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句子整合复习

小学六年级句子整合复习

小学六年级句子整合复习
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基本语言单位。

理解句只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句子的复习着重领会句子的意思。

只有明白句意,才能准确地掌握句式,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将句子的复习分为五个部分:句子的类型,扩句和缩句,修辞方法,句式转换,修改病句。

一、句子的类型。

根据说话人所要达到的目的的不同(即:语气不同),可以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陈述句
用来告诉别人一件事情,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叫陈述句。

陈述句的语调是平调,在句末一般用句号。

如:小明的爸爸是工程师。

2、疑问句
疑问句指用疑问的语气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

句末用问号,读时用疑问的语气,句末语调上升。

如:老师叫你去干什么?
3、祈使句
祈使句是用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

句末一般用感叹号。

如:不许随地吐痰!
4、感叹句
感叹句是用来抒发强烈感情,表示感概叹语气的句子。

句末用感叹号。

如:这里多美啊!
二、扩句和缩句
(一)、扩句
1、扩句就是在简单的句子上,加一些适当的修辞和限制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如:太阳升起。

扩句: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

2、扩句的注意事项:进行扩句练习时,首先必须弄清楚句子的主要成分,即找到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然后在它们的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且一个地方可加上多个修饰性词语。

(二)、缩句
1、缩写句子就是去掉句子中的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枝叶”,保留是句子意思完整的“主干”部分,把句子所辖成一个最简单的句子,通过缩句练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如:上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树林。

缩:太阳照射着树林。

2、缩写句子的方法和步骤:
A、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意。

B、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主体(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删掉次要部分。

C、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3、注意事项
A、缩写句子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
B、句子中的修饰词语,应尽可能全部去掉。

如:他非常详尽的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的详细经过。

缩成:“他向大家讲述了经过或她讲述了事情的经过”都是不完整的。

应缩成:他讲述了经过。

C、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在缩句是要保留。

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缩成:我找到包。

与原句的意思就大相径庭了。

正确的应缩为:我没有找到包。

D、句子中的“看、了、过”和“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

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局势、结构或语气、情感。

如:平静的水面霎时漾起了一圈圈波纹。

缩写:水面漾起了波纹。

三、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的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以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可以使描绘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把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做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

如:太阳像个火球。

本体是太阳,喻体是火球,像是比喻词。

在本句中,把太阳比作火球,用火球来比喻太阳。

2、拟人
拟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

一个好的拟人句,一方面能够反映事物的特征,一方面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空撒满了快活的扎着眼睛的星星。

这句话是以人的动作来写星星,使星星变得调皮而有活力。

比喻和拟人的辨析:比喻和拟人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区别。

比喻的重点是“喻”,所喻的两个事物有相似点,是拿一种事物来打比方,本体和喻体有主有从;拟人则是把事物人格化。

如:孔雀像一位高傲的公主在展示她美丽的彩裙。

孔雀高傲的展示着她美丽的彩裙。

前一句把“孔雀”比作“公主”,前为主体,后为喻体,将事物说成物,是比喻。

而后一句则把孔雀当成人来写,使之有人的情感、动作,物与人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所以是拟人。

3、夸张
夸张是对所要描写的、说明的事物的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

小学生主要要求掌握扩大
夸张和缩小夸张。

A、扩大夸张简而言之就是把大的说的更大。

如:会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B、缩小夸张就是将小的说的更小。

如:这间屋子只有巴掌大。

4、排比
排比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内容,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海上的夜色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5、反问
反问是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重语气和进行强调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问句的特点是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之中,恰当的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句话暗含的答案是“这是伟大的奇观”。

6、设问
设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以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

设问式根据需要提出问题后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

设问句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一个疑问句,后一部分为一个陈述句。

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
窃私语。

四、改变句式
改变句式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要求从一种形式改变为另一种形式的练习。

㈠“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改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变换,关键是互换主语(即动作发出者)和宾语(动作接收者)的位置,同时互换“把”字和“被”字。

如:董存瑞炸毁了敌人的碉堡。

董存瑞把敌人的碉堡炸毁了。

敌人的碉堡被董存瑞炸毁了。

㈡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即改变说话的角度)
例:贝多芬对盲姑娘说:“我再给你弹一曲吧。


改为:贝多芬对盲姑娘说,他再给她弹一曲。

或:贝多芬对盲姑娘说,他再给盲姑娘弹一曲。

把直接叙述句改写成间接叙述的句子要做到三改一不改:
1、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如“我”、“泥”、“我们”等)改成“他”或“他们”。

2、改动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

3、适当的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4、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改
陈述句直接陈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语调比较平稳。

反问句则是通
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更加肯定,感情强烈,语调更高。

例: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时要注意:
1、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时,一般要加上“难道、怎么、怎能”等反问词,句尾还要加“吗、呢”等语气词,把句号改为问号。

反之,反问句改陈述句时,要去掉这些反问词和语气词,句尾标点符号也应改为句号。

2、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时,肯定句和否定句也是互换的,即题目无论是陈述句还是反问句,如果是肯定句,便过来的句子一定是表示否定性的句子。

反之,则反。

如:我做得对。

应改为:难道我做得不对吗?
如果改成:难道我做得对吗?则改变了句子原来的意思。

在变换句式的时要谨记:无论怎样改,都不能改变句子原来要表达的意思。

五、修改病句
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的不明确,不清楚,甚至是错误的句子。

修改病句就是针对病因,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把病句改成正确的方法。

㈠常见的病因及修改对策
1、成分残缺,我们采取的对策是差什么补什么。

2、用词不当,一般是错用了近义词、褒义词或关联词等,我们要去寻找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替换。

3、搭配不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搭配。

4、词序混乱,只需调整词序就可以了。

5、重复罗嗦,我们就把多余词语删除。

6、前后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时句子出现矛盾、含糊不清的词语。

7、分类不当,我们则需要把不是同一类型的词语删掉。

㈡修改病句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要先读懂句意,理解句意后,才能发现句子的毛病,找到病因后,要对症下药,进行修改,修改完后,一定要将句子从头到尾读一遍,检查一下是否通畅、正确、有无疏漏。

㈢修改原则:
在修改病句是我们还要遵循下面三条原则:
1、病因要查清;
2、修改尽量少;
3、原意要保留。

这就是我对句子部分复习的一点看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相关主题