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高一级物理期中考试卷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漏选2分,错选0分)1.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发看作质点 B .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C .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D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观察图5-14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左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3.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30km/s ,我们在下课休息的10min 内,实际上已在太阳系中绕太阳运行了( ) A.0mm B.30km C.300km D.18000km 4.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v 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2.5m/s B.12m/s C.12.75m/s D.11.75m/s5.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t s 内位移为x 1;第2个t s 内位移为x 2,则物体在第1个t s 末的速度是( ) A .(x 2-x 1)/tB .(x 2+x 1)/ tC .(x 2-x 1)/2tD .(x 2+x 1)/2 t6.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 =10 s ,前进了15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A .1.5 m/s B .3 m/s C .4 m/s D .无法确定甲 图5-14 坐位号班级 姓名 坐号7. 关于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的作用B.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平面C. 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D. 物体不论静止还是运动,受到的重力都一样8. 如图1—5所示,球A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5A 物体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B.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C.物体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D.物体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9,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C.当两物体间的摩擦力消失时,弹力仍可存在D.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10.如图所示, 质量为m的物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行, 木板与地面间摩擦系数为μ1, 物块与木板间摩擦系数为μ2, 已知木板处于静止状态, 那么木板所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是( )A.μ1Mg B.μ2mgC.μ1(m+M)g D.μ1Mg+μ2mg二、实验题(2小题,共20分)11 (6分)“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主要步骤有:__________A、换上纸带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接上低压交流电源C、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接通电源,放开小车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E、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前端,绳跨过滑轮挂上砝码F、把纸带固定在小车后段并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12.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1、2、3、4、5、6都为记数点。
测得:s1=1.40cm,s2=1.90cm,s3=2.40cm,s4=2.90cm,s5=3.40cm,s6=3.90cm。
(第一小题每空2分,第二小题作图3分,第三小题3分。
共14分.)(1)在计时器打出点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2= cm/s,v3= cm/s,v4= cm/s,v5= cm/。
(2)在右边的坐标纸上作出速度—时间图象(从1开始计时)。
(3)小车的加速度为m/s2(取二位有效数字)。
三、论述计算题(6小题,共90分。
必须写出必要的过程)13.(14分)明明同学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明明讲的故事情节,聪聪画出了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请你依照图象中的坐标,并结合物理学的术语来回答下列问题.(说明:图象中兔子的最后一段图线与乌龟的图线平行)。
(1)小李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否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2)乌龟做的是什么运动?(3)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几次?(4)哪一个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14.(14分)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时间t1=0.6s,在炮台上看到炮弹爆炸,射击后经过时间t2=2.1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为多远?炮弹飞行的平均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空气阻力不计)15.(15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 m/s2)16.(15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A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 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班级姓名坐号17、(16分)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当它们相距S0=7米时,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V= 4米/秒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A=10米/秒向右,它在摩擦力作用下以a= 2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VB米/秒2匀减速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若V A=8m/s ,则又经多长时间A追上B?A18.(16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C 为一固定挡板.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一沿斜面方向的力F 拉物块A 使之缓慢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力F 的大小和物块A 移动的距离d .CA Bθ参考答案一、 定项选择题1D 2AD 3D 4B 5D 6B 7CD 8C 9BC 10B二、实验题 11.BEFCDA12.(1) 16.50 21.50 26.50 31.50 .(2) 图略 .(3) 0.50三、论述计算题 13.解析:(1) 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但不是同时出发,兔子出发的时间晚。
(4分) (2)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分) (3)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2次。
(3分) (4)乌龟。
(4分)14.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故可认为t 1时间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t 2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跟声音从炮弹爆炸点传到大炮所在点的时间之和.因此声音传播的时间是t 2-t 1(4分),设炮弹的射程就是坦克离炮台的距离x ,所以)(12t t v x -==510m ,(5分)故炮弹飞行的平均速度==1t xv 850m/s .(5分) 15.(1)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 22 - v 12 =2as 2 (3分)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 1=60 m/s ,(1分)运动员自由下落距离为s 1=v 12/2g=180 m ,(3分)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为s =s 1+s 2= 305 m. (1分)(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 1 =gv 1= 6 s ,(3分)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 2=av v 12-=3.85 s ,(3分)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2=9.85 s (1分)16解: 以A 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则物体B 对其压力F N 2=G B =20N ,(2分) 地面对A 的支持力F N 1=G A + G B =60N ,(2分) 因此A 受B 的滑动摩擦力F f 2=μF N 2=20μ,(3分) A 受地面的摩擦力F f 1=μF N 1 =60μ,(3分) 又由题意得:F = F f 1+ F f 2=60μ+20μ=80μ,(3分) F = 32N ,代入即可得到μ=0.4。
(2分)17、解:先判断A 追上B 时,是在B 停止运动前还是后?B 匀减速到停止的时间为:t 0=s s 5210=-- (2分)在5秒内A 运动的位移:x A = V A t 0=4⨯5米=20米 (2分)在5秒内B 运动的位移:x B = V B t 0 + 2021at =10⨯5 -25=25(米)(2分)因为:x A <x B +x 0 ,即:B 停止运动时,A 还没有追上B 。
(2分) A 追上B 的时间为:t = t 0 +8350=+=-+AAB V x x x (秒)(2分)若V A =8m/s ,则A 在5秒内运动的位移为:x A = V A t 0=8⨯5米=40米(3分) 因为:x A >x B +x 0 ,即:B 停止运动前,A 已经追上B 。
(3分) 18.解:设开始系统平衡时,弹簧的压缩为x 1. 对A :1sin A m g kx θ= ① (3分)设物块B 刚要离开挡板C 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 对B :2sin B kx m g θ= ② (3分) 对A :2sin 0A F m g kx θ--= ③ (3分) 由题意可知 d =x 1+x 2 ④ (3分) 由②③解得()sin A B F m m g θ=+ (2分) 由①③④解得()sin A B m m g d kθ+=.(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