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和答案

2017-2018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和答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B.冬至时节,滦县的平均气温为20℃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D.一只成熟苹果的质量约50g2.(2分)08年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

活灵活现的手影如图所示,让观众大开眼界。

手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镜面反射3.(2分)1.6m高的小明同学从距平面镜3m处走到距平面镜1m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像高1.6m,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1m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3mC.像变小,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6mD.像高1.6m,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2m4.(2分)暑假,小明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明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A.B.C.D.5.(2分)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6.(2分)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7.(2分)如图所示是八年级学生做凸透镜成像时的情形,若像在了光屏的下端,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间,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透镜和光屏不动,将蜡烛往上方提一提B.透镜和蜡烛不动,将光屏往上方提一提C.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向上方提一提D.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和光屏都向上方提一提8.(2分)下列现象都是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吸热的是()A.初春清晨小溪里冰块的熔化B.初夏清晨雾的形成C.深秋清晨地面露水的形成D.深冬清晨地面凝结的霜9.(2分)如图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②①B.②④C.③④D.③①10.(2分)用一根质地均匀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后,粉笔变短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粉笔的质量变小B.粉笔的体积变小C.粉笔的密度变小D.粉笔的密度不变11.(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B.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植树造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声传递能量12.(2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 13.(2分)一瓶子能装1kg的水,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0.8×103kg/m3煤油时,最多能装()A.0.8kg B.1kg C.1.25kg D.0.64kg 14.(2分)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A.a物质的密度最大B.c物质的密度最大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三个实心体的质量相等时,a的体积最大15.(2分)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铜球和铝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球一定是空心的B.铝球一定是空心的C.如果铝球是空心的,则铜球一定是空心的D.如果两个球都是空心的,则铜球空心更大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5分,共42分)16.(6分)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则入射角等于;如果入射线与反射线的夹角是120°,则反射角等于,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时,入射角等于;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了反射的缘故17.(6分)小明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票,鱼在云上游”,“云”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18.(6分)调节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或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时,表示横梁平衡。

19.(6分)一质量是5.4kg的金属块,其体积是2dm3,它的密度是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若将它截成大小相同的两块,每一块的密度是kg/m3.如果用这样的金属材料制成甲、乙两个物体,已知乙的质量是甲的质量的2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倍。

20.(6分)小蜜蜂在花丛中飞行发出嗡嗡的声音,是蜜蜂翅膀的而产生的,我们听到蜜蜂的叫声,是靠来传播的,它采蜜回来与去采蜜比较,蜜蜂在采蜜回来的情况下,叫声的音调(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21.(6分)小明在飞快行驶的汽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急速后退,这里的“飞快行驶”是以作为参照物,这里的“急速后退”又是以作为参照物。

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180km/h,随后从乙地返回甲地的速度是120km/h,则该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km/h,合m/s。

22.(6分)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要求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成像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把蜡烛放在图中的a点位置时,光屏在另一侧的适当位置处将得到清晰像。

若将蜡烛放在b点时,光屏在适当位置处将得到清晰像。

若将蜡烛放在c处,会观察到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23小题4分,第24小题12分,25题6分,共22分23.(2分)完成图中的光路24.(2分)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5.(1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探究活动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2)选择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

(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4)图(b)中把蜡烛B放在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26.(6分)用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个数,标称值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量筒中前后水面位置如图所示,所测物体的质量是g,物体的体积是cm3,物体的密度为kg/m3四、计算与应用题:共6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27.(6分)一水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恰好与桶口相平,此时冰与桶的总质量为22kg,当冰完全融化后,需要向桶内倒入2L的水,水面才正好与桶口相平,=0.9×103kg/m3,ρ水=1×103kg/m3)求桶的容积与桶的质量(已知ρ冰2017-2018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B.冬至时节,滦县的平均气温为20℃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D.一只成熟苹果的质量约50g【解答】解: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即0.26m,符合实际;故A正确;B、冬至时节,滦县的平均气温在零下,达不到20℃;故B错误;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m/s;故C错误;D、一斤(500g)苹果可买2﹣3个;故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故D错误;故选:A。

2.(2分)08年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

活灵活现的手影如图所示,让观众大开眼界。

手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镜面反射【解答】解: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A。

3.(2分)1.6m高的小明同学从距平面镜3m处走到距平面镜1m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像高1.6m,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1m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3mC.像变小,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6mD.像高1.6m,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2m【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他距平面镜1m时,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为1m,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2m,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在此过程中物体不变,则像的大小不变,他身高 1.6m,则像的高度为1.6m.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2分)暑假,小明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明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A.B.C.D.【解答】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C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D选项正确。

故选:D。

5.(2分)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解答】解:A、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B、投影仪放映时,投影片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C、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D、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此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6.(2分)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解答】解:A、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是因为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是否用光屏能承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承接不到。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2分)如图所示是八年级学生做凸透镜成像时的情形,若像在了光屏的下端,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间,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透镜和光屏不动,将蜡烛往上方提一提B.透镜和蜡烛不动,将光屏往上方提一提C.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向上方提一提D.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和光屏都向上方提一提【解答】解:A、据题意可知,由于光心位置不变,透镜和光屏不动,将蜡烛往上方提一提,像会更成到光屏的下方,故A错误;B、据题意可知,由于光心位置不变,透镜和蜡烛不动,将光屏往上方提一提,像会更成到光屏的下方,故B错误;C、据题意可知,由于光心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向上方提一提,像会向上方移动,故C正确;D、据题意可知,由于光心位置不变,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和光屏都向上方提一提,像会更成到光屏的下方,故D错误;故选: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