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

第一讲:认识职业规划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澄清课程需求;认识到在课程中自己应负的责任和如何投入;认识到职业规划与自身职业发展的关系,产生投入课程的兴趣。

技能目标:掌握职业规划的定义;了解整体课程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职业规划课程的需求方向和程度会有很多差异,和学生一起理清课程目的,使他们带着合理的期望上课,是保障学生能够在本课程中获得最大收获的保证。

职业规划课程是一门实操课程,需要学生认真投入,课程一开始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课堂规则,澄清所负责任,使学生真正能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负责。

教学过程:一、澄清课堂需求1. 案例讨论:四年前,刘早被某重点大学调剂录取到他并未填报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系。

由于本科学习强调打基础,因此他对专业的了解不深,既说不上喜欢,也谈不上反感。

大学毕业时,他被保送为另一名牌大学化工反应工程专业的“直博生”。

读了一个学期以后,随着对专业了解的深入,刘早渐渐感到这个专业完全不适合他。

因为这个专业对数学的要求很高,而数学偏偏是他的弱项;该学科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他却长于形象思维。

而且他希望自己能够学习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的应用学科。

1) 问题:你有类似的困惑吗?你的困惑是什么?你对课程的期待是什么?2) 请学生找到其他两位学生,组成三人组,相互介绍姓名、班级、自己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困惑。

3) 换组,说同样的内容。

4) 重复第二步。

5) 让至少三名学生到前面介绍自己和刚才谈到的培训需求。

6) 总结:i. 学生的困惑ii. 学生提出的需求2. 课程目的介绍讲解介绍课程目的。

回应学生提出的课程期望,澄清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使学生对下面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3. 课程规则制定讨论:自己需要做什么才能保障课程的有效性(课堂规则应该是什么)?1) 3 人小组讨论,最好找自己不熟悉的同学。

2) 小组代表发言,用彩笔将发言记录于大白纸上。

3) 总结并和所有学生确认课堂规则。

二、职业规划简介1. 工作、生涯与职业规划a) 提问:对“职位”、“工作”、“职业”、“事业”、“生涯”的理解是什么?b) 请几位同学回答c) 总结:“生涯”≠“工作”,“生涯规划”≠“找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规划的功能在于为生涯设定目标,并找出达成目标所需采取的步骤。

职位(Professional Position):是和分配给个人的一系列具体任务直接相关的。

因此,职位和参与工作的个人相对应,有多少参与工作的个人,就有多少个职位。

例如,一个足球队需要11 个队员,意味着这个足球队中有11 个职位,而无论这些职位是前锋还是后卫。

工作(Job):是由一系列相似的职位所组成的一个特定的专业领域。

例如,一个足球队中有左前锋和右前锋,而它们都是一个工作,即前锋。

职业(Occupation):是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一系列相似的服务。

例如,运动员是一种职业。

职业生涯(Career):这个概念的含义曾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过很多变化。

在70 年代,职业生涯专指个人生活中和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

随后,又有很多新的意义被纳入到“职业生涯”的概念中,其中甚至包含了生活中关于个人、集体以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经济的观点来看,职业生涯就是个人在人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和角色,它们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相联系,是个人接受培训教育以及职业发展所形成的结果。

从职业发展的过程来看,职业生涯被看成是“在个人的一生中,由于心理、社会、经济、生理及机遇等因素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工作、职业的发展变化。

职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它跨越人的整个一生并涵盖个人的自我概念、家庭生活、以及个人所处的环境、文化氛围的方方面面”。

2. 职业规划的意义a) 讲解:规划的力量参考资料1:你或许要问:“为什么生涯要规划?”要会答这个问题,你可以和自己玩个小小的心理实验。

首先,请你闭起眼睛,回忆一下身边有哪些东西是红色的……这时,你能数出的东西,可能不多。

现在,请你睁开眼睛,看看周遭有哪些被遗漏的?如果可能和周遭的几位朋友,一起做这个实验,效果会更好。

因为别人看到的,或许正是我们所疏忽的。

借着这个实验,你可能了解到:身边的红色物体,其实一直都存在的,但当我们没有设定目标要去看它时,许多言而易见的东西,就会视而不见。

可见,目标,其实就是感官的过滤器,当你有了目标,就会见所未见,而身边的资源,也会源源不绝的涌向你。

参考资料2: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英尺8.5 英寸,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而美国的铁路原先是由英国人建的。

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标准呢?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所设计的,而这个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

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儿来到呢?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沿用马车的轮宽标准。

好了,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个一定的轮距标准呢?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他的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凹陷的路辙上撞坏的。

为什么?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的宽度是4 英尺8.5 英寸。

这些撤迹又是从何而来呢?答案是古罗马人所定的,因为在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他们的军队所铺的,4 英尺8.5 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

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车的话,他的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

那么,罗马人为什么以4 英尺8.5 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等一下,故事到此还没有完结,下次你在电视上看到美国航天飞机立在发射台上的雄姿时,你留意看看在它的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这些推进器是由一家公司设在犹他州的工厂所提供的。

如果可能的话,这家公司的工程师希望把这些推进器造的胖一点,这样容量就可以大一些,但是他们不可以,为什么?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是要用火车从工厂运送的到发射点,路上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是比火车轨宽了一点,然而我们不要忘记火车轨道的宽度是由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了。

b) 让学生讨论从故事中得到的启发c) 结合讨论结果总结职业规划的意义。

活动:1. 我的旅游计划将一幅世界地图张贴在黑板上,让学员参考地图,制定一张详细、可行的假期旅游计划,包括准备工作在内。

2. 写出你的职业困惑三、常见的职业规划误区1. 提问:你用过哪些方法帮助自己做生涯规划?例如,高考报志愿时你是如何决定选择目前这个专业的?2. 总结这些方法,这些也是职业规划的方法,但存在着很多不足。

Wood(1990)曾整理出七种一般人常用的生涯规划方法。

它们分别是:1) 自然发生法:例如学生在填写高考志愿时,没有仔细考虑自己的性格、兴趣等,只要找到分数所能录取的学校、科系,便草草签下了自己的一生。

2) 目前趋势法:跟随现在市场的趋势,盲目的投入新兴的热门行业。

3) 最少努力法:选择最容易的科系或技术,但希望最好的结果。

4) 拜金主义法:选择报酬最好的职位,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

5) 刻板印象法:以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刻板印象等来选择工作,比如女性较适合从事服务业,男性较适合搞政治、做工程师等。

6) 橱窗游走法:到各种工作场所,走马观花看一番,再选择最顺眼的工作。

7) 假手他人法:在思考自己未来时,不知不觉交给别人来决定。

父母或家人:因为过去,大小事情都是由他们一手包办的。

朋友或同学:因为他们是你最好的朋友,不会害你。

老师、相关专家或辅导员:因为他们是专家,应该有超人一等的见解。

社会:因为你是社会的一份子,必须履行公民责任,造福社会和人类。

以上七种方法,通常被称为知识导向(konwledge-oriented),配合导向(match-oriented)、或人群导向(people-oriented)的生涯规划方法。

3. 提问学生:这些方法的帮助和不足是什么?4. 总结:其实我们一直都关心自己的发展,也使用一些方法,但是因为缺乏系统的规划,所以不少人从开始时就有违心愿,不太甘心。

进了社会之后,又更加茫然,恶性循的结果,让自己的生涯路越走越迷茫。

四、系统的职业规划1. 活动:我的旅游计划1) 教师挂出世界地图2) 将全班学生分为3人小组,在小组中讨论各自的旅游计划,每人5分钟,由一名组员复责计时。

3) 讨论:i. 你的旅游计划是什么?制定这个计划经过了哪几个步骤?ii. 如何落实这个旅游计划?iii. 这个过程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哪些相似之处?4) 小组总结,并在全班讨论交流5) 教师总结和点评2. 讲解:系统化生涯规划法系统化生涯规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 觉知与承诺。

读上节课学生写的职业发展困惑总结:生涯路上常见的两个问题—我不知道该往哪儿去—我不知道如何去那里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我们开始规划自己。

2) 认识自己。

第二讲:我是谁——性格探索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性格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使得我们成为更有效的工作者,可以促进我们对工作的兴趣;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乐意思考自己性格特征对职业的影响。

技能目标:能够利用性格理论探索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知道并能够利用探索性格特征的其他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注意让学生多理解专业词语的内涵意义,不要被表面词语所干扰,以更为准确的探索自己。

可以让学生多方去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目的是多了解自己,并非一定对自己的性格“下定义”,不要反为性格类型所限。

教具准备:按学生人数准备《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教学过程:一、性格与职业发展的关系1. 活动:a) 每个学生伸出双手,自然交叉。

观察一下你的大拇指哪个在上,哪个在下?如果换过来有什么感受?b) 三人小组讨论:为什么换一下大拇指有不同的感受,这说明了什么?c) 请几个学生发言d) 教师总结2. 讲解:什么是性格性格也称为人格特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人、对事、对自己、对外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因应方式。

每个人在其成长经历中,可能受到生理、遗传、家庭教养、文化、学习经验等因素的交互作用所影响,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特定的气质。

职业和人格的最佳匹配使得我们成为更有焦点,更有效的工作者,因此我们可以每天都去工作并且喜欢我们所做的事情。

二、通过性格理论了解自己1. 讲解:介绍性格理论的由来嘉芙莲·谷嘉·碧瑞斯(Katharine Cook Briggs)和她的女儿伊莎贝·碧瑞斯·麦尔(Iasbel Briggs Myers)是性格理论研发作者。

他们生平热爱严谨的观察不同的人在性格上的差异。

他们钻研并阐述瑞典精神病学家卡尔·荣格(Carl G. Jung)的理论,而且将它们应用于了解他们身边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