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稻田养鱼的价值与效益

发展稻田养鱼的价值与效益

发展稻田养鱼的价值与效益李忠清 222009317011146 09级生科5班【摘要】稻田养鱼是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的立体开发实用生产项目,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

稻田养鱼在我国南方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北方地区起步较晚出稻田养鱼是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典范,:本文在论述稻田养鱼历史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几个方面阐述了稻田养鱼的现实意义。

最后,简要分析了发展稻田养鱼的现实可行性。

【关键词】稻田养鱼价值生态中国是世界上发展稻田养鱼最早的国家,稻田养鱼是将种稻、养鱼有机结合在同一块农田中的农业生产,是一种典型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稻田养鱼在中国具有历史久、面积大、分布广、效益好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大的全局性意义。

现代农业的本质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能够保障农产品供给的数量,保证农产品供给的质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柯炳生,2007)。

但是,在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因化肥、农药、地膜等化学品的过度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生态蜕变、‘动植物物种单一化等问题,要求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摆脱依赖石油农业的局面,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就成为现实的一、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1 稻田养鱼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淡水养鱼的国家。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有“在圃渔,十一月”的记载,可见中国最早的池塘养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根据历史文献分析和考古发掘推断,最迟在东汉时期,我国就已开始稻田养鱼。

成书于1 700多年前的《魏武四时食制》中明确记载了稻田养鱼的情况:“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四川、陕西等地的汉墓中,陆续发现了有关稻田养鱼起源的证据。

可见,中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

1.2稻田养鱼的现状根据《中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2000年8月16日报道,近年来,稻田养鱼已经扩展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如江苏省90%以上的县开展了稻田养鱼,1996年该省仅有稻田养殖面积292.67 khm2,2000年已发展到1 866.67khm2。

目前,江苏省稻田养鱼正逐步改变过去分散、面积小和粗放粗养的传统格局,形成了区域连片、规模生产、商品化经营的新格局,江苏省万亩以上基地乡镇多达80个,66.67khm2以上的县已达12个。

江西省1990年已有75个县(市)推广了稻田养鱼,占全省总县(市)数的77%以上,稻田养成鱼面积达303.4khm2,平均单产成鱼17.3kg/667m¨,最高的安远县平均达71kg/667m2,全省年产成鱼7 882t。

贵州、新疆、内蒙、甘肃等偏远和经济不发达的省、自治区也在积极开展稻田养殖技术试验和推广工作。

统计表明,1999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发展到19986.67khm2,比1996年增加5533.3khm2,增幅达38.3%。

大量实践表明,稻田养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稻田养鱼的价值与效益2.1、生态效益在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系统,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他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如大气、海洋、湖泊、湿地等。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生态环境的状况。

稻田养鱼的生态效益显著2.1.1稻田养鱼能防止农村面源污染。

稻田养鱼农耕方式可以使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代谢废物加以充分利用,且无化肥、农药污染之祸,能有效防止农村面源污染。

以湖南通道阳烂村为例,当地侗族居民将厕所修建在稻田上方。

使人畜粪便自然进入水域.成为稻谷成长的肥源,或被田中的微生物分解后成了水生动物的饵料,水生动物又口被鱼采食,鱼食用后又以粪便回田。

成为肥料,有效地化解了生活废物的污染。

2.1.2稻田养鱼能有效利用水土资源。

①稻田养鱼抑制了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稻种植相对于旱地麦作和粟作,对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

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水土流失。

能够种水稻的地区,多是低湿地,本身水源较为充分,生态恢复能力很强。

稻田养鱼又能起到生物保肥、增肥和提高肥效的作用,可缓和人地紧张的关系,有效利用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一②稻田养鱼能促进水稻吸收养分。

水稻有需求高温气候条件的遗传特性,水温的高低可直接影响水稻根系吸收无机养分的能力。

养鱼的稻田比不养鱼的稻田水温高,因为鱼的拱土觅食活动会使田水变混且有波纹,当透入水中的太阳辐射,被混水中的悬浮微粒吸收,光能转化为热能并传给周围水体,使水温增高。

另外,鱼在稻田水层流动,使水面经常波动,透入的太阳有效辐射增多,也使得水温增高,促进水稻吸收养分哺。

2.1.3节肥减药,保护环境稻田养鱼,可有效减少肥料(主要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少用或基本不用农药),对减少稻田环境污染、保护农业(农田)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4生物耕作,改善土壤稻田养鱼,很多鱼类(如鲤鱼)具有掘食习性.可使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程度,从客观上起到持续“中耕”一即“生物耕作”的作用,从而减轻了土壤容重,增大了土壤孔隙度,有效改善丁土壤性状。

2.1.5生物培肥,提高地力稻田养鱼后.通过鱼取食,稻田-{J的杂草、昆虫虫卵、水稻枯枝落叶等各种田间“废物”均可变成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肥料,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生长。

以稻田养草鱼种为例,据测定,若以每亩生产草鱼种500尾计算(规格6.5~13cm),粪便·11氮的含量栩当于2.5kg硫酸铵,含磷量相当于5kg过磷酸钙。

养鱼稻田还可提供2500~5000kg/667m2鱼沟肥泥,可为下茬作物提供一季基肥,市H当于10~20kg标准化肥的肥效。

养鱼稻田弓未养鱼稻田棚比,土壤有机质可增加O.4倍,全氮增加o.5倍,速效钾增JJn o.6倍,速效磷增加1.3倍。

2.1.6生态减灾,保护天敌一足除草。

稻田中的杂草是鱼的饵料,鱼是稻田里的天然“除草工”。

田I}I杂草大为减少,可使肥料集q-供应水稻生长,减少了肥料损失,从而起到了保肥作用。

二是防虫。

稻田养鱼可以起到灭虫作用,鲤鱼对稻田中的昆虫有明显的吞食能力,特别是对飞虱、泥包虫有控制作用。

经7月30日对l尾鲤鱼进行解剖观察,发现食物中有叶蝉两只,飞虱四只。

经测定,莽鱼稻田每亩虫口密度530只。

而未放养鱼种的对照田,每亩虫口密度为l 280只。

养鱼稻田泥包虫、飞虱明显减少。

2.1.7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将种稻与养鱼结合起来,实行种养结合,形成“稻一鱼”复合农田生态系统。

根据生态学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原理,这一复合系统有利于资源的多层、多级、多次利用和循环利用,对当前发展“循环农业”有利,或者说,稻田养鱼种养结合生态系统就足循环农业的一种典型模式,是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

2.1.8节能减排,优化环境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农业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稻田养鱼,实行生物耕作、生物培肥,减少人工投入量和化学制品的使用量,不仅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同时还具有“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作用。

据华中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研究中心研究(见《生态学报》2008年第28卷第11期第5461~5468页),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不养鱼的稻田(ck)CHt排放量为26.71 g/m2,养鱼稻田(RF)的CH4排放量为25.01g/m2,RF处理的CH4排放总量比ck处理减少6.4%[3]。

2.1.9节省水面,节约土地稻田养鱼不与粮食争地。

而是借田养鱼,如按稻田产鱼50kg/667m2计算,6 670m2稻田可产鱼500kg,相当于667m2精养鱼塘的产量。

发展稻田养鱼节水(节省水面)、节地(集约利用)效果明显。

2.1.10稻田水库,调节旱涝由于稻田养鱼,栩应加高加固田埂,开挖沟凼,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

在一些丘陵地区,实施稻鱼工程,每亩稻田蓄水量可增加200一,大大增强了抗旱能力。

对一些干旱较多的缺水地区,养鱼的稻田由于蓄水量大,可以有效地延缓旱情。

因此,可以说,稻田养鱼等于在稻田中修了一座“小水库”.水多时储水养鱼;若逢天旱水少时,又可将养鱼稻田中的存水放出种稻,调节旱涝。

2.2经济效益随着我国消费者需求的转型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稻田养鱼不仅能让农业增产,更能让农民增收。

稻田养鱼可以使农民收入有显著增长。

稻田养鱼既增粮又增鱼,而且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喷农药.节约劳力.增收节支。

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可以从降低成本和提高收入两方面来说。

2.2.1降低成本发展稻田养鱼,既不需要占用现有的养殖水面,也不需要占地挖池。

利用稻田,可以做到就地育种,就地放养,利于生产,方便群众。

稻田养鱼节肥节药又省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是节肥。

由于稻田养鱼,可增加鱼粪等作为水稻生长所需的肥料,可大力节省人为施用肥料(主要是施用化肥),从而节省生产成本。

二是节药。

鱼在田中吃虫可减少农药用量。

根据四川省有关资料报道,稻田养鱼后可节省农药10~15元/667m2,少用药次数1~2次。

三是省工。

鱼在田中觅食松土,不需进行耘田.节省劳力,如果浇注水泥田埂,每年不用再修造田埂,可节省劳力1~2工。

据有关调查,稻田养鱼后平均稻田可降低肥料、农药成本8~12元/667群,若加上省工在内,稻田养鱼可使稻田节省成本15~20元/667 m2以上。

2.2.2增加收入现代农业科技的结合有利于农民增收。

传统的稻田养鱼管理粗放,单产不高,规模很小,主要是自养自食。

在商品化生产的大背景下,现代农业科技不可避免地介入传统农耕文化。

如龙现村现有部分稻田养鱼田块的田埂已用水泥硬化,防止鱼逃出田块。

传统的养鱼方式,鱼完全以杂草、害虫、稻叶、稻花为食,现在已有农户开始喂养一些配合饲料。

为了提高鱼的产量,选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高产田鱼品种⋯’。

现代科技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稻田养鱼的“增加收入”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节省生产成本,栩当于增加了收入;二是实行稻田养鱼,可促进水稻生长,增加稻谷产量,实际上就相当于增加了经济收人;三是利用稻田养鱼而不用水面(水塘或水库等)养鱼,可节省“开塘建池”、占用土地的费用,一般每开挖667m2池塘,一般需要建设资金2000~3000元。

利用稻田养鱼.通常施工量较小,所耗人力及资金较少,而且一家一户能自己施工,可以减少大量的资金投入。

2.3社会价值2.3.1稻田养鱼有利于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

我国在环境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作用,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不计成本,老百姓为了传宗接代不计成本,两个不计成本叠加,形成相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而稻田养鱼是这两个不计成本下的生态应对,缓解了生态压力和人地关系紧张的局面‘7j,并成为我国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