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成触发器及其应用电路设计

集成触发器及其应用电路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线路设计、测试与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院(系):自动化学院
地点:南一楼东306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汪小燕
2014 年6 月7 日
、实验目的
1)了解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掌握集成JK 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3)学习用JK 触发器构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方法。

4)熟悉用双踪示波器测量多个波形的方法。

(5)学习用Verliog HDL描述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方法,以及EDA技术
、实验元器件及条件
双JK 触发器CC4027 2 片;
四2 输入与非门CC4011 2 片;
三3 输入与非门CC4023 1 片;
计算机、MAX+PLUSII 10.2集成开发环境、可编程器件实验板及专用电缆
三、预习要求
(1)复习触发器的基本类型及其逻辑功能。

(2)掌握D触发器和JK触发器的真值表及JK触发器转化成D触发器、T触发器、T 触发器的基本方法。

(3)按硬件电路实验内容(4)(5),分别设计同步3 分频电路和同步模4 可逆计数器电路。

四、硬件电路实验内容
(1)验证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将JK触发器转换成T触发器和D触发器,并验证其功能。

(3)将两个JK触发器连接起来,即第二个JK触发器的J、K端连接在一起,
接到第一个JK触发器的输出端Q两个JK触发器的时钟端CP接在一起,并输入1kHz 正方波,用示波器分别观察和记录CP Q、Q的波形(注意它们之间的时序关系),理解2分频、4分频的概念。

(4)根据给定的器件,设计一个同步3分频电路,其输出波形如图所示。

然后组装电路,并用示波器观察和记录CP Q、Q的波形。

(5)根据给定器件,设计一个可逆的同步模4 计数器,其框图如图所示。

图中,M为控制变量,当M=0时,进行递增计数,当M=1时,进行递减计数;Q、
Q为计数器的状态输出,Z为进位或借位信号。

然后组装电路,并测试电路的输入、输出
波形。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5.1三分频电路
得到激励方程:
K1
J0
K0
1
Q1
1
输出方程:
Q1n1
Q;
Q0r
Q°n1Q1Q
按照上述分析,得到实验电路图如下:
(2)按照上述设计电路,插板实验得到示波器的图形如下:
(3)结果分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同步三分频电路较好的将原输入信号的频率减为原来的1/3,且实现了状态真值表的功能。

5.2同步模4计数器
(1)功能简介
Q i、Q o为计数器状态,M为输入控制端,当M 0时,进行递增计数,当
M 1时,进行递减计数。

Z为输出进位或借位信号
(2)状态转换真值表
根据电路功能及JK触发器的性质,状态转换真值表如下:
根据真值表作卡诺图化简得激励方程为:
J o 1
K o 1
J1 Q o M Q o M Q o M gQ o M
K1 J1
输出方程为:
Z Q1gQ o M gQ1Q o M
根据激励方程及输出方程,作出电路图如下:
(3)连接电路后,示波器观察Q「Q。

、Z的波形如下:
当M 0时,波形实现了递增计数功能,触发方式选择下降,得到实验波形如下,Q1, CP波形如下:
Q1, Q0波形如下:
Q1与进位退位信号Z波形如下:
当M 1时,波形有递减计数功能,触发方式选择上升
Q1与Q0波形:
Q1与进位信号Z波形:
(4)注意事项
1. 实验中需观察多个波形,故需选定某一波形为基准信号,其他信号通过与该信号比对判断结果是否错误。

2. 注意示波器触发选项,为使触发器从“零”开始工作,需要选择触发设置的信号端及触发选项(上升、下降)。

3. 同步模4技术实验连线较复杂,需准备足够导线及相应集成电路,连线时要有耐心。

5.3、十进制加减可逆计数器设计(附加实验题,未做)
设计方案
在十进制计数体制中,每位数都可能是0,1, 2, ,,9十个数码中的任意一个,且“逢十进一”。

根据计数器的构成原理,必须由四个触发器的状态来表示一位十进制数的四位二进制编码。

而四位编码总共有十六个状态。

所以必须去掉其中的六个状态,至于去掉哪六个状态,可有不同的选择。

这里考虑去掉1010〜1111六个状态,即采用8421BC[码的编码方式来表示一位十进制数。

8421BCD码异步十进制加计数器:用JK主从触发器组成的一位异步十进制加计数器如图所示。

1T
8.5.1 8421BCD码异步十遊制加计数器澎辑图⑹ 工作波形
1、电路结构:由四个JK主从触发器组成,其中FF0始终处于计数状态。

Q0 同时触发FF1和FF3, Q3反馈到J1,Q2Q1作为J3端信号。

2、工作原理:
(1)工作波形分析法由逻辑图可知,在FF3翻转以前,即从状态0000到0111 为止,各触发器翻转情况与异步二进制递增计数器相同。

第八个脉冲输入后,四个触发器状态为1000,此时Q3= 0,使下一个FF0来的负阶跃电压不能使FF1翻转。

因而在第十个脉冲输入后,触发器状态由1001变为0000,而不是1010,从而使四个触发器跳过1010〜1111六个状态而复位到原始状态0000,其工作波形
如图8(b)所示。

当第十个脉冲作用后,产生进位输出信号 C0=Q3QQ
3、触发器在异步工作时,若有 CP 触发沿输入,其状态由特征方程确定,否
则维持原态不变。

这时触发器的特征方程可变为 Qn+仁(JQ n+KQ n)Cp+Q nCH, 其中CPJ = 1表示有CP 触发沿加入,CP= 0表示没有CP 触发沿加入。

所以可以 写出 以下状态方程:
c
烬細皿师
J Qi =^QiCPd 根据以上状态方程,即可列出计数器的状态转移表。

七、实验总结
1、 本次实验有模3、模4两个实验,其中模3实验较简单,连线不复杂,模 4实验连线较复杂。

模3实验可作为多波形观察方法的入手实验,为模 4实验中 的波形观察,示波器设置打基础。

在实验时,首先要注意示波器触发时的信号源, 一般选为周期最长的信号。

其次,注意设置示波器触发方式,在递增计数时,选
择“下降触发”,在递减计数时,选择“上升触发”。

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实验课的效率和理论课的扎实水平是 正相关的,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如果理论课扎实,很快就能排除问题,如果理 论课不扎实,就会不知从何入手排查。

课本上的永远是最简单的,不经过实践,
不能对知识形成强烈的印象。

课本上的几根毫不在意的导线,可能就是葬送自己 实验的“陷阱”。

3、 这个实验横跨五一,时间跨度可谓很长了。

只记得自己还有一个模四的实 验没有验收,模三的实验还是比较简单的。

至于为什么在五一之前没有把模四的 实验验收掉的原因现在看来,估计是当时哪里的一根线连错了,直接导致了 Z 的 输出波形和参考的波形相差了四分之一个周期, 再加上时间也不是很长了,于是 就有了下次实验再验收的想法,现在看来,还是有点错误的。

五一之后的实验一 样的不好做,之前的实验又没有验收,学习的压力也逐渐大了起来,感觉自己也 比较吃力的,实验还是要好好做的。

老师的话也是为我们好的。

理论与实践的相 互结合,其学习的效果是非常大的。

以后对每个实验都应该尽全力做好。

(2)状态方程分析法: 首先列
出各触发器驱动方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