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十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专题十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考点二: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阶 段 特 征 原 因 表 现 二战结束 快速增长 大力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的 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 至70年代 黄金时期 推动;延续并发展了罗斯福新政 算机,半导体,宇航及激光等产 初 的社会福利政策; 业应运而生
20世纪70 “滞胀” 年代 20世纪80 复苏 年代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发展采取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探究中外经济发展模式对当今中国特色 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 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制度转型, 先后成为世界强国。重商主义具有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 义、鼓励人口增长等政策特征。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过20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 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 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当代经济学家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 (1)运用材料一中相关观点论证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变强的内外因素。(6分)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借鉴苏联模式建立的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 的发展道路与近代西方发展有何相似特征。(4分) (1)因素:①新航路开辟,英国处在大西洋贸易中心位置,便于殖民贸易和扩张;②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保护海外贸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③拥有强大海军, 展开殖民掠夺和战争,先后战胜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奠定殖民霸权;④国家支持的圈地 运动,积累了资本和提供了廉价劳动力。(6分) 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体制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 特征:国家干预、贸易保护等特征。(4分)
专题十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 基础知识:必修二第14、15、16、17、18、19Fra bibliotek • 具体知识点:
•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新政在资本主义 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因、主要表现以及作用 •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 5、“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 中的经验教训 • 6、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戈尔 巴乔夫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 • 7、20世纪50~70年代借鉴苏联经验,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 8、78年后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 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 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 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 (2)材料二运用了什么方法分析评价中美两国改革?材料中美国和中国 的“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分别指什么?(4分)据所学知识归纳指 出中美两国是如何克服“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使单纯的制度趋 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 (4分) • (2)对比分析法(或综合分析法)。 • 模式: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 • 美国: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 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 中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 1、国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凯恩斯主义”盛行 • 2、福利国家制度得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形成 • 3、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服务业) • 4、“新经济”崛起 (知识经济+信息技术)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 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是 •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 C.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D.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 • • • • • • • • • • • •
考点一:调整和创新的历程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1)重商主义政策(16---18世纪)。 (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工业革命后~20世纪20、30年代)。 (2)罗斯福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20世纪30年代)。 (3)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二战后~70年代初)。 (4)美国等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70年代以来)。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1)苏联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 (2)中国的探索: 20世纪50~70年代借鉴苏联经验,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78年后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道琼斯工业平均数是美国最重要股价指数,同时也是美国和 世界经济的晴雨表。1991年4月17日,首破3000点,然后持续10 年一路涨到2000年1月14日11723点。影响这一时期道琼斯指数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 B.证券市场失去管制,股票投机猖獗 • C.“新经济”持续增长 D.“911”事件的刺激 • 3、胡佛总结了他应对大萧条的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关税这 保护了农业并抑制了萧条„„农业信贷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劝说 雇主保持工资率„„”依据材料可知胡佛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措 施的特点是 • A自由放任 B仅仅保护农业 • C调整劳资关系 D国家干预经济
• 材料三 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 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 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 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 式等。 ——据《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 • (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对当今世界发展模式看待的角度及趋势。(2分) • (3)角度及趋势:从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待,体现 了多元文明模式并存的趋势。(2分) • (4)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 要勇于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任何制度都要通过改革才能逐步完 善。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和执政党的自身 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人类文明进步 的模式是多元的。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手段可以互相借鉴。
20世纪90 繁荣 年代
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推行扩 供给超过需求,失业率和通货膨 张政策;石油危机;资本主义基 胀居高不下 本矛盾的影响。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到1983年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在里根执政的第二个任期,经济 出现了低速的持续增长。 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 1991年-2000年12月出现了历史 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知识经 上空前的持续117个月的增长, 济;互联网的发展;经济全球化 1998年联邦政府实现了自1956年 趋势加强。 以来的首次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