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编号:LX-FS-A74531 焊接材料验收、储存守则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焊接材料验收、储存守则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各种焊接材料的进厂验收,存储、保管、发放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2 引用标准
GB893 不锈钢焊条
GB894 堆焊焊条
GB3669 铝及铝合金焊条
GB3670 铜及铜合金焊条
GB5117 碳钢焊条
GB5118 低合金钢焊条
GB5293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
GB8110 二氧化碳其体保护焊丝
GB9460 铜及铜合金焊丝
GB10044 铸铁焊条及焊丝
GB10045 碳钢药芯焊丝
QG/LG18.10.01 进货检验和试验程序
GB6052 工业液体二氧化碳
GB10624 高纯氩
3 焊条
3.1 验收规则
焊条进厂的验收由检验部门按批检验。
工作程序按QG/LG18.10.01-1996 《进货检验和试验程序进行》。
3.1.1 取样
每批焊条进厂检验时,按需要数量至少在3个部位平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3.1.2 验收
直径不大于3.2mm的焊条的角焊缝,机械性能及射线探伤一般不进行试验,其性能可以根据直径4.0mm焊条的检验结果判定。
如需要时,按有关标准的相应条款进行。
3.1.2.1
每批焊条进厂时,都应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几何尺寸、外观、药皮及焊条的化学成份的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的规定。
3.1.2.2
a) 焊条的T型角接头、熔敷金属的机械性能、射线探伤、耐腐蚀性,扩散氢含量及药皮的水含量等项的性能指标,不需要每批进厂焊条都要做试验分析和检验。
b) 只有更换供货厂家,或为了新工艺而使用新
的焊条种类或型号时,才进行以上性能指标的试验和检验,试验方法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c) 首次使用的焊条种类或型号必须对全部的性能指标进行试验和检验,试验方法和检验结果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2.3 复检
任何一项检验不合格时,该项检验加倍复检。
当复检拉伸试验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延伸率同时作为复检项目。
其试样可以在原试板或新焊的试样上栽取。
加倍复检的结果应符合有关标准对该项结果的规定。
3.2.4 检验记录
每次检验的结果应作好记录,并存档备查。
4 焊丝
4.1 验收规则
4.1.1 焊丝按批验收。
每批焊丝应由同一罐号或同一钢号和同一直径焊丝组成。
4.1.2 焊丝表面用肉眼检查。
可以用砂纸或锉刀清除表面缺陷后测量焊丝直径,以确定表面缺陷的深度。
4.1.3 焊丝用准确度为0.001mm的量具,在同一横截面两个互相垂直方向进行测量。
每盘(卷)捆焊丝测量的部位不少于两处。
4.1.4 检验焊丝的化学成分时,在每批焊丝中按盘(卷)及捆数任选3%,但不小于两盘(卷)及捆,分别自每盘及捆焊丝的两端截取试样。
对碳、磷及硫,以每端成分分别考核。
其它元素则考核两端成分的平均值。
如分析结果有一项不合格时,允许从未经分析的焊丝盘(卷)及捆中,加倍取样,对不合格
的元素进行复检。
若还有不合格的,由供方逐盘逐捆检验,合格的方可入库。
否则,按不合格处理。
4.1.5 其它性能指标的验收应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如熔敷金属的机械性能、镀铜层附着力、松驰直径和翘距等)
5 焊剂
5.1焊剂的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GB5293-85《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标准的要求。
5.2验收方法和检验结果也应符合标准的要求。
6 焊接用气体
6.1焊接用二氧化碳和氩气,应分别达到
GB6502-1993《工业液体二氧化碳》,
GB10624-1995《高纯氩》Ⅰ级标准的规定。
6.2二氧化碳和氩气的验收方法和检验结果应符合以上标准的要求。
7 焊接材料的质量管理
7.1 包装与标记
每一种焊接材料都必须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包装和标记,验收时应按标准执行。
7.2 说明书与质量保证书
每一种焊接材料应由供方根据具体性能和质量编写说明书,同时根据实际检验结果出具质量保证书,以备参考和查询。
7.3 贮存与保管
7.3.1 焊接材料必须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仓库中存放。
焊材贮存库内,不允许放置有害气体和腐蚀性介质。
室内应保持整洁。
7.3.2 焊条应存放架子上,架子离地面高度距离不小于300mm,离墙壁距离不小于300mm。
架下应放干燥剂,严防焊条受潮。
7.3.3 堆放时应按种类、牌号、批次、规格、入库时间分类堆放。
每垛应有明确标注,避免混乱。
7.3.4 在供应给使用单位之后至少在6个月之内可保证使用。
入库的焊条应做到先入库的先使用。
7.3.5 特种焊条贮存与保管应高于一般性焊条。
特种焊条应堆放在专用仓库或指定区域。
受潮或包装损坏的焊条未经处理不许入库。
7.3.6 对于受潮、药皮变色、焊芯有锈迹的焊条须经烘干后进行质量评定。
若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时方可入库,否则不准入库。
7.3.7 焊条贮存库内,应设置温度计、湿度计。
低氢型焊条室内温度不低于5℃,相对空气温度低于
60%。
7.3.8 装有液体二氧化碳和氩气的钢瓶,漆色、标志和充装系数应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
7.3.9 液体二氧化碳和氩气的气瓶应专用,不得装其它气体。
7.3.10 液体二氧化碳和氩气的气瓶应竖放于通风干燥处,避免受热和日光曝晒。
7.3.11 一般的焊接材料(焊接气体除外)一次出库量不能超过二天的用量,已经出库的焊条焊工必须保管好。
7.4 对焊接材料保管人员的要求
7.4.1 入库焊接材料须检查焊条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焊条包装物不得有破损现象,不得有受潮或雨淋等现象方可准予入库保管。
7.4.2 要认真核对进库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牌号、分批堆放。
发放时按领料单上品种、规格、数量发放。
7.4.3 存放一年以上的焊接材料,在发放前应请质量检验部门,重新做各种性能试验,符合要求时方可发放,否则不应出库
7.4.4 熟悉各类焊接材料的一般性能和要求,定期察看所保管的材料有无受潮、污损等情况发生,及时处理。
对各类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选用和材料消耗均应核对,防止错存、错发、错用,造成质量事故。
7.4.5 焊接材料保管人员要懂业务会管理。
发放时应做到先入库的先发放如贮存中发现出现质量问题能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妥善处理解决。
7.5. 对焊条质量检验人员的要求
7.5.1 要懂业务熟悉产品性能、用途和制造工艺,能正确理解和熟悉产品标准,严格按标准检验,把好质量关。
7.5.2 对验收合格入库的焊接材料质量负责。
对焊接材料保管、烘干及使用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的现象有权制止。
7.5.3 质量检验人员经检验后,确认不合格的焊接材料应作特殊标记,不准入库或投入生产使用。
然后将情况汇报有关部门请求处理。
7.6 焊条使用前的烘干与保管
7.6.1 焊条在使用前,如焊条说明书无特殊规定时,一般应进行烘干。
酸性焊条视受潮情况在75~150℃烘干1~2小时;碱性低氢型结构钢焊条应在350~400℃烘干1~2小时,烘干的焊条应放在100~150保温箱(筒)内,随用随取,使用时注意
保持干燥。
7.6.2 低氢型焊条一般在常温下超过4小时,应重新烘干。
重复烘干次数不宜超过三次。
4.6.3 烘干焊条时,禁止将焊条突然放进高温炉内,或从高温炉中突然取出冷却,防止焊条因骤冷骤热而产生药皮开裂脱皮现象。
7.6.4 焊条烘干时应作记录,记录上应有牌号、批号、温度、时间等项内容。
5.6.5 在焊条烘干期间,应有专门负责的技术人员,负责对操作过程进行检查和核对,对每批焊条不得少于一次,并在操作记录上签名。
7.6.6 烘干焊条时,焊条不应成垛或成捆地堆放,应铺放成层状,每层焊条堆放不能太厚(一般1~3层),避免焊条烘干时受热不均和潮气不易排除。
7.6.7 露天操作隔夜时,必须将焊条妥善保管,不允许露天存放,应在低温烘箱中恒温保存,否则次日使用前还要重新烘干。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