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考研心理调查与分析1

大学生考研心理调查与分析1

大学生考研心理调查与分析摘要:近年来考研倍受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应届、往届大学毕业生的重视。

为了深切了解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考研的环境、考研的立场、考研动机、考前心理准备,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窗提供一些信息。

本文就导致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及思考、以及考研学生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此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和办法。

关键词:考研心理;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对策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的增大,考研自然成为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考研的队伍,考研竞争的激烈也使得一部分考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在深入调查后分析了考研学生的心理,并针对他们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以防灾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主要为大三、大四)为主要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1)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问卷。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采取抽样调查方法,共发出240份问卷,收回236份,因态度明显不端正者,算作无效问卷共8份,最后有效问卷共计228份。

问卷共20个题目,从考研动机、考研准备、考研认识和考研学生心理焦虑状态等方面做了调查。

(2)访谈法通过对应届考研学生、教授、社会人士等的采访,总结出了影响考研心态的主客观因素和困扰大学生考研的一些问题,并通过采访、调查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还针对一些心理焦虑问题对考研学生进行口头随机调查,例如“面对考研,你觉得压力大吗?”“你觉得你的压力来源于哪里?”我们对得到的答案进行了整理分析,得出了导致考研学生一些心理状态的深层原因。

3、数据处理我们将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了选择各选项的同学所占总人数的比例。

二、结果分析1、考研原因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超过半数的同学确定考研,我们觉得出现这种现象需要从整个社会来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人才战略思想就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以科研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必然会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正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研究生的扩招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对研究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的考研者。

(2)躲避就业压力。

现在就业门槛越来越高,许多用人单位要求研究生学历,而且本科毕业生工资太低,在双重就业压力面前,本科毕业生深感自己的学历偏低,与其委曲求全,不如再拼搏几年。

这样,很多大学生抱着高一级学历就能赢得更多机遇、多一个竞争砝码、少一份就业压力的想法报考研究生,不得不再次踏上寒窗苦读之路。

(3)盲目跟风看到同宿舍、同班级的很多同学都在考研,形成一种从众心理,很多同学就产生了随大流的想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考研大军。

(4)近几年本科扩招的结果。

近几年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普通高校的扩招导致学历贬值,现在满大街都是大学生,所以本科生不得不去追求更高的学历,选择考研。

2、考研动机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经过我们大量的调查和对部分学生的采访,结果如图表所示:在考研的理由上,(A)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为了找一份高薪工作的同学所占比例最重,(占31%),(B)向往名校、(C)老师或(E)父母期望或认为考研是一种人生经历的同学比例相当,各占12%。

无论做任何事情,有一个明确的动机都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考研学生或心怀梦想,或盲目从众,不同的考研动机也是导致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把握心中的一杆秤,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才能摆正方位,在考研的的大潮中从容掌舵,乘风向前。

3.考研认识和准备在对当前考研形势的了解上,大部分同学都是随心所欲,不怎么了解考研信息的占54%。

在考研选择专业方向上,(B)36%的同学选择大学所读的专业,(C)32%的是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

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与就业并没有具体的规划,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据我们访谈所得到的结果,这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大问题,无法给自己的将来进行定位,也是制约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巨大因素。

在影响选择考研院校因素方面,院校的专业水平、是否是211或958院校、所在城市分别占31%、24%、23%。

从中可知,大学生已普遍认识到学习的专业的重要性,但是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面知之甚少,从而造成随遇而安的心理。

据访谈而知,这与如今的教育体制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分不开的,而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在报考辅导班的问题上,有46%的同学认为参加考研辅导班不重要,30%的同学认为比较重要,只有7%的认为非常重要。

46%的同学参加辅导班的目的是得到良好的学习方法,有26%的希望获得完整的复习资料,还有17%和16%的同学希望得到名师的指导和最新的考研形势。

通过调查有42%的同学认为考研最重要的准备是和老师、师兄师姐交流经验,有32%和11%的认为是购买相应的考研书籍和参加考研培训课程。

据调查,参加辅导班等培训并不重要,大学生需要的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所谓学习环境不只是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有家长和同学的鼓励,以及老师和学长的经验指导。

考研并不需要过多人的参与,人愈多反而容易分心,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到底才能更好地备战考研。

在考研应具备哪些品质时,(D)意志坚定、(A)学习努力、(C)心理素质好、(B)领悟能力强分别占24%、22%、21%和19%。

在他们之中,有17%的同学已经有了明确的复习计划,并开始执行,另外,有大概计划的和还没有考虑的分别占35%,还有13%的没有复习计划。

在何时开始着手复习的问题上,比例都差不多,相对在大三寒假开始的占的比重比较大。

在每天复习时间上,有一半的同学都视情况而定,有29%的是除上课以外的时间,只有9%的用全部的时间。

据此调查结果显示,考研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意志坚定、良好的心理素质、超强的领悟力才是制胜关键,而这些素质并不是所有大学生所具有的,所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在这项调查中,有明确计划和花费大量时间准备考研的并不占多数,这与他们开始的考研动机是有直接关系的,可见考研必须要坚定信念。

在困扰大学生考研的问题上,(C)具体每天复习多长时间是被选的最多,占16%,(G)有12%的同学关心考完研后是否真的能找到好工作,(B)12%的同学则选自己毅力不够怎么办,其他问题也都是不少同学想要了解的,只有1%的同学想知道如果觉得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足以坚持到最后怎么办。

有46%的同学对考研成功的期望是只要自己尽力就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还有39%的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较强,较有把握考上研究生。

最后,有56%的同学如果第一次没考上,不会继续的参加考研,另外有44%的同学会继续奋斗。

在困扰大学生考研问题上,复习的时间和考研后的工作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这与考研的目的是相符合的,考研就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与发展。

部分考研学生认为准备时间越长越好。

因此有些大学生早早地就开始准备,从一开始进入大三大二甚至于大一就开始未雨绸缪。

他们认为,考研准备越早,时间越长,胜算也就越大。

其实,据我们调查分析,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准备时间过长,既容易过早进入疲劳期,又不利于知识的扩充。

充分、高效的考研复习与准备时间的长短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最短的时间晕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

相反,长时间的准备会导致过早地进入疲劳期,而到了考前的11月、12月份,若正处于疲劳期或恢复期,那么之前的努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可见考研学生在考研的过程中,没有足够正确的把握各种信息,更多的只是盲目学习,这也许是当今大学生考研的重大误区。

了解社会,了解当前形势,明确前进的道路,另外大多数的学生还没有考虑考研的明确的复习计划或只是想一步,走一步,其实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明确的规划,系统的筹备是必胜的法则,一个好的复习计划也是让我们坚持到最后的精神食粮。

在考研准备上大部分考研学生还认为参加考研班,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与老师同学讨论都是比较好的方法。

4、考研学生心理状态在书面调查问卷中,(A)43%的学生认为考研难度大,难以坚持;(C)29%的学生认为时间紧,任务重;还有同学对未来信心不足,不敢尝试,有的认为耽误时间,花销大。

从我们的口头调查整分析可得知,考研学生与一般大学生相比,焦虑、郁闷等情绪出现的几率要高得多,而且强迫、偏执等心理问题也是时有存在。

38.8%的被调查者感到考研的压力很大或较大,15%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目前的情绪很差。

由此可见,考研学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前的心理健康状态堪忧,从我们问题统计分析可知,导致这种心理状态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残酷的考试竞争。

随着考研热的升温,报考的人数逐年上升,2009年全国考研人数为考试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

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景象在考研中重现。

72%的被调查者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习,有43%的同学认为考研难度大,29%的认为时间紧,课程多,对自己前程信心不足。

(2)家庭压力。

一些毕业生考研并非完全出自个人意愿,而是来自家庭的压力。

有的家长一厢情愿地认为考研对孩子有利,而不考虑孩子自身的意愿就逼着自己的孩子考研,在我们的调查中,100%的被调查者称自己的家庭支持自己考研。

三是经济的压力,购买学习资料、参加考前辅导班、为学习租房等等花费加在一起,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来讲,确实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四是考研和找工作的冲突。

考研的学生在考研和找工作之间发生冲突时选择考研,但有11.6%的同学还是表示会稍微注意一下工作信息。

三、应对策略考研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与社会、学校、家庭等等方面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应对大学生考研时的心理问题。

1、社会方面(1)加强社会文化建设。

努力在社会上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形成一种“知识就是财富的”舆论,使得每一个考研者都可以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2)改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大学生“就业难”是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政府通过多种方式,例如出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去西部边远地区支教,鼓励大学生去当兵等等来缓解就业压力,也就能使得选择考研的同学一心一意的准备考研,而不必担心其他。

2、学校(1)采取鼓励政策。

对于选择考研的同学,不定期的指派心理辅导老师对其鼓励,解决其心理问题,减轻他们的压力。

(2)组织进行专业性的指导。

经常邀请一些有资历、有经验的教育机构的专家来对考研学生进行复习和考试方面的指导,也可以组织几次考研成功的同学做几次经验介绍,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考研学生的信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