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过程


2005 年 5 月 9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 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这一通知被作“新国八条”
2006 年5月 17 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被称为“国六 条”的房地产业六项调控措施;2006年 5 月 24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 通知》,这一通知被称作“国十五条”。
1996 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国有住房 出售收入管理的意见》, 同意售房收入全部留归售房单位并用于住房建设和住 房改革。至此, 产权单位进行房改的积极性才得以调动, 公房出售才得以继续 开展。
全面推进阶段
出台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政策
1998 年 7 月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 知》(以下简称房改通知)的颁布,住房的实物分配被明令停止。住房实物分 配的停止意味着单位与住房供给之间联系的切断,意味着职工将要通过市场来 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意味着单位内住房制度的福利色彩将被最终消除。这样, 我国的住房商品化改革在经历了 20 来年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后便达到了一个 高潮,或者说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在经过了 20 来年的历程后从量变进入了质 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 迁的过程
根据不同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征, 可以将 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
初步实践阶段( 1980 年 6 月—1994 年 6 月) 综合配套阶段( 1994 年 7 月—1998年 6 月) 全面推进阶段( 1998 年 7 月—2007 年 7 月) 结构调整阶段( 2007 年 8月至--) 。
1991 年的房改政策相对于 1988 年的房改方案在内容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比 如 1991 的房改政策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规定。但是,1991 年房改政策出台的主要意义还不在于政策内容上的变化,而是在于使住房制度 改革受到了重新关注与强调,在于住房制度改革在经历了几年的停顿后得以继 续推进。
这些政策采取了扩大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规模、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加 大对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需求的控制力度、加强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和对住房市 场交易秩序的整顿等措施,以努力防控住房市场的过热问题。
2008年我国的住房市场调控政策从以防控住房市场的过 热为导向转变为以刺激不景气的住房市场为导向。2008 年 10 月 22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发布了《关 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的通知》,决定适当减 轻个人住房交易的税收负担。
当天,中国人民银行也宣布了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利率和调低最低首付款比例等决定。这些决定对于居民 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都能够起到支持性作用。
2008 年 12 月 20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 件为了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一是规定加大对 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规定对 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实行一年减免政策。当然,在
出台统一的住房改革政策
1988国务院于 2 月下旬正式签署了这个方案,下达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在全 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1988 年的房改方案在颁布后的几年里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我国的住房制度改 革不仅没有取得明显进展,甚至可以说是基本上陷于了停顿,虽然不少城市都推 出了本地区的房改案,但这些方案并没有真正被付诸实施住房制度改革的停滞局 面直到 1991 年才被打破。 1991年10 月份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房改会议确立了租、售、建并举,以提租为侧 重点的原则,并形成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
综合配套阶段
国务院于 1994 年 7 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 国发[ 1994] 43号, 简称《房改决定》) , 第一次明确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的根本目标, 即“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城镇住房制度”。很明显, 确保“新”制度的顺利运行,需要建立起一套界定清晰、受法律保护和部门监 督的产权体系,并造就千百万多元化的产权主体作为市场运作的微观基础。由 此, 公房出售再次成为这一年和 1980 年发表的两次关于解决住房问题的谈话拉开了我国住房制 度改革的序幕,也意味着我国的住房政策开始由福利化向着市场化方向发生转变。 一是表现在住房投资上
二是表现在住房分配上
在改革开放之初,以全价出售公房和以三三制的办法补贴出售公房等房改政策都 属于局部的试点措施
1985 年,在城镇住房建设中,企事业单位的投入比重达到了 60%~70%,政府 投资(包括中央政府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减到了20%的水平,个人投资为 10% 左右。就住房分配体制的变化来看,出售公房与提高租金都反映出了住房分配上 等价交换的导向,即住房的分配再也不是无偿性的,职工的住房消费支出将会不 断增加最终达到市场化所要求的水平。当然,住房投资体制的变化与住房分配体 制的变化是高度相关、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同时都意味着另一个方 面的变化,这两方面的变化又共同体现着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住房政策从福利化向 市场化的转变。
出台住房市场调控政策
2003 年,伴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的颁布, 国家将住房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对住房市场的调控上来。
2003 年 9 月,全国首次房地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提出房地产业已 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会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 发展的通知》。
前者的目的在于确立市场化的住房制度,使市场在住房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出基 础性的作用;后者的目的则在于弥补住房市场之不足,完善市场化的住房制度, 促使住房经济的平稳运行和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 2003 年以后的几年里,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住房 市场调控政策
2005 年 3 月 被称为“老国八条”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 的通知》出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