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社会诚信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法

浅谈社会诚信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法

浅谈社会诚信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法
(云山人)
【前言】
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
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
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
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

一、诚信的起源与思想
诚信最早产生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道德规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易经》中就有“忠信所以进德也”的
记载。

诚信是儒家创始人孔孟首先倡导的,孔子多次谈到“信”,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孟子谈到“诚”,也提出了“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

诚信典故比比皆是,而关云长便是影响最
大的中华诚信美德的代言人。

《夜读春秋》便是关云长故
事中最著名的一个典故。

关云长夜读春秋,通宵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云长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宵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云长定力的影响。

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云长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云长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性格品质是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

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诚信问题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中,会发现几种很耐人寻味的表象:一是大家都说应该讲诚信,但是大家都不敢讲诚信;二是大家都希望对方一定要讲诚信,但自己不一定讲诚信;三是在家里大家都讲诚信,但出了门就不一定讲诚信;四是大家都会在熟人面前讲诚信,但陌生人面前就不一定讲诚信。

讲不讲诚信是人的一种选择,如果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选择和结果进行分析,将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第一种:我讲诚信,你也讲诚信,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是“朋友”、是“亲人”,而讲诚信的结果往往会是一个愉快的双赢局面。

第二种:我不讲诚信,你也不讲诚信,在日常生活中
体现出来的是“对手”、是“敌人”,而不讲诚信的结果
往往就是“两败俱伤”。

第三种:我不讲诚信,你却讲诚信,在日常生活中体
现出来的是“小人”,而“小人”不讲诚信的结果却是
“占便宜”。

第四种:我讲诚信,你却不讲诚信,在日常生活中体
现出来的是“君子”,但“君子”讲诚信的结果却是“吃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讲诚信?因为这样会得到双赢;那为什么有些人还会选择不讲
诚信?因为讲诚信会吃亏啊,不讲诚信才能占便宜。

(二)诚信问题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在做出诚信选择的同时也会思
考对方是否也会用诚信待我,如果能提早知道对方选择了
诚信,我们也会选择诚信,因为这样并不会对自己带来不利。

但是这只是一个假设,我们不可能提前知道对方的选
择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会猜想对方不讲诚信,因为这样对方才能得到利益最大化。

在这样的猜想下,我
们便会很自然的选择不讲诚信,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我的利
益不受损害。

由于这种假设、猜想的存在,当今社会的诚
信体系的建设中必然出现问题,那么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和
体现在哪方面呢,个人分析如下:
第一,失信问题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现在的微信力量,越来越多的诚信问题第一时间暴露在广大群众的面前,许多人把这归咎于媒体的夸报到,但是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当今社会的失信问题已经进入常态化,从日常生活中,我
们不难发现,从老人倒地无人搀扶到网络购物遇“鬼”的
现象天天都发生,这是谁的过错?老奶奶还是不搀扶的我们?我觉得都不是,这是整个社会的精神和信仰出现了震荡,失信危机自然不可避免的增大。

第二,随着科技的发展,失信的变得更科技化、隐蔽
化了,伪劣产品成了最传统的的欺骗手法。

在金融领域,
非法集资、操纵股市、幕交易等等借助常人不可触碰的手
法来完成欺骗。

然而,、微信、QQ等高科技的诈骗手段不
断更新升级,让我们的生活氛围已无法感受到信任的存在,接收到的信息,我们的第一反应都会是怀疑的。

在政治领
域里,威逼利诱、歪曲政策、利用百姓获取利益的手段也
是最惯用的伎俩。

第三,社会所有失信事件的发生,都是为了利益,中
国有句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
往”。

然而,政治方面的失信,更会加剧官民之间的对立。

同样,人们的信仰和社会的信仰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在
各个领域中出现弄虚作假的失信行为不断侵蚀着人们对社
会的信仰和支持。

社会的失信行为越来越多,人与人、人
与社会之间的危机就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些人会对自身的
人生观、价值观提出质疑和背弃。

(三)诚信问题的原因
首先,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父慈母爱、孝老敬亲、诚信友爱等观念成为流传千年的基本理论规。

改革开
放以来,西方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为
主的“现代文明”不断渗入我国,严重冲击我们长期以来
坚持的传统理念。

改革开放带给我国发展的同时也夹杂着
许多观念上的冲击。

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的地方,
诚信友爱已成为了过时的东西,高尚的道德更是一种遥远
的幻想。

其次,在这个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的国家里,还存
在着人均国民收入偏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等
众多问题。

马克思曾说过:“对一个忍饥挨饿的人来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

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下,人民还在为基本的生活和获
取更多利益而奔波中,诚实守信这种社会道德也就只能暂
时放在一旁了,这也是为什么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

三、诚信问题的治理办法
不可否认,中国人对“诚信”的理解是全世界最好的,不仅是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人无信不立,政无信
不威,商无信不富,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并不是所有
人都能够理解并做到。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
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而诚信则是这一传统中最重要的
命题与核心价值。

在道德领域中的诚信,表现在群体中属
于社会意识形态,表现在个体中则属于个人修养,是个人
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是
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

诚信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这里的社会环境
指的是伦理、法律、经济、行政等,人们的观念需要飞跃
和更新,我们要把社会诚信建设上升到法制的地位。

首先,要完善法制建设。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作为经济社
会运行以及个人发展的基本规,必须把社会经济发展中各
有关主体应当遵守的规则和相应的权利义务更加明确化,
还要及时地增进法律中关于守信和失信的的容和条款,做
到奖惩有法可依。

其次,要提高惩戒力度。

这属于执行的
过程。

提高惩戒力度,既包括增加责任主体的威信成本,又包括现有法律的执行力度。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个浩大而又细致的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能动性。

从理论上来讲,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从宏观上来讲,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容之一,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畴,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上来讲,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个人。

只有个人诚信意识的提高,才能增进社会诚信水平,如砖瓦之于高楼大厦。

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德建设,乃至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也必须承担最重大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诚信仍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离开了诚信,和谐社会只会是空中楼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