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句修改专题复习教案

病句修改专题复习教案

语文复习之《病句修改》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病句类型。

2、让学生掌握修改常见病句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点拨探究法指导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以合作议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病句的病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病句的修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病句的病因。

教学方法:点拨探究法、合作议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设计: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句,今天我们来系统学习一下病句的修改。

二. 讲授新课:了解病句类型: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语序不当;4.成分残缺 5.成分赘余 6.结构混乱7.表意不清 8.不合逻辑(一)用词不当:(1)昨天晚上我看了二场电影。

(计件量词前一般用“两”,不用“二”。

)(2)这种收音机原来售价60元,现为20元,售价降低了三倍。

(“下降”和“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

可改为“降低了三分之二”。

)(3)同学们希望他来,他居然来了。

(结果与预期一样,应为“果然”。

)(二)语序不当(1)多项定语排列不当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词d、形容词或形容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针对性练习:把下列a-f6个定语填入横线上她是教练。

a优秀的b国家队的c一位d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e篮球f女(她是国家队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多项状语排列不当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d.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针对性练习:例3、在“那位失主点了一首歌”句中加入以下几个修饰成分:①又②昨天③为表谢意④为他⑤诚挚地⑥在电视台例4、把下列a-e5个状语填入横线上许多老师交谈。

a在休息室里b昨天c热情地d都e同他(3)谓语次序不当•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同志们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4)关联词语次序不当•由于小李苦干加巧干,所以半年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英语虽然难学,但我还是取得了好成绩。

(5)主客体次序不当•白求恩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民是很熟悉的。

(6)对应次序不当•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7)分句次序不当•他不仅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吃透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我们要善于解决问题,还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

(三)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结冰时期,各层水中溶解的氧很充足,水的温度较暖,鱼多集中在水底。

•艺术团到达的城市,都毫无例外地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

(2)动宾搭配•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正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我们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这次活动,大大增强了干群关系。

(3)主宾搭配•天山的夏天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我们这个班的基础是整个年级中较好的一个班。

(4)一面和两面搭配班级面貌变不变,最根本之点在于全班同学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5)定语与中心词搭配•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6)状语和中心词搭配•在会上,他积极地听取人家对他的批评。

•四年来,他刻苦钻研,已经成熟地掌握了这门技术。

(7)补语和中心词搭配•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

•他投篮投得正确,命中率很高。

(8)关联词语搭配•他在劳动时虽然不感到疲倦,反而越干越有劲•不管工作任务这么重,我们也能完成。

(四)成分残缺:1.谓语•作家应当深入生活,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物,才能真实深刻地反映生活的目的。

2.宾语•农民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在生产上手把手地教会了农活。

3.定语•刚完成了兴修水利的郑主任昨天回去了。

4.状语当我遇到许多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我解决。

5.关联词语•只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幸福的生活越过越好。

•水渠修成了,老天不下雨,我们有水来灌田。

三.小结:(一)原则:保持原意,力求少改。

(二)步骤:1.读懂原文,摸清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意思。

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型。

2.画,用铅笔在病句上画出需要修改的部分,进行分析,修改。

3.改,成分残缺可采用“增”的办法,重复的,杂糅的可用“删”的办法。

4.搭配不当的,可用“换”的办法。

5.语序不当的,可用“调”的办法。

6.对,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看看是否通顺,是否把说话人的意愿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问题,还得重改。

课堂训练:(1)当海滨的渔民喜悦的发现鱼群时,就会勾起一段幸福的回忆。

(2)面吹过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

(3)好好学习政治和业务,免不了工作中还是要犯错误。

(4)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5)联系联合办学这个问题上,学校一方面要主动和工厂挂好钩,另一方面工厂要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

(6)对霸权主义,不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而是全世界人民的要求。

第二课时(五)成分赘余1.主语和宾语•他尽管前几年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他一点也不灰心。

•庆祝国际劳动节的到来。

2.谓语节日期间,百货大楼里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摩肩接踵3.定语•这是我县从来没有过的第一次的规模最大的运动会。

•睡了觉还点灯,真是不必要的浪费。

4.状语和补语•听了王立的话,我真是从心里由衷地感谢杜老师。

•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修改一些。

(六)结构混乱1.两个句子套叠•我生长在珠江边是一片富饶的土地。

2.主动被动混合•对于滥用方言的现象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他们把我们带到家里,受到热情款待。

3.结构不清•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历史舞台。

(七)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一中和二中在一次篮球赛中,最后一分钟终于把他们打败了。

•小王和小李在路上走着,小丁迅速走到他跟前问长问短。

2.语意未尽•我父亲工作的袜厂,他的待遇比过去提高了。

3.歧义(1)词语多义、词语多音•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这个人好说话。

(2)层次结构划分不同造成歧义•翻译小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3)词语管辖范围不确定造成歧义•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早有准备。

•两个职业中学的老师来到这里。

(4)连接界限不清•老师和学生中的一部分坐汽车去。

(5)省略造成歧义•我看见张远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务台。

(6)语意不明造成歧义•制订工作计划前,厂里召开了党员、团员、群众会讨论。

•对这种做法,有人提出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八)不合逻辑1.前后矛盾•进考场什么也不准带,只能带钢笔、铅笔、直尺和圆规。

•我校编写的语文复习资料已经在付印中。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滴滴答答地响着。

2.不合事理•只要是生病,就一定会发烧。

•他是南方人,很会游泳,可见,南方人都很会游泳。

3.判断不当•青年人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中国人民的胜利,实际上是一部伟大的革命斗争历史。

4.概念并列不当•学雷锋小组常常为孤寡老人做饭、挑水、搞卫生、干活等。

•植树节那天,不少青年人、老年人和妇女儿童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自私自利;要艰苦奋斗,不要自由散漫。

5.否定不当•(1)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2)会议达成了重要协议,难道还能否认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吗?6.照应不当•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天生的,而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7.分类不当•校图书馆有许多小说,有长篇的,古典的,中国的,短篇的,现代的,外国的。

课堂练习•(1)许多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都添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煤气炉等家用电器。

•(2)我读了许多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

•(3抗日战争时期,东南亚一带华侨和国内亲属的联系一度长期中断。

•(4)接受了群众的教育后,已经开始改正错误了。

•(5伯父逝世离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

•(6这次下工厂锻炼,是个接受教育的一个难得的机会。

•(7)们的首长是位红军老战士,看上去不过只有六十岁光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