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诗海拾贝学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诗海拾贝学习资料

诗海拾贝诗歌的起源: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文学常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所以又有“诗三百”之称。

相传为孔子编订。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 “雅”“颂” 三大部分。

我国诗歌大展史上被公认为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

名句接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走进诗的国度诗经·采薇(wēi)(节选)(最早的诗歌总集)昔我往矣(yǐ){语气助词},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语气助词},雨(yù)雪霏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和“了”相同。

往:去、离开。

指的是战士去远征。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当初我远征去边疆的时候,青青杨柳,丝丝缕缕,随风摇摆。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来:归来。

思:语气助词。

雨雪:下雪。

霏霏:雪花飘舞的样子。

现在我远征归来的时候,漫天雪花纷纷扬扬,随风飘舞。

诗意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当:杨柳依依,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时候:“我”却不得不离开,远赴战场……思考:我离开的,仅仅只有这美好的春色吗?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当:我远赴战场无数载,九死一生归来之时:“我”漫天雪花飞舞,又冷又饿,寒风刺骨……思考:在这漫天的雪花中,他会想到什么?《诗经·采薇》通过“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与”的情境变化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远征的战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对和厌恶之情。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誉为“诗圣”,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好雨:及时雨乃:于是,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

“好”,一个”好”字既是作者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出作者欣喜的心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野径:乡间的小路天上乌云密布,乡间小路全都是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的灯火独自明亮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晓:早晨;红湿处:枝头的花红润一片。

重:花朵饱含雨水,古曰”重”。

锦官城:四川省成都市。

第二天早晨,到处是湿漉漉的,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装点着锦官城。

问:题目《春夜喜雨》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喜”字,体现了作者对春雨来得及时而感到喜悦的心情。

因何而喜呢?因雨而喜。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抓住了春夜绵绵细雨的特点,赞美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抒发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 别枝/ 惊鹊,清风/ 半夜/ 鸣蝉。

稻花香里/ 说丰年,听取/ 蛙声/ 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

旧时/ 茅店/ 社林边,路转/ 溪头/ 忽见。

词题之解《西江月》是这首词的曲牌名,不是题目,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介绍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职,一生政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写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农村之时。

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疾苦而伤怀。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清风送来一阵阵稻花的清香,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使人觉得仿佛是在争说着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遥远的天边星辰稀疏,在山前下起了轻微的雨。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

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桥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可以看出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

诗中情怀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

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作者简介(1226~1306以后)元代戏曲作家、词人。

字太素,号兰谷,“元曲四大家”之一。

初名恒,字仁甫。

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

父白华为金枢密院判官。

白朴幼年蒙古军攻占南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

蒙古灭金后,白朴终生不仕。

后移居金陵与诸遗老诗酒往还。

作杂剧16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

白朴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

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

曲词秀丽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特点。

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闲适、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怀古之作,寄托了故国之思。

今存《天籁集》词2卷。

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

孤村落日残霞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

轻烟老树寒鸦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的乌鸦。

一点飞鸿影下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青山绿水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白草红叶黄花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霜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小花。

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思考作者以“秋”为名,曲中哪些字、词能直接点名秋意。

白草红叶黄花思考除了描写有着明显秋意的景物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思考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秋的什么特点?“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些景物中透着秋日黄昏孤寂萧瑟的氛围,有一点暗淡和冷清。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山水草叶花五种景物,五彩缤纷,鲜艳明丽,开阔明朗,充满活力生机。

思考秋景为何在此人眼中会有这样不同的特点?景物中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补充背景介绍白朴,出身于金的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元灭金后,蒙古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暴掠夺,使他对朝廷充满着厌恶的情绪,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

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河南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

从此白朴抛弃妻子,弃家南游,寄情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他永不当官的决心。

这首曲子正是写于1261年,作者这年36岁。

明确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这份感受与其说是在写秋日倒不如说是在写当时的社会环境。

可是摆脱当时的社会环境再看这明朗的秋日又分明有着无限美好与活力。

以此可以感受作者所追求的远离仕宦、悠游于山水的理想生活。

理解难点这些景物中“飞鸿”是比较特别的?画面中的“一点飞鸿”暗喻作者本人。

白朴不愿意在朝廷中谋职,只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中心本诗通过描绘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

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太阳的话》中心思想是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

思想是劝那些思想封闭的人,打开思想,跟随共产党。

白桦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上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大意:《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知识小竞赛:(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

A、《楚辞》25B、《诗经》305(2)不同的文学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到达顶峰阶段。

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

A、诗词曲B、词诗曲C、曲诗词(3)其成就达到唐代诗歌创作高峰的两大著名诗人是(李白、杜甫)。

你会背诵他们的哪些诗:()。

我会用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