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诗海拾贝 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诗海拾贝 教案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第四课时
教学环节
学习《太阳的话》《白桦》
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太阳的话》《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五、快读材料,体会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读,齐读,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2.自学。
四、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二、初读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同桌比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4.通过朗诵表演、展示诗集和原创诗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增长他们的勇气,提高自信心和培养创造力。
教学重点
组织搜集诗歌的活动,分类整理的活动和汇报展示活动,引导全
体学生参与。
教学难点
组织“诗歌朗诵会”;把各人的整理汇编成集;指导学生进行写一写诗。
前置性作业设计
1.自由阅读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诗歌。
2.将自己喜欢的诗歌整理摘抄到积累本上,以便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进行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上网收集相关的资料;收集一些书籍或书籍简介;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制作相应的简单课件,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确实一定的场室进行相关的活动。
学生:分组,选出组长,确定组员的分工。找寻搜集诗歌的途径和联系相关的人员,准备好采蜜集和白纸、彩笔等。
教学课题
诗海拾贝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还能对诗歌进行简要的赏析,部分学生还可以试着写一写诗。
2.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和新诗的区别,认识一些诗人,增长一些文学常识,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美的欣赏力,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3.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记录整理等活动,提高学生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习诗歌的分类和掌握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生成预设、板书设计等)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诗歌?认识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板书设计
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搜集诗歌
整理诗歌
欣赏诗歌
教学反思
(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效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功与不足等进行反思)
《诗海拾贝》一课,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对学生来说也是很陌生的。怎样让学生对诗歌教学既感兴趣又有所得呢?首先让学生自学“诗海拾贝”的内容,(“诗海拾贝”包括四篇古诗和两篇现代诗)独自完成同步和随堂的有关作业,允许学生通过查资料、借用工具书等途径来完成。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交流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有疑问的提出来一起解决。在交流的同时还及时补充相关的内容。比如:课件中显示的两首诗。于是课后布置让学生再去找同人诗(同一个诗人写的不同诗)和同类诗(比如都是写春天或花等同一类的诗句)等。接着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学习《诗经·采薇》等四首古诗,准确的说是一诗、一词、一曲。不但要求背诵默写,而且要求掌握字词的意思,并结合一些《诗经》的内容,丰富诗歌的内容。比如:《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诗、词、曲有什么不同。诗歌按韵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等。同时理清诗歌的发展轨迹,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古为今用的训练,让古诗走进我们的作文中,收效很大。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交流一下。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5.有感情地朗读。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搜集诗歌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整理诗歌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4.指名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1.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2.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3.背诵这首诗。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第五课时
诗海拾贝活动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了解诗歌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
3.让几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作出评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欣赏诗歌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