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

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

∙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策略建议(三)∙∙∙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必然拖阅读、写话、习作的后腿。

研究表明:小学生手部的肌肉还不够发达,写字缓慢而又吃力。

因此,我们说儿童识字负担重,其实只是重在“写”上,多识少写就轻松得多。

怎样做到既增加识字量,又不致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呢?“国标本”在编写“识字与写字”时,采用了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做法,确立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定位。

1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定位。

要让学生尽快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字和识字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能按书写规则用硬笔写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255个生字,其中要求会写的129个,其余只要求认识。

2识字与写字的编写体例。

本册识字与写字部分的编排采用了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与汉语拼音穿插安排的“认一认”;第二种是以韵文的形式安排的“词串识字”;第三种是随课文安排的识字、写字。

随课文出现生字是本册识字与写字教材的主要方式。

这种形式共出现生字194个,其中只识不写的字共105个。

随课文识字写字。

要求能识会写的字,安排在田字格里;要求只识不写的字,安排在两条绿线内。

教材在每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字的偏旁”、“字的基本笔顺”、“田字格字帖”。

这些安排都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方面的最新规定和标准等。

教材还按国家语委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有些汉字的笔顺作了调整。

(为叙述方便,以下主要讲识字教学,写字教学另述)3关于“认一认”的编写体例、意图与教学建议。

(1)“认一认”的编写体例与特点。

“认一认”每一课中的每一个字分三部分呈现:最上面是一幅这个字的实物图画(图像),中间是标示该字读音的音节(声音),下面是与图、音节相对应的汉字(符号)。

这样编排的三大优势:第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孩子们揭示了符号(即文字)与对应实物间的内在联系;第二,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前期经验”,为学习较为抽象的文字符号铺平了道路。

学生只要能将图画与文字挂起钩来,凭借日常生活对这些事物的先期认识,就能轻而易举地读出这个字的读音并把握它的意思;第三,将声音、图像、语义、符号巧妙地整合为一体。

这种策划与安排正与儿童大脑语言中枢在神经、生理、信息处理过程中那种整合功能和规律保持了高度的和谐与一致,为儿童主动学习汉字,实现“无师自通”提供了可能。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拥有对韵文、韵语善于记忆的特性。

课本将这部分生字依照押韵合辙的格局,编成了四字韵语,而韵语琅琅上口,便于诵读。

因此,本枯燥无味的“识字”就会变得简单易行、生动有趣。

(2)“认一认”的编写意图。

①满足低年级儿童识字的心理需求。

一年级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初次接触到语文课本,会使他们产生新鲜感,产生热切的学习渴望。

大量的观察和调查表明:在儿童的学前生活中,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地认识了一些汉字。

因此,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识字的“前期经验”。

就学习汉字与学习汉语拼音两者相比而言,他们对学习汉字兴趣更浓。

本册教材正是顺应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相机穿插安排了识记一部分常用汉字的内容。

这样,既可以满足低年级儿童想识字的心理饥渴(其实也满足了家长想让孩子多认字的愿望),又能使他们继续保持学习与识记汉字的热情。

②为儿童以后更好地识字奠定良好的基础。

循序渐进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让小学生尽早掌握那些最基本的常用字,无论是对今后的识字、写字,还是理解字义和查字、词典都是不可缺少的铺垫和前提条件。

教材采取提前与相对集中的方式让学生识字,正是为了给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认一认”的教学策略。

①充分利用“四言韵语”押韵合辙的特点,通过多次反复而有趣的诵读去整体把握。

诵读可以采用击节而诵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演练中,完成把握整体认读这些韵语。

②充分利用教材优势,通过暗示或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物图画和音节、文字之间的联系,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实物的“前期经验”启发学生自主识字。

③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生字表(一)”,通过经常对该“生字表”的综合“溜读”、诵读,将前面分散认读的汉字进行整合(每学一课后都可以把已经学过的几课连起来读),复习、强化、巩固学习效果。

(4)“认一认”的基本教学步骤。

①借助课文的呈现方式或汉语拼音自学生字。

②整体诵读课文。

③借助图像强化认读。

④通过多种形式的整体诵读,巩固识字成果。

(5)“认一认”教学的注意点。

“认一认”教学,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进行教学,不可强行灌输。

对生字的识记,只要求从整体上认读,不要进行字形、字义的分析,不要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更不要布置学生做写字练习。

这样做,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保护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4关于“词串识字”的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词串识字”的编写意图。

让小学生通过对韵文或韵语的诵读去识字,是已经被传统蒙学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经验。

本册教材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这种类型的识字。

“词串识字”的编写意图是:将原来孤立的汉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使其成为合辙押韵的“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让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初步感知每一个字的意思是可以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将文字符号的“能指”意义与其在具体语境中“所指”意义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地感悟,提高识字的兴趣和效果。

(2)“词串识字”的界定。

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

例如《识字5》:沙滩贝壳脚丫海风海鸥浪花珍珠鱼虾海带港湾渔船晚霞这一课就是围绕着大海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的。

经过精心组织,这12个词语就产生了内在联系,并形成了一个极为生动的语言环境,读起来就像是一篇小韵文。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识字。

(3)“词串识字”的功能。

总的来讲,“词串识字”有一专多能的特点。

①识字功能。

这是设计组织“词串识字”的主要功能,即帮助学生识字。

②认知功能。

由于“词串识字”的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还配上了形象、具体的“情境图”,“词串”里的词语与图中的事物一一对应,学生不但可以借助图画识字,而且可以认识事物,提高认知水平。

③审美功能。

孩子在诵读词串时,脑际出现的或是一个优美的情境,或是一个幽雅的意境,或是一个生动场景等;耳畔就会感受到“词串”的鲜明节奏所带来的音乐美。

他们的精神世界会得到陶冶和熏陶。

④铺垫功能。

由于词串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学生读几遍就可以记得,易于形成积累,有利于向阅读过渡。

而积累下的大多是有价值、有用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在以后的写话、习作时可以调用。

再者,每一课的词串实际上建构了一个情境、场景、事件等的框架,日后习作时稍加组织和补充,就可以成为一篇很好的习作。

(4)“词串识字”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般可以分两个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①激趣入境。

②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

③将词语与事物挂钩。

④词串连读,识写结合,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的教学步骤:①复习巩固生字。

②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把每行的词连读成串,边读边想象画面、场景、情景等)③连串成篇,形成积累。

(把词串连起来当作一篇韵文来读,熟读成诵)④识写结合,指导习字。

(5)“词串识字”教学的注意点。

注意不要孤立识字;在词语与事物挂钩这个教学环节,注意采用卡片对号入座、画连线等方式来辅助教学(有条件的可以用电脑课件);无论是“连词成串”的读,还是“连串成篇”的读,都要注意这是韵文,要读得有韵味。

5关于“随课文识字”的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语言学告诉我们: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

如果让字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识字。

因此,对“随课文识字”的教学提以下几点建议:(1)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这些知识和经验包括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已经认识了的汉字,以及通过文字与日常生活中存在于学生身边可以挂钩事物的已有认知,坚持“先学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的和相对薄弱的”原则,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2)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对字义和用法的领悟要充分考虑具体的语言环境。

对大多数字(词)义的诠释,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多数情况下只求“意会”,而不求“确解”,不搞“定义”地转告和强行的机械记忆。

(3)要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原则。

“寓识于读”,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搞脱离课文的、孤立的识字教学;“以识促读”,则要求我们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的成果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是说,要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的成果。

(4)要坚持用好每篇课文后面的“写字教材”。

教材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专门设计安排的“认识偏旁部首”、“认清基本笔顺”、“字帖与描红”(红色田字格中的字),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常见基本笔画的名称、偏旁部首和笔顺,要通过读帖、描红、仿影、临帖的实际操作,掌握多识字、写好字的本领。

在学生读帖、描红、仿影和临帖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6关于写字教学的价值和实施策略。

(1)写字教学的价值。

早些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的字普遍写得不够好。

1992年以后,江苏乃至更多省市,对写字越来越重视,小学生习字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随着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的日益成熟,计算机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要工具,用计算机来处理汉字又快又好。

于是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再让小学生去认认真真地练字了;还有人认为:字写对了就可以了,是否工整美观没有关系。

事实上这些观点都是不可取的。

①写字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

我们认为,汉字是世界上至今还在使用的为数不多的古老文字之一。

汉字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最为宝贵的优秀遗产,是正宗的中华民族文化。

汉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今天我们让孩子写字,就是让他们去感悟民族思想、体验民族感情,就是传承民族文化。

②写字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观察揣摩字的笔画、结构时需要眼、手、脑并用;书写时需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人养成沉着、镇静、耐心、专注的良好习惯。

写字是每个小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扎扎实实抓好每一节课中的写字环节,让写字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

(2)写字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成功经验。

①明确学习方式。

识写结合,描仿入手;顺序是描红→仿影→临摹;描红时强调: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