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轮复习伴性遗传ppt课件

一轮复习伴性遗传ppt课件

伴 如图: X 遗 传 特 若为“伴X隐性遗传”,可参看系谱中的女患者, 点 上推其父亲,下推其儿子均应为患者
如图:
若能否定伴X遗传便可确认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因伴 Y遗传,细胞质遗传均可直接确认)。
(3)没有特定系谱特征的系谱分析 依次排除伴X显性---伴X隐性,无法排除时,欲作出“最 可能”的判断可依据如下思路:
二、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1.概念 雌雄异体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染色体类型 (1)常染色体:在雌、雄个体间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 体,与 性别 无关。 (2)性染色体:在雌、雄个体间有显著差别的染色体, 对 性别 起着决定作用。


常染色体


男、女相
体 分
同(22对)



性染色体
性 染 色
• (4)激素作用决定性别:有一种两栖类的 幼体,其雄性幼体在外加雌激素的作用下 全部发育成雌性,而其雌性幼体在外加雄 激素的作用下无明显变化。
XY型与ZW型比较
XY型
ZW型
两条异型性染色体
雌性个体性染 色体组成
两条同型性染色体 (X、X)
(Z、W)
雌配子
雄性个体性染 色体组成
一种,含X
两条异型性染色体 (X、Y)
给他的 女儿,不能从男性传递男性。 ②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③女患者的 父亲和儿子 一定患病。
(三)伴性遗传的应用 1.遗传系谱分析(以人类遗传病为例) (1)可直接确认的系谱类型
①细胞质遗传 系谱的典型特征为“母系遗传”。即母正常则子女均正 常,母患病则子女均患病。质基因为“单个”不成对, 故不存在“显隐性”问题。如图所示:
1. (2009·江苏高考)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 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000,该遗传病在中 老年阶段显现。1 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 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Y染色体遗传和X染色。体隐性遗传 (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 X染色体显性 遗传病。如果这种 推理成立,推测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 表示)为 1/40 000XAXA 29 997/40 00。0XaXa 10002/40 000XAXa (3)若Ⅳ—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则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 AA、A。a、aa
4.实例——红绿色盲 (1)色盲基因为 隐 性基因,只位于 X染色体上, 染Y 色体 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表现型
性别
女性
基因型 XBXB 表现型 正常
XBXb 正常(携
带者)
XbXb
遗传,男性的色盲基因从 母亲 那里得来以后传
2.下图表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可排除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关键性个体是

(2)个体
的表现型可以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的可能。
(3)若8号个体患病,则可排除
遗传。
(4)若该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8号和10
遗传系谱图判定总结 ①子女同母为母系;父子相传为伴Y;无中生有为女 性---常隐;有中生无为女性---常显。 ②“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有正 为常隐。 ③“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有正 为常显。 ④伴性与常染色体遗传都有可能时,男女患者数相 同,最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男比女多,最可能为 伴X隐性;女比男多,最可能为伴X显性。
(2)需据“显隐性”确认的系谱类型 ①首先确认性状显隐性(题目已告知的除外) 父母性状相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 性,新性状为隐性,如图所示:
②在确认了性状显隐性的前提下,一般通过先否定伴性遗 传的方式来肯定常染色体遗传,其方法如下
若为“伴X显性遗传”可参看系谱中的男患者, 上推其母亲,下推其女儿均应为患者
两种,分别含Z、W ,比例为1∶1
两条同型性染色体 (Z、Z)
雄配子 后代性别
两种,分别含X、Y ,比例为1∶1
一种,含Z
决定于精子类型 决定于卵细胞类型
(1)伴Y染色体遗传 ①男性全患病,女性全正常(限雄遗传)。 ②遗传规律为父传子,子传孙。
例如:外耳道多毛症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②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即“母病儿必 病,女病父必病”。 ④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全都正常。
②伴Y染色体遗传 系谱的典型特征是“限雄遗传”。传男不传女,即患者均为 男性,男患者的直系男性亲属均为患者。此类基因只位 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无其等位基因,故也不存在“显隐 性”问题,即相关性状由“单个”基因控制,如图所示:
③正常双亲生有患病女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④患病双亲生有正常女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男对、性女别不起 同决(定1对作)用




3.性别决定类型 (1)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决定性别的主要方式),包 括XY型和ZW型。 (2)是否受精决定性别:蜜蜂种群中蜂王所产下的卵中, 有少数是不受精的,这些卵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可能发育 成蜂王也可能发育成工蜂。这取决于营养条件对它们的影 响。
• (3)环境决定性别:某种蛙类的蝌蚪在孵 化温度为20度时雌雄比例为1:1,在温度为 30度条件下则为雄性,但基因型不变。
例如:色盲、血友病、另外还有果蝇的红眼与白眼。
(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②具有连续遗传的特点,即代代都有患者。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都是患者,即“父病女 必病,儿病母必病”。 ④女性正常,其父亲、儿子全都正常。
例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3)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可存在等位基因 雌性基因型: XAXA XAXa XaXa 雄性基因型: XAYA XAYa XaYA XaYa 该区段基因虽存在等位基因,但其传递状况往往 与常染色体有区别,也可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如若 Y染色体含显性基因时(YA),其雄性子代一定表现显性 性状。而 XaXa 与 XAYa 个体的子代中,雄性个体则一定 为隐性,雌性个体一定为显性——这与常染色体上等 位基因随机传递显然有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