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量代谢和体温

能量代谢和体温


a
3a4源自、能量代谢的测定在避免外功的条件下,测定单位时间内 机体的产热量,可代表机体的能量代 谢。
直接测热法:准确但设备复杂,操作繁 琐
间接测热法:定比定律
定比定律:
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量与产 物的量之间呈一定的比例关系
a
5
a
6
a
7
食物的卡价(热价)
1克某种食物在体内氧化/体外燃 烧时所释放出热量。
a
27
温度↑代谢率↑:化学反应速度 ↑,发汗及呼吸、循环功能↑。
a
13
四、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指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的状
况下,排除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 殊动力效应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
①进食后12~14 h;②清醒,靜卧0.5 h 以上,全身肌肉放松;③避免精神紧张;④ 室温在18~25 C之间。
a
11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的影响: 最显著产热量可达安静时10~20
倍能量代谢与劳动或运动强度密切相 关,能量代谢率可作评价劳动强度的 指标。
(二)精神因素的作用:
紧张状态下:肌紧张↑、交感N紧 张性↑、促进代谢的激素释放↑,产 热量↑
a
12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人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
对流散热: 通过气体或液体流动来交换热量 散热量受风速影响
✓ 蒸发散热
a
26
蒸发散热
身体以蒸发水分的方式散热(每蒸 发1 g水带走2.43 kJ热量)
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 它是唯一散热方式
方式:不感蒸发:水分直接透出 皮肤和黏膜呼吸道)表面,在未 聚成明显水滴以前就蒸发掉的一 种散热方式(1000mL/d);发汗: 汗腺分泌汗液形成可见的汗滴
a
14
基础代谢率(BMR) 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一般以单位体表面积为标准来计算。
男性>女性;幼年>成年>老年
正常值:BMR实际值与正常平均值比较,即为相 对值;在± 10%~15%范围内波动;相差超过 20%以上时可能是病态 甲状腺功能减退:BMR降低20%~40% 甲状腺功能亢进:BMR升高25% ~80% 体温每升高1 C,BMR升高13%
产热与散热两个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维持 体温相对稳定。
➢ 产热过程
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 内脏(占总产热量的 56%) 劳动或运动时:肌肉(占总产热量的
90%) 肝代谢最旺盛,产热最多,心、肾、
肠次之
a
22
机体的产热形式:
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
战栗产热:寒冷环境下 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特 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 但产热量很高(战栗前肌紧张→战栗)
进食后1 h左右开始,持续7~8 h),
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机体的产 热量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食物能使 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这种能量消耗是由进食引起
的。蛋白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最 显著(热量可增加30%)。 (四)环境温度:20~30 C最稳定
温度↓代谢率↑:寒冷刺激反射 性引起寒战及肌肉紧张增强。
物理热价: 1克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生物热价: 1克食物经生物氧化所产生的热 量。
a
8
食物的氧热价
指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 1 升氧所产生 的热量。
呼吸商(RQ)
机体代谢过程中的CO2产生量与同一时间 内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用以估计体内 各种物质氧化时的比例。
糖:1;脂肪:0.71;蛋白质:0.8 混合呼吸商:0.85
a
15
第二节 体 温
人和高等动物机体维持一定的体温,是 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它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之 一。
恒温动物(高等动物和人)能够 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 的相对稳定。
a
16
一、体 温
体温: 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体温可分为深部温度和皮肤温度。 机体表层的最外层,既皮肤的温度。 额部 > 躯干 > 手 > 足 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体温:也有说指体核温度的平均温度。 腋窝温度:36.0 ~ 37.4 C 口腔温度:36.7 ~ 37.7 C 直肠温度:36.9 ~ 37.9 C
分解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 量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
a
2
一、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 碳氢键蕴藏着化学能,在氧化过 程 H些2中 能O,碳 量同氢 的时键50释断%放以裂出上,蕴迅生藏速成的转CO能化2。和为这热 能,用于维持体温,并向体外散 发。其余不足50%则以高能磷酸 键---ATP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供 机体利用。人体细胞只能直接利 用ATP所释放的能量。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
1、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机体直接利用
的能量形式;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体温的概念; 3、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产热方式及
产热调节; 4、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散热方式及
散热调节;体温调节中枢。
a
1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在生物体内物质代谢(合成代谢与
a
17
a
18
(一)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变化:
清晨2-6时最低,午后2-6时最高
a
19
性别:
成年女子比男子高0.3C,随月 经周期而变动
a
20
年龄:新生儿>成年人>老年人
肌肉活动的影响: 肌肉活动时代谢增强,产热量增
加,温升高,情绪激动,精神紧 张,进食等也有影响。
a
21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a
23
产热活动的调节
a
24
散热器官
皮肤(主要)、呼吸道、尿、粪
散热方式:
✓ 辐射散热:
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 外界较冷物体
机体安静状态下约占总散热量 60%
散热量取决于皮肤与环境间的温 度差及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等
a
25
传导散热: 热量直接传给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 机体深部热量传导到表层皮肤,由 皮肤传导给同它接触的物体 冰囊、冰帽降温(水的导热性较大)
a
9
a
10
需测量单位时间内: 总总尿耗C氮OO量22产量量 实际测量时常采用简化方法:
✓ 忽产略蛋白代谢部分,根据总耗O2量和总CO2 量求出呼吸商,按非蛋白呼吸商的氧热价进行
计算
✓ 将呼吸商定为0.82,氧热价为20.19 kJ/L, 只需
测单位时间总耗O2量
产热量(kJ)=20.19×耗氧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