一附 院呼吸科住院检查,电子气管镜示:双肺各叶段 支气管明显炎性改变,右肺中叶外侧支、下叶前 基底支、下叶后基底支管腔均存在外压性狭窄。 经皮肺穿活检示:肺腺癌。医院建议化疗或分子靶 向治疗,8月28日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回酒泉。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痰毒瘀邪并重)
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川乌30克 生半夏130 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干姜75克 黑小豆30 防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蜂蜜150克 鲜姜75克 大枣 75克 红参45 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克 炙麻黄10 克 细辛3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20克 五灵脂45克 生白术45克 麦冬30 克 天冬30克 沙参30克 地骨皮20克 炙龟板15克 炙鳖甲15克 白芷 10 克 皂角刺12克 芦根20克
3剂 加水5000ml, 文火煮至600ml,分早 晚二次,每次100ml ,红参加水150ml, 另炖1小时兑入服,服
三天停四天。
每七日一剂
服上药后因患者病情平稳,在5月6日 十一诊,5月28日十二诊,6月25日十三 诊时,处方仍以前方为主略施加减,共服 8剂,期间白天间歇性咽痒咳嗽,以平卧 时咳多,但入眠后不咳,每至凌晨5点出 现咳嗽,咯痰少,口干缓解;不欲饮食, 但停药后纳可;偶有自汗,气不短,手足 心热消失,大便不成形,患者整体状态良 好。
一是告诉我 们要做为一个 明医,在探求 医理的道路上 必须回归经典 勤求古训,方 能明医理,开 阔思路。
二是告诉我 们做为一个临 床明医,在辨 证论治的基础 上必须博采众 长,智圆行方, 方能明药理, 破格用药。
三是告诉我 们做为一个会 治病的临床明 医,在诊断治 疗过程中,必 须大医精诚, 治病求本,方 能明病理,效 起沉疴。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痰毒瘀邪并重、标本同治)
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川乌45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干姜75克 黑小豆30克 防 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蜂蜜150克 鲜姜75克 大枣 75克 红参45 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克 赤芍15克 炙麻黄20克 细辛45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30克 川贝母20克 款冬花20克 五味子30克 元胡20克 五灵脂45克 没药10克 白芷10 克 皂角刺12克 丹参30克 生白术75克 茯苓30克
一、对医生及临床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李老先生一生所学甚杂,内、 外、妇、儿、五官、皮肤各 科均有涉猎和研究,其学术 思想是源于他殚心竭虑探索 仲景先师六经八纲辨证的理 法方药,并借鉴后世百家的 临床成功经验以及终其一生 超常破格用药、不断临床实 践的提炼总结。
李老的学医之路无论对后学者还是临证者其 启示和指导意义深远,主要体现在:
6剂 加水5000ml, 文火煮至600ml,分早 中晚三次,每次 100ml红参加水 150ml,另炖1小时 兑入服。
每二日一剂
2013年4月19日十诊 间歇性咽痒咳嗽,咯少量白 色痰,血痰已消失,右侧胸 部咳嗽时仍有疼痛感,食欲 欠佳,口干欲热饮、手足心 热、盗汗诸证明显减轻,二 便调,舌淡红苔薄,脉应指 。
2013年3月28日九诊,患者述其在敦 煌柳园期间每服半月停药10天,病情稳定 未加重,仍咽痒咳嗽,咯少量痰,咳时右 侧胸部疼痛,近日不慎受凉感冒,咽痒咳 嗽加重,咯痰,痰中带血;口干欲饮,纳 差,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红,苔薄少 津,脉应指。
方药(伏寒兼风、燥、土不伏火)
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6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60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 克 炙麻黄10克 细辛15克 赤芍15克 天冬30克 麦冬30 炙龟板15克 炙鳖甲15 地骨皮20克 白芷10克 皂角刺12克 红参45克 生白术45克 生半夏130克 鲜姜30克 炮姜45克
3剂 加水5000ml, 文火煮至600ml,分早 晚两次,每次100ml ,红参加水150ml, 另炖1小时兑入服。
每三日一剂ຫໍສະໝຸດ 9月13日二诊 患者 咽痒咳嗽好转,痰液 少量,较前清稀易咳 ,咳嗽时右侧胸部疼 痛减轻,口干尚可, 不欲饮食,大便成形 偏干,余无明显变化 ,继服原方3剂。
9月28日三诊 患者仍时有咽 痒咳嗽,咯痰量增多,右侧 胸部咳嗽仍时有疼痛,出现 肠鸣,矢气频作,大便不成 形,次数增多,日2—3次, 患者似有体内坚冰已破动, 伏邪(寒、湿)外泄之象, 故守量服3个月,每3日一剂 。期间复诊五次,方药基本 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