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章发达国家经济体制 世界经济课件
第九章发达国家经济体制 世界经济课件
物价大幅度上升
缓慢增长时期
格林斯潘也只好“睁一眼闭一眼”
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
国家 西班牙 爱尔兰 意大利 新西兰 比利时 英国 奥地利 荷兰 日本
1965-1973年 6.4 5.0 5.2 3.7 5.2 2.8 5.5 5.5 9.8
1973-1983年 1.8 3.2 2.2 0.8 1.8 1.1 2.8* 1.5 4.3*
(续)表9-4
联邦德国
4.6
2.1
澳大利亚
5.6
2.4
丹麦
3.9
1.8
加拿大
5.2
2.3
瑞典
3.6
1.3
挪威
4.0
3.7
美国
3.2
2.3
瑞士
4.2
0.7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总计
4.7
2.4
注:*为1973-1982年的数字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发展报 告》,第177页。
发达国家的失业率(%)
四、
新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新经济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
1.新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新经济,是在信息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和 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由经济全球化推 动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形成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良性互动的 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新经济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经济知识化
3.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20年间,几乎 所有的发达国家经济都出现了大发展的局 面,但各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差异很大。总 的说来,日本增长最快,联邦德国和法国 其次,美英两国最慢。
三、经济“滞胀”及其后的缓慢增长时期
业率提高
英国 1.6 2.6 5.7 6.2 6.1 5.7 7.4 12.0
意大 利
4.2
3.2
6.7
7.2
7.2
7.2
7.7
9.1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年鉴》。
发达国家消费物价年平均上涨率(%)
国家 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发达国家总计
1951-1973年 2.7 5.2 2.7 5.0 4.3 3.9 3.4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及其经 济体系的建立,以及原帝国主义国家殖民体 系的瓦解,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恢复、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推行国有化政策; (2)推行经济计划化; (3)推行“福利国家”
等 社会经济政策。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 期
经济网络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知识化
即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在 新经济中,知识(或信息)取代物质成为生产、分 配和销售的主要内容。
它导致资本要素组合无形化,知识和拥有知识的劳 动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重要性的增加意 味着无形资本的增长超过了有形资本。企业财富的 创造日益取决于无形资产。
国家
1960 年
1970 年
1976 年
1977 年
1978 年
1979 年
1980 年
1982 年
美国 5.5 4.9 7.7 7.0 6.0 5.8 7.1 9.7
日本 1.1 1.2 2.0 2.0 2.2 2.1 2.0 2.4
联邦 德国
1.2
0.7
4.6
4.5
4.3
3.8
3.8
7.5
法国 0.7 1.3 4.6 5.2 5.3 6.0 6.4 -
2.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
战后发生了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第三次科技革 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得生产实现了 自动化。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农业在国民 收入和就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的比重由 上升转为下降,而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 的比重则不断上升。
随着知识或信息投入的增加,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 或信息含量提高,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 重不断提高。其结果,是使得整个国民经济日益轻 型化。
经济网络化
随着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组织 方式、社会经济交往方式、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和 社会消费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生产者相互之间的网络,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 网络,消费者之间的网络,个人、企业和国家之 间的网络,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网络,诸如 此类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使得全球经济活动的 时间缩短,空间缩小,频率加快,协同性增强, 效益增大。
1974-1981年 9.4 9.1 4.9 11.4 15.4 15.9 9.9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金融统计》年鉴。
出现“滞胀”的原因
主要原因: 一是石油危机及其所导致的油价上涨; 二是工资提高过快,拉动了物价上涨和失业 的增多。
根本原因: 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 经济政策; 二是战后科技革命高潮的消逝。
第九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与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发达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经济形势恶化
作为战争发动者的德、意、日以军事失败而 告终,经济上也遭到严重的破坏,作为战胜 国的英法两国经济也遭到严重的削弱。
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实现的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
二、经济高速增长
1.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1951—1970年间的20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5.3%,而且经济高速增长几乎席卷了西方所有 国家,带有很大的普遍性,也席卷了各个领域, 带有明显的全面性。
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发生了数次经 济危机 ,但生产下降的幅度较小、危机持续时 间较短,对经济的打击较轻。
总之,当战争结束时,西欧和日本生产衰退、 交通瘫痪、燃料短缺、食品匮乏、住房不足 等等,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发达国家的国际环境恶化
一方面,战后一系列欧洲和亚洲国家脱离了 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战后,亚非拉国家人民掀起了民 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使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和掠夺体系崩溃。
2.缓慢增长时期
发达国家经过一系列激烈的经济协调和 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积极 效果。具体表现在:
首先,从1983年开始,发达国家已经 摆脱严重通货膨胀的局面;
其次,从1982年后,发达国家出现了 长达8年的经济持续增长。
西方国家的经济调整和改革
紧缩政府开支 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国有企业民营化 调整产业结构 加速科技发展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