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作者:-----------------------日期:2008-2025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临海市人民政府二OO八年九月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08年—2025年)组织单位:临海市人民政府承担单位: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省地质调查院编制时间:二00八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节规划修编原由 (1)第四节规划期限 (2)第五节规划依据 (3)第六节公园发展概况 (4)第二章地质公园性质与发展目标 (6)第一节公园性质 (6)第二节公园建设原则 (6)第三节公园发展目标 (7)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9)第一节地质地貌概述 (9)第二节地质遗迹类型 (10)第三节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11)第四章其它景观资源及评价 (16)第一节生态景观资源 (16)第二节人文景观资源 (17)第三节生态及人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17)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20)第一节总体布局 (20)第二节功能分区 (22)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25)第一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25)第二节地质遗迹保护原则 (25)第三节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 (26)第四节地质遗迹保护措施 (27)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规划 (29)第一节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29)第二节人文景观保护 (30)第三节防灾规划 (31)第八章旅游规划 (32)第三节旅游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 (33)第四节旅游项目安排 (34)第五节旅游营销工作 (35)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37)第一节宗旨原则 (37)第二节室解说中心—博物馆 (37)第三节户外解说系统 (38)第四节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39)第十章地质科学研究与科普规划 (40)第一节地质科考路线 (40)第二节研究课题选择与实施 (41)第三节科普活动计划 (41)第十一章土地利用及社会调控规划 (42)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 (42)第二节社会调控规划 (43)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规划 (44)第一节地质遗迹数据库建设 (44)第二节公园监测系统建设 (44)第三节公园建设 (45)第四节公园信息中心建设 (45)第十三章基础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46)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46)第二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48)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49)第四节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0)第十四章地质公园管理体制规划 (53)第一节组织机构设置 (53)第二节人员编制 (53)第三节人员培训 (54)第十五章开发建设与投资估算 (55)第一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 (55)第二节中远期建设项目 (56)第三节社会效益评估 (56)第十六章附则 (58)附图1: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在中国的位置2: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交通区位图3: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遥感卫星影像图4: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形地质图5: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布评价图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景点风光图片6: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划分及坐标分布图7: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功能区划图8: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9:临海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规划图10: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线路及服务设施规划图11: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电力、电讯、给排水)规划图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修编原由划》)于2005年12月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实施,《总体规划》的实施得到了临海市人民政府及下属各部门、乡镇的积极支持和拥护,并起到了较好的现实指导作用。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严格按《总体规划》的要求和部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园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旅游人次和收入逐年提高,《总体规划》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但《总体规划》经过几年的操作、实施,也发现存在许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规划容不够全面。

由于上轮规划编制时间在全国来讲也属早期,规划编制缺乏经验,规划编制容也不够全面;二是规划目标缺少一定的前瞻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协调现象。

近年来随着临海地方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工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发展布局急待调整、转型。

根据《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临海市的工业经济发展重心将移师东部沿海,计划组建临部沿海产业带,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使其成为临海市又一个新的经济成长点。

而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部分规划保护区位于临部沿海产业带部位,两者(即公园保护与工业经济发展)之间发生一定抵触。

为此,临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委托省地质调查院承担本次《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

第二节公园位置一.公园地理位置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省临海市东部桃渚镇、上盘镇和杜桥镇境,它东濒东海,南距市区约35km,西去临海市区约50km,北与三门县接壤。

区公路与甬台温高速公路和104国道连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特别是随着椒江大桥、三门隧道的开通及沿海甬台温铁路、沿海高速公路复线的建成,将为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的观光旅游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公园地理坐标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理坐标:东经121°27′47″—121°42′32″、北纬28°44′10″0—28°52′27″之间。

第三节公园围一.公园围确定原则1.能够有效保护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2.能够有效保护地质遗迹周边的人文、自然、生态景观资源;3.能够保证地质、地理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完整性;4.能够确保合理、充足的环境容量,以应对旅游发展需要;5.能够妥善协调保护地质遗迹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地质公园围临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总面积65.15km2,其中陆域面积57.55 km2,海域面积7.60km2。

公园主要由三个主景区组成,其中白岩山—碧云—武坑—童疗景区面积39.15km2,大尖山—龙湾景区面积18.48km2,大堪头—上盘岙里景区面积7.52km2。

第四节规划期限规划总期限为2008年—2025年;其中:近期为2008—2012年,中期为2013年—2018年,远期为2019年—2025年。

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

第五节规划依据一.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国水资源保护法》1988年;4.《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5.《中华人民国森林法》1984年;6.《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1988年;7.《中华人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8.《中华人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85年;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二.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规章1.《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国家地质公园修编技术要求(草案)及相关地质公园管理文件》国土资源部;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国家环保局;4.《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国家环保局;5.《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6.《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国家环保局。

三、地方政策、规章1.《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04—2020年)》;3.《临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年—2020年)》;4.《临海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年—2010年)》;5.《临海市旅游发展规划(2000年—2020年)》;6.《临部洞港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1)。

第六节公园发展概况一.公园建设史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于2001年11月通过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并于2003年10月揭碑开园。

其前身为省级桃渚风景名胜区,后省国土资源厅和临海市人民政府组织了旨在拟建国家地质公园的多次科学考察、论证,并提交了拟建《省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考察报告,经报国土资源部审批后建立了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公园发展概况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成立后,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严格按公园规划要求和部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园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从2000年至2007年底,临海地方政府用于地质公园保护与建设总投资达8900余万元,其中用于地质公园入口标志牌、地质公园广场、博物馆、游步道、保护与解说系统等直接建设资金已达1160多万元,用于旅游道路建设(部分结合新农村康庄工程建设)、桃渚古城拆迁改造、旅游宾馆建设等间接投资达7800多万元。

除开展上述工程建设外,公园管理委员会还组织开展了导游地学知识培训,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强化了地质公园的环境整治,加大对地质公园整体规划区的河道、采石场、建房、伐木、建坟等影响景观行为的治理整顿力度,公园建设成效卓著。

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共接待国外游客总计32.9万次,直接门票收入343万元,间接旅游服务业收入(住宿、消费类等)约7420多万元,旅游业呈现逐年增长势头。

三.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公园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地质公园发展建设后劲不足,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公园成立之初,其基本能力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省、市级行政建设资金费用,往后建设资金筹措原则为逐步减少行政投入而增大自筹资金比例,并最终实现“以园养园”和“地质公园促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

但由于公园保护围及建设规模偏大,导致规划建设项目资金缺口严重,许多规划建设项目不能如期开工建成,影响公园正常运行,继而造成公园本身造血功能不强,公园建设势头受到抑制。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的桃渚、上盘两镇,从公园成立之初,其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于“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以旅游经济促地方经济全面发展”道路,上述两镇也遵循此原则进行了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但至目前,两镇经济发展水平及地方财政收入排名均处在临海市中下游水平。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工业发展受限制,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就业压力大,其中桃渚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镇小市”。

3.地质公园围边界不明确前轮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中对地质公园保护区围、面积虽有一定文字阐述,但尚不够明确,导致地质公园保护区域与建设地带二者间界址不清、权责不明,保护区界桩和边界标识牌建设刻不容缓。

4.地质公园管理难上新台阶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批准后,临海市人民政府设置了事业性质的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作为地质公园的管理机构,负责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工作。

但由于公园管理委员会对下属各景区管理站实施了市场商业化运作,将各景区管理站转包给市场个体私营业主经营,导致公园管理部门与景区经营者联系不够密切,信息不够畅通,公园管理呈松散混乱状,地质公园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