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晋关公文化酒

三晋关公文化酒

“三晋关公文化酒”概述:三晋关公文化酒,是山西最有名的晋商将凝聚在关公身上的“忠、义、仁、勇、礼、智、信”诸多品格作为精神内核,以中国传统名酒“杏花村”酒为载体,形成集“文化内涵”、“质量内涵”、“价值内涵”、“精神内涵”为一体的文化产品。

立志把关公的忠义精神、晋商的诚信之魂,融于世人的餐桌礼仪中、立身处世中、人际交往中。

跨越地域,传扬世界关公;寄托精神,祭拜人类关公;穿越时空,引领时代关公。

品牌理念——传扬“忠义诚信”文化从品牌理念而言,三晋关公文化酒比传统白酒品牌更注重消费者深层需求,它是一款有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的文化酒,设计别出心裁,用料十分考究,产品严选精密,无论从质量、价值和附加属性方面处处悄无声息的体现关公的“忠义仁勇礼智信等”品质和晋商的诚信价值观念。

它以“忠义诚信”民族文化为主体,选用杏花村传统名酒为载体,是行业真正意义的文化酒。

有情有义,关公文化酒!酒体之源——中国汾酒城“杏花村”名酒在华夏的三晋腹地晋商故里,坐落着“诗酒天下第一村”,千年酒都杏花村,常年湿润凉爽的宜人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体系,酿造出杏花村酒清澈透明、清香纯正、绵甜味长的独特品质。

在中国文明几千年的风云际会、百舸争流中,见证了中国白酒文化的渊博与沧桑,华夏历史灿烂与辉煌。

关公文化酒产地——中国汾酒城在杏花村50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矗立着气势磅礴的中国第一酒城,占地面积323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平遥古城,总仿古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相当于十个北京故宫,建筑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的酿酒车间,近30万个发酵地缸,16条成装生产线,年产原酒6万6千吨,总体量居全国之首。

巧夺天工的古建筑与现代产业功能区域,布局严谨、纵横有序,从种植、酿造、储藏、灌装、包装、物流、会展、旅游休闲,勾勒出当之无愧的中国白酒第一城。

杏花村酒在执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食品安全内控标准同时,从配料、蒸粮、糖化、发酵、蒸酒严格遵循汾酒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香型汾酒酿造技艺,甄选无污染原产地粮食、优质矿泉水源、汾酒传统制曲工艺、小缸精酿、纯粮固态发酵,酿造出正宗杏花村酒。

杏花村人以世界眼光和创新精神,创造出260亿元的品牌价值,衍生出一个百花齐放的白酒王国,勾画出今天中国白酒产业的新布局。

无数杏花村先辈们紧握时代脉搏,充分释放杏花村的品牌张力和优质产能资源,打造最受大众喜欢的第一民酒品牌,屹立于时代前沿,铸造出中国酒魂新图腾,一杯杏花村,半部华夏史。

“三晋关公文化酒”酒质:清香典雅,品质天成。

三晋关公文化酒选用中国汾酒城出品优一级,即杏花村最高级别酒,以30酒体为基酒。

法古开今,品质天成。

它通过曲发酵成酒。

具有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酒味醇厚,并且含有氨基酸、低聚糖、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且饮后不上头,对身体健康有益,符合现代健康饮酒理念。

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受到业内外广泛一致好评,消费者复购率高。

三晋关公文化酒对酒体层层严选,将关公精神的诚信大义践行于实际行动,品质为先,质量有保,诚信中华,无愧于心。

杏花村30·关公文化酒“三晋关公文化酒”核心价值体系:三晋关公文化酒是以关公文化为主体,杏花村酒为载体的文化酒。

主旨是推行晋商“诚信”文化,弘扬关公“忠义”精神。

与其他酒类品牌截然不同,它们以文化为加价的砝码,文化是竞争的利器。

大多品牌中的酒文化是产品附加值,是市场推广的手段。

三晋关公文化酒不同,它从文化传播出发、以质价平衡落地,形成内涵与外在的有机结合,突出“关公文化”核心质量价值体系。

回归纯甄,质价平衡,同等价格比价值,同等价值比价格。

实价优质,实现价格与价值的平衡才是“三晋关公文化酒”的品牌追求。

“三晋关公文化酒”文化之本:晋商文化晋商文化,是以整个山西为背景,以商贸为中心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以晋商在中国市场上发迹、称雄为起点,从明、清两代延续到民国时期,以商业为纽带的一系列文化现象。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之久,晋商家族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

晋商文化立足全省,影响全国,其力度和涉及层次广阔,文化形式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晋中传统文化中,对国人认识和反思中国文明史具有重要意义。

而晋商的核心文化便是诚信之道,晋商诚信为本,诚信是经营的核心理念。

从商业伦理文化来讲,经商就要致富,要有效益,但是经营中间要生财有道,不能欺诈,要诚信,这是晋商所以兴盛的原因。

核心的价值观就是诚信。

“三晋关公文化酒”选用中国汾酒城出品的杏花村最优质酒体,将晋商的诚信之魂付诸于实践。

讲诚信,喝好酒,立口碑。

杏花村20·关公文化酒关公文化关公文化中最根本的理念文化——关公的忠义仁勇和诚信精神。

待事以忠,待人以仁,以义取利,以勇精进,这种精神如今已然成为民族精神和大义,成为社会发展与和谐的根本。

关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只是其中极为亮丽的一道风景,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和影响着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方向。

关公的忠、义、仁、勇、礼、信、智等精神,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导向崇高。

经过千百年来民众的大力宣扬和传播,关公文化的精神,己在中国社会和人民群众中深深扎根。

关公己成为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典范,成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效法的榜样,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阶层各种人的价值取向。

三晋关公文化酒,正是山西晋商独具代表的一款文化酒,它以晋商文化和关公文化为主体,杏花村酒为载体,旨在传承晋商的诚信之道,传播关公忠孝仁义之礼,弘扬儒学圣人之教,宣导正统信仰之观念,建立和谐互信的人际关系。

通过大众认可的酒质以及诚信实在的价格实现价值观认同,可谓首开中国以文化为主体的白酒品牌之先河。

它非同与以人文文化为品牌诉求的成吉思汗酒,非同与以概念品牌文化为诉求的金士力、秦唐金箔酒,非同与以历史人物为文化营销利刃的剑南春的壶中岁月、诸葛亮等品牌。

其与众不同之精髓,正是以文化传播为主旨,严选文化载体,酒只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不为卖酒而生,不以销量为先导。

用酒来表达尊崇、抒发情感。

关公文化与商人的结合,使中华商业伦理文化更加丰富,晋商的明礼诚信、精于管理、节俭勤劳、勇于开拓精神,就受益于关公文化的熏陶与训鉴。

“三晋关公文化酒”既是将品牌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忠义仁勇礼智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追求关公信仰传播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其社会接受度和人们的文化背景,借酒类产品将关公文化带回日常生活中,倡导大家学习关公精神。

人们在享受产品本身带来的愉悦时,也同时获得一种超出产品本身的精神愉悦。

而这种愉悦是积极的、健康的,这才是一个长久的品牌所应追求的。

正是如此以酒为媒介,把关公的忠义精神和诚信之魂带到世人的餐桌礼仪中、立身处事中和人际交往中,从饮酒中品位诚信文化,从敬酒中表达孝道家风,从赠酒中传达忠义情怀。

上表忠心,下传信义,送礼有情,会朋有义,有情有义,关公文化酒。

“关公文化”外在表现:1、风雨竹图——“忠义”文化在关帝庙内最醒目的是“竹叶诗画碑”。

地方来源不同(丰顺、潮州、河北)的竹叶诗画碑,又名“风雨竹碑”,其画面设置均不同,也有差别。

竹叶诗均用两株竹枝,以五言绝句为竹叶,浑然似竹。

据说上面的诗画原是古代蜀汉名将关羽所作,民间称此碑为“关公竹”。

“关公竹”碑高约97厘米、宽59厘米,上面镌刻着二竿青青绿竹,拔地而起,清新俊逸的竹叶,疏密有致,丰丽滴翠,使人惊奇的是,簇簇竹叶竟巧妙组成了二十个汉字,细看原来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石刻“风雨竹”利用刮风、下雨时,竹叶相互交叉,疏密有致等形体的变化,巧妙地构成一首五言小诗。

竹叶错综成文,杂以五言絶句于其间,诗中有书,书中有诗,以广其传。

2、夜读春秋——“忠义”文化在古代战将中关羽是最幸运的一位,自宋元以来,在戏曲小说中一直被美化、被颂扬、被崇拜、被奉为神明,到处为他立庙,与祭祀孔子的文庙并列。

“关公文化酒”《夜读春秋》画作,讲述的正是关羽“夜读春秋”和“义薄云天”的典故。

相传东汉末年,曹操东征刘备获胜,关羽与两位皇嫂被俘,思贤若渴的曹操多次劝降不肯,最后在张辽劝说下,关羽以“三约”回应“三便”,携二位皇嫂降汉不降曹。

回许都路经驿站安歇时,一心想留下关羽的曹操安排关羽和二位皇嫂同处一室,以让关羽败坏君臣之礼。

关羽让二位皇嫂在里屋安歇,自己则在门外烛下阅读孔子的《春秋》,通宵达旦,毫无倦容。

关羽的忠义之举也成为美谈,广泛地在戏曲、评话、小说以及绘画中流传。

这幅绘画采用戏曲脸谱风格描绘关帝夜读《春秋》义薄云天意境:一轮圆月从云端冉冉升起,照亮夜空。

关羽头戴纶巾,美髯整齐,丹凤双眼,炯炯有神,手捧《春秋》,月下读书。

正义之气直上高空,《春秋》大“義”,浮现于圆月之中。

3、关公七故事——“忠义仁勇礼智信”文化(1)桃园三结义:东汉(25-220年)末年,天下大乱。

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

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

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一天,他边看榜文边长叹,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并自报姓名说:"我叫张飞,靠卖酒杀猪为生。

"刘备说出自己姓名后说:"我想为国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够,故而长叹!"张飞说:"这没什么可难的,我可以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创建大业。

"刘备听后非常高兴。

二人来到一个小店,边喝酒边谈,正说得投机,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刘备、张飞请他一同饮酒。

交谈中得知,此人名关羽,因仗义除霸有家不能归,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

他们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

然后三人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刘备年龄最大为大哥,关公第二位二哥,张飞最小为三弟(参照孔融让梨),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并留下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千古美谈。

这个故事表达了关公的“义”。

(2)温酒斩华雄:公元190年,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八路兵马,攻打董卓。

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

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